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浅析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其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环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外部审计主要由社会民间审计组织承担,其审计模式大致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3 个发展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急剧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化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多元化,但商业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导致的。
我国商业银行经股份制改革后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这些经验显得微不足道。
如何创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完善银行内部管理结构,保证银行机构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转以及如何建立规范、先进的外审制度和模式,使商业银行能更好地面对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冲击以及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演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走的是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的道路。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增值型审计为发展目标,以满足现代银行制度和市场化模式下加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使内部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应巴塞尔协议对内审的要求。
具体途径如下。
1.1 通过理念的创新实现商业银行内审的增值
银行应树立由“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的与时俱进的内审理念;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应在合规性、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向效益、风险审计发展;财务收支审计也要向经济
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由原来的事后审计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审计,要在银行管理整个过程中都看到内部审计的影子,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的评价和促进作用,实现内审的增值目标。
1.2通过创新内审体制,为银行增加价值
内审机构的设置应注重总行内审机构的阵容,总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按业务品种或分布区域划分设立,或交叉运用业务与区域两种模式设立内审机构,下设机构直接向总部内审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分行、支行少设或不设立内审机构,由总行统一处置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独立、权威和科学。
由于减少了冗余的各分行或支行的内审机构,在内审资源的配置问题上会更加有效合理,审计范围、重点、时间和频率的确定也会更加规范和统一。
1.3 通过创新内审方法和手段,为银行增加价值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日趋多样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和规范化的内部审计手段。
商业银行通过内部审计资料库的建立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办法,再加上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会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也使内部审计的功效不断增强,同时也能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2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金融审计制度已明显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实现国家金融监管目标的需要。
因此,商业银行的外部审计制度和模式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2.1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创新
首先,我们要对传统的商业银行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用社会独立审计的内容取代国家审计条款,使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的核心向社会独立审计转移。
同时,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监督职能,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情况。
其次,执行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监管机构颁发资格认证证书,同时受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监督和指导。
最后要重新界定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目标。
社会审计方面注重金融企业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国家审计应注重从金融宏观管理的角度展开相关工作,比如对社会审计的业务质量检查。
2.2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模式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目标的重新界定也要求审计模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国家审计中,商业银行审计模式应在制度审计模式基础上辅以账项基础审计,并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
而在社会审计中应将风险基础审计当成重点,辅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
但社会审计中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进行风险分析,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3 结语
为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我们要从内审和外审两方面入手。
内审方面,我们要从加强审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入手,定期在员工内部开展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时刻保持队伍的先进性。
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保障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动力和源泉。
外审方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建立涵盖法律法规、各行业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经济统计数据和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帮
助我们进行风险评估测试,使风险评估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还能保障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的创新和改革是商业银行实现增值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而外审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的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完成都必须有一支道德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统计资料是指用于编制统计报表的各种原始报表、台帐等相关资料以及在统计活动中
形成的统计报表。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的保管参照本行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办理。
第二十二条
统计人员应按期将统计资料分类装订成册,资料必须完整,有封面,封底及数据目录,各类统计数据存放应整齐划一,入库上架妥善保管,严防损坏和丢失,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鼠,确保安全。
第二十三条
建立统计资料查阅登记制度,在登记
簿上详细记载相关调阅内容。
第二十四条
统计资料需要移交时,填写移交清单,交接逐份清点无误后,履行交接手续。
统计数据移交需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监交。
第6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
本行根据有关规定对要统计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绩的统计人员或集体给予奖励。
奖励分为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本行根据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1)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及无理拒报统计资料的;
(2)
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以及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报表和统计有关的其它资料的;
(3)
拒不接受或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
(4)
屡次漏报、迟报、错报统计资料,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第二十七条
支行负责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资料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统计人员泄露本行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构成犯罪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由总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修订。
第三十条
本制度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乡镇统计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能源统计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统计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