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作业全集介绍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作业全集介绍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习题作业——刘巧芬 2011212386第二章 核物理基础2.1假设一个成年人体内含有0.25kg 的钾,其中0.012%的钾是放射性Beta 的发射体钾-40(半衰期1.3x109a)。

试计算该人体的活度。

2.2以MeV 为单位计算下列三种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12122301H H He n +−→−+ 12121311H H H H +−→−+ 13122401H H He n +−→−+使用质量 11H = 1.007825; 12H = 2.014102; 13H = 3.01605; 23He = 3.01603; 24He = 4.002603; 01n =1.008665。

质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1u = 1.6605655x10-27kg 。

假设前两个反应以相同的速率同时发生,而第二种反应中生成的3H(氚)又迅速地发生了第三个反应。

试估算1kg 的氘发生上述三中聚变反应后理论上可得到多少能量。

将结果与1kg 的235U 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相比较。

2.3氢的热中子俘获微观截面为0.33靶,氧是2x10-4靶。

试分析水分子的热中子俘获宏观截面(水的密度取1.0吨/米3)。

比较该宏观截面中氢和氧的贡献比例。

2.4如果每100个铀原子裂变产生25个稳定的裂变产物气体原子(气体为单原子气体),试分析一座热功率为3000MW的反应堆运行一年产生的裂变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5每次裂变的裂变产物衰变热可近似描述成Pd=2.85x10-6 T-1.2 MeV/s。

3000MW热功率的反应堆稳定运行T0时间后停堆。

试推导停堆后t时刻裂变产物衰变热(剩余发热)功率。

时间T、T0、t均以天为单位。

2.6 100万千瓦电功率的反应堆内每年约多少吨235U裂变?同样电功率的燃煤锅炉每年要燃烧多少吨煤?假设:核电站和火电站的热电转换效率分别为33%和40%。

核反应堆内的裂变能皆由235U产生,每次裂变的可回收能量为200MeV。

煤的热值取每吨7x106Kcal。

第三章中子的扩散、慢化与临界理论3.1试确定在H、C介质中2.0MeV的快中子慢化到1.0eV所经历的平均碰撞次数。

3.2(选做)无限大、中能段无吸收的慢化介质中快中子源强为So。

定义慢化密度q(E)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以下的中子数目(E)=C/E,其中C为常数。

试推导慢化密度的表达式。

并利用稳态情况下q(E)=So,确定常数C。

按照单群理论,分别求解下列问题:(1) K∞,(2)扩散长度,(3)反应堆材料曲率,(4) 具有最小堆芯体积的圆柱形反应堆临界尺寸,(5) 使K eff=1.2并堆芯体积最小的圆柱形反应堆几何尺寸。

思考造成水堆与石墨堆临界尺寸差别的原因。

第四章反应堆动态物理-反应性变化与控制4.1 裂变产物135I(碘)和135Xe(氙)的简化衰变链如下图所示,(1):请列出碘和氙两个核素的平均核素密度(N I和N X)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

碘和氙的衰变常数为λI和λX,氙的微观吸收截面为σa。

(2):给出反应堆稳定运行达到平衡状态时碘和氙的平均核素密度(N Io和N Xo)的解析表达式。

(3):计算满功率稳态运行时N Xo的具体数值(注意T1/2 = ln2/λ)。

(4):在(3)的基础上,估算由于135Xe的存在而导致的对K eff的补偿量,可忽略氙中毒对中子泄漏的影响。

135I(碘)和135Xe(氙)衰变链简化示意图第五章中子动力学5.1 求使反应堆稳定周期为20秒的阶跃反应性引入量。

取[v∑a (1+L2B2)]-1 = 10-4秒。

第六章反应堆辐射屏蔽思考题4.4 试述下列各单位的物理意义:贝可、戈瑞、希沃特、居里、伦琴、拉德、雷姆。

4.5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规定的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各为多少?4.6 《压水堆核电厂辐射屏蔽设计准则(EJ317-88)》对压水堆核电厂的控制区分为哪几个工作区?它们的剂量当量率的限值各为多少?习题4.2 若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h,如果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均匀分配,则每小时的剂量当量应控制为多少?4.3 在某核事件中一个2000人的城镇受辐射,其中500人受到0.001Sv,1000人受到0.002 Sv,另外500人受到0.003 Sv的剂量当量照射,求集体剂量。

第七章堆内热量的产生与传输思考题5.1 反应堆所允许释放的热功率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5.2 堆内的热源起自何因?其空间分布如何确定?5.4 什么叫积分热导率?5.7气液两相流在垂直加热通道中流动时,一般有哪几种流型?5.8 按传热机理沸腾可分为哪几类?5.9 什么叫临界热流密度?习题5.1 某压水堆压力容器内表面某点处的γ光子注量率φγ值如附表所示(设γ光子按能量分为7群,每群的平均能量分别为Eγ=0.5;1;2;3;4;6;8MeV),压力容器材料的γ射线能量吸收系数可取铁的相应值,求该点处γ射线的体积释热率。

5.4 某压水堆中的某根燃料元件,其芯块直径d u=8.43mm,燃料元件外径d w=10mm,包壳厚度δ=0.7mm,最大线功率密度q l(0)=460W/cm,冷却剂进口温度T f,in=288℃,冷却剂工作压力p=15.5MPa,堆芯高度He≈H=2.9m,冷却该燃料元件的冷却剂流量W=0.333kg/s。

若轴向坐标z的原点取在元件的半高度处,燃料元件沿轴向的释热率按余弦分布,试求该燃料元件轴向z=+0.75m处[冷却剂与元件壁面间的传热系数h=4.73×104W/(m2·℃);冷却剂比热容c p=5.46×103J/(kg·℃),包壳热导率K w=20W/(m·℃);间隙传热系数h g=5678W/(m2·℃) ]的冷却剂温度T f、包壳外表面温度T w、包壳内表面温度T g、燃料芯块表面温度T u和芯块中心温度T0。

第八章流体动力学思考题6.1 单相流压降通常有哪几项组成?引起这些压降的原因是什么?6.2 什么叫强制循环流动?什么叫自然循环流动?6.4 压水堆中,冷却剂流入堆芯时各通道的流量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有哪些?6.5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对设备的运行和安全有什么不利影响?习题6.2 设有长度L=1.5m的竖直沸腾通道,通道的表面粗糙度相当于冷拉管。

通道的横截面为a×b=0.1×0.15m2。

只在它宽边的两个面上均匀加热,平均热流密度 q=80W/cm2,通道的运行压力p=7.446MPa。

进入通道的水是饱和水,入口流速v in=1.2m/s。

通道的平均壁面温度T w=292℃。

试计算通道内的流动压降。

6.4 有如图6.10的冷却剂系统,若堆芯高度H12=3.66m,蒸汽发生器U形管高度H30=H04=11.5m,冷却剂工作压力为15.5MPa,堆芯入口冷却剂温度为290℃,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为330℃,堆芯出口点2与蒸汽发生器入口点3之间的垂直高度H23=6m。

求主泵断电时一回路系统的自然循环驱动压头。

核反应堆工程概论2007.9 第九章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思考题7.1 试述热工设计准则。

7.2 何为热通道?何谓热点?7.5影响临界热流密度的因素是什么?7.6试述单通道模型与子通道模型的差异。

习题7.1 设反应堆中冷却剂的工作压力p=15.5MPa,质量流速G=8.19×106kg/(m2·h),通道进口水的焓H f,in=1.279×106J/kg,通道的当量直径D e=12.52×10-3m。

冷却剂通道轴向某高度z处的含汽量x e,z=(-0.2252),热流密度q z=1.255×106W/m2.试用W-3公式计算z处的临界热流密度q DNB(不考虑冷壁效应等的修正)。

7.2 已知某压水堆以二氧化铀作燃料,Zr-4合金做包壳,堆内热功率N T=2895MW,堆内冷却剂的工作压力p=15.5MPa,堆芯进口处的冷却剂总流量W t=5.02×106kg/h,燃料元件外径d w=9.5mm,包壳内径d g=8.36mm,芯块直径d u=8.19mm,栅距P=12.6mm,燃料元件按正方形栅格排列,每个燃料组件内的元件数为(17×17-25)根。

考虑到燃料装卸的要求,取组件间的水隙δ=0.8mm。

堆芯高度L=3.66m,设燃料元件内的释热量占堆总热功率的份额F u=97.4%,略去冷却剂中的释热量,可供冷却燃料元件的冷却剂有效流量W ef占总流量W t的91%。

焓升核热通道因子F NΔH=1.435,轴向核热通道因子F N z=1.54,热流密度核热点因子F N q=F NΔH F N z F N U=2.32;焓升工程热通道因子F EΔH=1.08,热流密度工程热点因子F E q=1.03。

热通道轴向功率最大值处在堆芯半高度处,且热点位于热通道内。

作为初步估算,可近似认为燃料元件表面及中心温度的最大值与热点重合。

临界热流密度q DNB=2.98×106W/m2,为动态留有一定余量取DNBR=2.0,要求燃料元件中心最高温度不超过2200℃。

、试用单通道模型对上述所给数据进行热工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