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现以GETAC型掌上机说明地质路线野外数据采集操作。
2.3.1打开掌上机运行程序在掌上机按下图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找到程序RGMAP执行文件并运行。
2.3.2打开野外手图按下图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操作可在掌上机中打开野外手图。
具体操作:程序运行后,在第一个对话框中输入当天的路线号和第一个地质点号,点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手图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地图,选择要工作的地质路线号,点击便打开野外手图并可进行地质路线的操作。
2.3.3GPS操作野外路线地质要素采集,必须首先确定其空间位置,通常采用GPS自动定位的方式实现。
首先启动GPS并设置参数:按左下图依次点击编辑/GPS/参数设置,在弹出的如右下图所示对话框中对GPS串口及波特率进行设置,GETAC机型内置普通GPS,其串口为COM2,波特率4800。
不同机型的掌上机GPS的配置及其参数设置不同,具体参照有关说明。
然后进行GPS信息采集及定位,按下图操作编辑/GPS/普通GPS连接(若为罗盘GPS,可选择罗盘GPS连接),在弹出的如右下图对话框中,若时间编辑框的时间在跳动,说明GPS已连通,待X,Y值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GPS手工采点,便可在野外手图中确定当前位置并自动居中显示。
GPS误差校正:在某一地区工作,应对GPS进行误差校正,校正所需的系统误差参数值由目标点处采集的GPS值与标准坐标值的差的均值形成,目标点标准坐标值最好是在测绘部门收集的工作区范围内的地形图三角点或GPS控制点坐标值。
据经验,一般1幅1:5图幅均匀择取4个校正点可满足其精度。
误差校准参数录入操作:在程序运行后的第一个对话框,点击GPS误差校准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GPS系统误差值。
2.3.4野外路线数据采集操作(PRB过程)数字野外路线地质数据的采集要素和传统地质路线内容一致,包括地质点、地质界线、地质路线、样品、素描、产状、照片等等。
(1)添加地质点(P过程)操作地质点(P过程)是野外数据采集的的核心,野外路线其它数据的采集必须隶属于地质点。
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方式添加地质点并进行地质描述,步骤: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地质点,而后在添加点位置处点击屏幕,会自动在图上加入一个地质点的符号并闪烁,点击“”按钮,弹出地质点属性表对话框,录入地质点属性,录入完后按地质描述按钮即可进入地质点描述对话框。
地质点的记录力求详尽全面,尽可能采全各种地质要素。
需说明的是:包括地质点在内的所有地质要素空间位置的确定往往通过GPS 自动获取,因此实际工作中首先采集GPS点,但GPS点有时与实际位置有偏差,可结合微地貌进一步评估确定实际点位。
(2)添加地质界线(B过程)操作该界线可以是两个地质实体的界线、也可以是一个地质实体的内部变化界线。
是地质连图的重要依据。
依赖于P过程,一个P过程可以有多条地质界线,从一个地质点(包括该点上界线)到下一个地质点(不包括该点界线),B编号系统自动从0开始流水编号,以便顺序存储。
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方式添加地质界线并进行地质描述,步骤: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点和点间界线(可选择流线、曲线、折线任一画线方式),然后在野外手图相应位置处画线,若选用曲线和折线输入,用笔在屏幕上按一定间隔点击,系统自动绘制线。
按表示画线结束并自动闪烁,按表示画线无效。
若用流线输入笔不抬,抬笔后画线结束并自动闪烁。
线条闪烁时,点击按钮,弹出地质界线属性表对话框,输入其属性。
地质界线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填写左地层单位和右地层单位,面向画线方向,左手一侧为左地层,右手一侧为右地层。
描述中重点突出地质体接触关系特征。
断层线属地质界线(B过程)。
②在地质点或地质界线交汇位置上出现两联点以上地质界线时,不允许地质界线直接通过该点,必须将其断开或分段绘制(如上图黑、蓝、黄分别为三条不同地质界线),并给予其相应的顺序编号。
③勾绘封闭的地质体时,地质界线的两端必须断开,即应作为两条地质界线处理,如岩脉。
(3)添加分段路线(R过程)操作分段路线是对不同地质实体之间的内容和变化进行描述,该变化可以是两个填图实体的描述、也可以是一个填图实体的内部变化。
依赖于P过程,一个P过程可以有多条分段路线,从一个地质点到下一个地质点,R编号自动从1开始流水编号,以便顺序存储。
切忌出现同一分段路线穿越地质界线(B过程)的现象,在开始下一个P过程或B过程前,必须将此前的R过程操作完成,同一分段路线上样品、照片、产状等点要素图层采集须在添加该分段路线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分段路线应是进行下一个P过程或B过程前的最后一步操作。
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方式添加分段路线并进行地质描述。
基本步骤: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分段路线(可选择流线、曲线、折线任一画线方式),然后在图上相应位置手动勾画线条轨迹(画线方法同地质界线操作说明),画线结束并闪烁时,点击按钮,弹出分段路线属性表,输入其属性及描述内容。
在路线穿越过程中出现地质体的变化就要进行分段描述,一旦在数字地形图上绘出实际观察的分段空间实体,野外采集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该分段属性的定量描述。
分段路线描述重点突出路线地质变化情况,按段首按钮,系统自动把该段路线的长度、方向写进描述区域框中。
(4)添加产状按下图所示可对产状进行添加。
具体操作: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产状,而后在添加产状位置处点击屏幕,产状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闪烁。
点击“”按钮,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录入产状信息,注意产状类型和编号的填写,产状编号是按地质点流水编号的。
(5)添加照片按下图所示可对照片进行添加。
具体操作: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产状,而后在添加产状位置处点击屏幕,照片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闪烁。
点击“”按钮,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录入照片信息,照片编号是按地质点流水编号的。
数码照片需在桌面系统中导入才能显现。
若出现照片编号相同而照片内容不同的情况时,可通过点击照片属性框下端的照片说明,在弹出的新属性框中对每张照片进行补充说明。
如左下图照片属性表中的3张照片分别指示三种类型剪切构造,可通过右下图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注:右下图属性表粉红色椭圆形域不具编辑功能,其“照片描述”是从其上的“输入描述”中添加的,“序号”是按添加的照片描述条目自动生成,为保证照片描述与显示照片的对应,照片描述输入次序须与左下图属性表中的照片“数码序号”写入顺序对应,如右下图粉红色椭圆形域序号为1、2、3的照片描述,分别对应左下图属性表中的“数码序号”项中的23、24、25的照片。
(6)添加样品按下图所示可对样品进行添加。
具体操作: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采样,而后在添加样品位置处点击屏幕,样品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闪烁。
点击“”按钮,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录入样品信息,注意样品类别和编号的填写,样品编号是按地质点的不同流水编号的。
(7)素描图操作按下图所示可对素描图层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选择编辑/新增路线数据/素描,而后在添加素描位置处点击屏幕,素描符号会自动标注在该图上并会闪烁。
点击“”按钮,在弹出的属性表中录入素描相关信息,素描编号是按地质点的不同流水编号的。
素描信息录入完后,点击进入素描图工具,在弹出的素描绘图界面中添加和编辑有关点、线图形,亦可进行注释。
如果素描图复杂,加之掌上机显示窗口较小,野外,可在掌上机上依比例尺绘制素描的主要轮廓并标注线条比例尺,待导入桌面系统后可进行完整性整饰。
亦可首先在纸质上做好野外素描摄成JPG图片或TIF文件,再转为mapgis图像格式添加至桌面系统相应的素描图工程编辑中进行数值化处理。
(8)野外路线信手剖面自动生成与绘制首先在数字填图桌面系统中生成1:2.5万陈村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文件名为123 .Grd),并拷贝到掌上机的“My Documents”目录下(如左下图)。
信手剖面生成步骤:在掌上机野外手图窗口中按右下图所示依次选择编辑/信手剖面/自动生成。
在下图①所示的对话中选择Grd文件,在弹出的图②对话框中选准数字高程数据,高程文件存放的路径便自动添加至图③,点击确定便生成如图④所示的野外路线信手剖面图基本框架,可在此基础上,手工编绘完成野外路线信手剖面图。
上述地质要素图形的添加亦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在野外路线窗口中依次操作手图/图层管理,在弹出的地质要素图层名中选准要采集的英文图层名(如GPOINT.WT为地质点图层),并使其处于编辑状态,而后点击右上OK返回至野外手图窗口,若添加点图元,首先点击按钮,然后在图形目标位置处点击屏幕,对应地质要素符号会自动标注在图上并闪烁;若添加线,先按按钮,然后在图上相应位置手动勾画线条轨迹,画线结束自动闪烁。
在图元闪烁时,点击按钮,对相关属性进行录入,录入方式同前所述。
(9)野外路线数据编辑与浏览野外路线调查中往往需要对已采集的野外地质数据进行浏览与编辑,其操作方法:在编辑菜单下,选择编辑路线数据中的浏览对象,而后点击“”,在图形中选中采集图元,图元闪烁,点击“”,即可对相应采集层进行编辑与浏览。
下图为选择浏览编辑地质点的操作。
(10)结束野外路线操作野外路线完成,在掌上机中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转出PC数据和结束路线的操作。
(11)野外地质路线数据采集关注问题①注意各记录项属性术语的规范、统一,切勿出现同义多形词的现象,以免影响室内数据整理和数据检索。
②有时由于掌上机的误操作,在R、B过程和其它点要素采集过程中出现无任何编号的现象,需手动写入,且R的方位、距离等数据无法写入。
此时,终止正在操作的R或B过程,开始下一个P过程。
③为防止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程序无法运行和路线毁坏,野外工作时,最好在掌上机SD 扩展存储卡上做好运行程序和设计路线的备份。
④为提高野外数据采集效率,一定要用好用活电子字典,切忌不加修改的照搬套用。
⑤强调数据的安全。
野外地质路线结束,回到野外驻地。
应在未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对野外原始路线进行备份。
项目中应有专人负责数据备份工作。
2.4野外路线资料室内整理受野外客观工作条件的限制,在数字填图桌面系统中必须对野外收集的路线地质资料进行室内完整性整理。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4.1掌上机野外采集数据导入桌面野外手图库该操作是把掌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再还原到桌面数字填图系统中。
主要包括野外路线数据和照片的导入。
(1)野外路线导入导入前,必须先将掌上机路线资料拷贝至桌面电脑任一位置。
掌上机野外路线导入时,在导入桌面的PRB图幅库中必须要有当前路线的原设计路线的工程文件,否则无法导入。
路线导入操作步骤:①在图幅PRB窗口下按下图依次选择文件/野外手图数据交换/掌上机到桌面②选择野外采集数据存放的目录③在弹出的下图对话框上选中野外路线工程文件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