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迈克尔逊干涉仪ppt.

迈克尔逊干涉仪ppt.




1.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2.大学物理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 3.大学物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4.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5.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6.固体物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7.工程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8.英汉物理学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9.物理实验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现代光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13.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4.大学物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发明光学干涉仪
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美科学院院长。 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31年5月9日逝世于加利福尼亚州。 “以太漂移”学说 基于光的波动理论 光借助 “以太”这种介质传播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测量“以太风”
2d cos
Nλ 明纹 ={(2N+1)λ/2 暗纹 其中 N=0,1,2,3,…
S S 2 S S 1
明纹时有: 2d cos N
可见,当 N、 一定时,如果 逐渐减小,则 角逐渐减小,同一
N 0,1,2,
级条纹圆环半径减小,看到的现象 是干涉圆环缩进(吞);如果 d 逐渐 增大,同理,看到的现象是干涉圆环 冒出(吐)。对于中央条纹,当缩进 或冒出 N 次,则光程差变化为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气流
“古老”原理的现代应用之例
光学相干CT — 断层扫描成像新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 CT-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成象 第一代: X射线CT 射线CT-工业CT 第二代: NMR CT-核磁共振成象 第三代: 光学相干CT-OCT
微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
应用
生物 医学 材料科学 ·····
大葱表皮的 OCT 图像
实际样品大小为10mm×4mm,图中横向分 辨率约为20μm 纵向分辨率约为25μm
我国第一台OCT的第一张图 清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睫状体 晶状体上皮 角膜后表面 角膜前表面
兔子眼球前部的OCT图像
Michel son-INTERFEROMETER:参考资料N来自dd N

2
d为d的变化量
Michel son-INTERFEROMETER:实验原理
等厚干涉
M1与M2不平行,条纹定域在空气锲表面或附近。若e很小,则条 纹为直线(如劈尖实验),且平行于M1与M2/的交线。若e变大, 则条纹变为弧线
M1
M1
M1
M2
M2
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精密地测量微 小长度及微小变化,利用它的原理还能 够制成各种专用干涉仪器它被广泛地应 用于生产和科研各领域。
迈克尔逊干涉仪简介
补偿板
分光板 观察屏 全反镜
粗调手轮 水平调节螺丝 细调手轮 竖直调节螺丝
一. 干涉仪结构和干涉条纹
一束光 在G1处分振 幅形成的两 束光,其光 程差就相当 于由M1和M2’ 形成的空气 膜上下两个 面反射光的 光程差。
d
单 色 光 源
反射镜 1
1
M2 M1
2
G1
半透明 镀银层
G2
M2
反 射 镜 2
补偿玻璃板 观察屏
它们干涉的结果是薄膜干涉,调节M1就有可能得到d=0, d=常数,d常数(如劈尖)对应的薄膜等倾或等厚干涉条纹。
二. 实验原理
等效
薄膜干涉
1、M2通过G1形成像M2’ 2、S通过G1形成像S’ 3、S’通过M1形成像S1’ 4、S’通过M2’形成像S2’ 5、得到相干光源S1’和S2’,在空间 发生干涉,形成双叶双曲面族。 根据薄膜干涉理论,1、2 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为:
Michel son-INTERFEROMETER
Thank you
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1. 阿尔伯特-迈克尔逊(Albert Abrahan Michelson,1852~ 1931)简介 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852 年12月19日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 商人家庭,1856年随父母移居美 国.1873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
迈克尔逊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