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_岁月_看伍尔夫的女性职业观
从_岁月_看伍尔夫的女性职业观
三、伍尔夫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期望 在《岁月》中,伍尔夫通过捕捉人物细致的内心 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描绘了英国女性在半个世纪 中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寄予了作者对女性个人职 业发展的期望。小说中的每位女性都有充分的空间 表达自己的思想,她们的内心无不存在着对幸福的 渴望。虽然她们中很多位都因为现实社会的约束而 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不曾停止。埃莉诺除了照料家庭外,还经常到穷人 家帮忙,偶尔参加讨论社区事务的会议。虽然没有 固定的职业,但埃莉诺忙碌的生活让她找到了生活 的追求和寄托。迪莉娅在少女时代就梦想与爱尔兰 政治领袖帕内尔同台演讲,但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 那几乎是异想天开的想法。然而,这体现了迪莉娅 对自由的渴望。虽然她没能实现理想,但最后的家 庭聚会由迪莉娅组织,她把不同层次的人带到一起 自由交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内心希望有所作为 的想法。 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大部分女性都保持单身 (如埃莉诺、萝丝、萨拉和佩吉),在与婚姻生活保持 一定距离的前提下体验人生。萝丝参加了各种政治 运动,曾因过激的行为而坐牢,但最后获得政府颁
20 年中观察和收集的素材,通过小说的写作展示 了她对女性问题的见解。伍尔夫尤其关注教育制度 对女性的影响,美国著名伍尔夫研究学者萨尔沃 (Louise D e Salvo) 总结道:“伍尔夫是对历史和教 育哲学贡献颇大的、重要的但常被忽视的作家。”[5]
在伍尔夫看来,男女接受教育的不平等性是限 制女性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小说的第一章“1880” 讲述了帕吉特家各位成员在帕吉特太太生病去世 期间的日常活动,尤其是帕吉特上校的四位女儿的 生活。那时,帕吉特家的孩子年纪尚轻,教育上的差 异体现得最为明显。家里的三个男孩都接受了良好 的教育:爱德华就读于牛津大学,莫里斯接受法律 教育并将成为法庭律师,小儿子马丁则正在上公立 学校。相比之下,家里的女孩则没有机会接受正规 教育,她们的生活显得无所事事。作为家里的长女, 埃莉诺帮忙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偶尔到贫民区的 穷人家帮忙,米莉、迪莉娅和萝丝则时常呆在家中。 小说只简单地提到迪莉娅要去上音乐课[6],是家中 唯一一个接受教育的女儿。
《岁月》的创作构想来自于伍尔夫在伦敦女性 服务协会所作的一次题为“女性职业”的演讲。在演 讲前一天晚上,伍尔夫在日记中写到:“就在洗澡的 这一刻,我已经构思了一本完整的书,作为《一间自 己的房间》的续集,描写女性的生活。书的名字或许 叫《女性的职业》。天啊!多么令人兴奋!”[3《] 岁月》的 原型是题为《帕吉特家族》的“随笔小说”,伍尔夫尝 试结合小说和随笔评论进行创作,在小说每一幕后 面对当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然而,为了避免说教式 的评论,伍尔夫最终选择把“随笔小说”的形式改为 小说,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的各个人物,通 过他们的行动和思考表达她对生活的看法。本文主 要探讨小说如何表现女性当时的生存状况,伍尔夫 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怎样的看法和希望。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1 No.4 Apr. 2010
从《岁月》看伍尔夫的女性职业观
梁雪霞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岁月》的创作构想源于伍尔夫面向一个女性团体所作的有关女性职业的演讲。 虽然小说从最 初构思到出版经历了多次修改,但其内容仍然深刻地反映了伍尔夫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洞见。 伍尔夫广泛收 集生活中的现实素材,运用想象和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描绘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女性的 职业变化。 伍尔夫通过作品呈现了当时女性面临的困境, 突出教育的缺乏是限制女性职业发展的根本原 因。 此外,小说还寄托了伍尔夫对女性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并相信女性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职业发展机遇。
女儿们的生活似乎很自由,但事实上除了在家 干些琐事外她们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活动。由于帕 吉特太太卧病在床,她们自然而然地操持起家务。 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幕场景是几个孩子围着一个 “烧不开的水壶”,米莉总是用发卡拨弄炉芯。这一 幕反映了她们家中生活的无聊以及对这种生活表 现出的不耐烦。此外,迪莉娅只能偶尔透过窗子好 奇地窥视大街上的情况,心里窃窃羡慕着街上来往 的行人。相对于儿子们独立而丰富的生活,她们的 日子显得单调难熬,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着某种 “幽闭恐惧症”[7]。
阿蒂安现在跟其他年龄大点的男孩一样在伯 恩茅斯的韦斯特先生那里上学。 在此之前,当那两 个大一点的男孩不在, 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 他也还没有碍于男性气势而对我这位女孩不好。 但当他从学校放假回来,我感到非常害怕和痛苦, 因为他真的开始鄙视女孩, 也不再愿意跟我一起 玩 了[9]。
受到这段话的启发,伍尔夫在《岁月》中也描述 了类似的情况,其中最为相似的是小儿子马丁与萝 丝间的关系。当马丁上学后,便很少与萝丝玩;当埃 莉诺让萝丝叫上马丁一起去兰姆利商店买玩具时, 马丁回答说他正在做作业,暗示她不能打搅他,马 丁对萝丝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恶劣起来。马丁接受教 育后对萝丝的冷漠让萝丝尝试自杀,并在很大程度 上导致她以后性格上的反叛和激进。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岁月》;女性职业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04-0117-03
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后期小说之一,《岁 月》(The Y ears,1937) 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创作技巧 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正如塞林科特 (Selincourt)所说,《岁月》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1], 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窥视人生百态,洞悉社会的 方方面面。小说根植于社会和历史事实,用跳跃的 笔触讲述了帕吉特家族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生活 变迁。在伍尔夫看来,它“包含千千万万的主题却不 带说教成分:历史、政治、女性主义、艺术、文学,总 的来说就是我所知道和感受的一切”[2]。
一、教育的缺失与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 在《岁月》之前,伍尔夫经历了《到灯塔去》《海 浪》等描写主观现实的小说创作,从而感到一种“强 烈的回到外部世界的拉力”[4]。女性的生存现状成为 伍尔夫“回到现实”后首要关注的问题。伍尔夫出生 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中叶英国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状况。她结合之前
由于缺乏正式教育,女性丧失了从事各种职业 的基本技能,只能囿于传统家庭角色要求她们做的 日常琐事。同时,教育程度的差异使男性与女性间 的沟通变得肤浅单调,进而阻碍了女性通过与男性 交流而获得信息的机会。
二、打破传统眼光:“杀死屋子里的天使” 作为女性作家,伍尔夫认为女性要追求自身的 职业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社会角色对她们的束缚, 摆脱一味为家庭奉献付出而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 的做法。在题为“女性的职业”的演讲中,伍尔夫提 出了一个幽默形象的说法,即“杀死屋子里的天 使”。伍尔夫解释说:“屋子里的天使”指的是大部分 女性的传统特质,“她极具同情心和魅力。她总是如 此无私,在处理复杂的家务事时总是表现出色。她 每天都在奉献自己。……她总是那么为他人着想, 似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喜欢遵循别人的意愿 而表现同情心。”[11] 在《岁月》中,埃莉诺的形象在大部分章节都表 现出“屋子里的天使”的典型特征。在小说中,埃莉 诺负责照料家庭的主要事务,关心弟弟妹妹的生 活,还每星期到穷人家帮忙。家里其他孩子长大开 始各自的生活之后,埃莉诺仍保持单身,留在家里 照顾年迈父亲的生活起居。在小说最后的家庭聚会 上,埃莉诺顿悟似地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生活,她想: “ 我 的 生 活 一 直 都 是 别 人 的 生 活 — ——我 父 亲 的 生 活,莫里斯的生活,我朋友的生活,尼古拉斯的生活 ……”[12]埃莉诺的人生似乎在为别人而活,一辈子 都在为身边的人无私地奉献。传统女性的形象还体 现在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身上,如马隆太太,米莉,玛 吉等,她们都是“贤妻良母”,但除了这点,我们几乎 无法了解她们内心对自身发展的真实想法。 伍尔夫认为,女性要找回自我,追求自己的事 业,就必须杀死“屋子里的天使”。伍尔夫在《女性的 职业》中举例说,每次当她写作时,“屋子里的天使” 总会在她耳边嘀咕,告诉她作为一位女性不应该说 出真相,而是为了别人着想而假装温柔体贴。伍尔 夫的经验是每当这种喋喋不休的声音出现在脑海 时,她就会“拿起墨水瓶向它砸去,让它死得很痛 苦”[13]。从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可以引申到其他职业 女性遇到的困难,潜意识里女性传统角色的声音时 刻都在干扰她们。因而,女性别无选择,只能尽力挣 脱传统角色的约束,鼓起勇气杀死“屋子里的天 使”。 小说中的多位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 了伍尔夫“杀死屋子里的天使”这一思想。埃莉诺在 父亲去世之后便开始到世界各地旅游,做自己想做 的事,而不是一味地为家庭奉献。卖掉旧房子这一 举措正好反映了她摆脱过去生活的束缚、开始新生 活的意愿,而家里老狗“流浪汉”的去世也象征了令
教育上的“鸿沟”直接导致了莫里斯与埃莉诺 之间的疏远。莫里斯小时候与埃莉诺无话不说,但 自从他接受法律课程训练后,觉得姐姐知识缺乏, 跟不上自己的思维。第一章中,当两人谈话时,莫里 斯发现埃莉诺混淆了“大法官”和“王座厅厅长”的 概念,认为她从来记不住哪个是哪个。埃莉诺也从 来不给他讲起自己帮助穷人的事情,让她觉得可惜 的是教育的差异使“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分享 各自的经历了”[10]。
女性教育缺失的另一个原因还异。在原来“随笔小说”式的《帕吉特家族》 中,伍尔夫在紧接着小说后的随笔中提到她所了解 的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她指出,小说中帕吉特上 校的三个儿子每人每年的教育花销为 300 英镑,因 而接受 10 年教育后总共花费 9000 英镑;而相比之 下,四个女儿每年用于教育的钱总共才 200 英镑。 此外,《岁月》中的一幕也典型地反映了家庭对女儿 教育的忽视。在“1880”一章中,当上校与孩子们喝 下午茶时,听到米莉说她要去商店买东西便略带责 备地说“:扔钱去了吧,嗯?”[8]米莉立刻反驳道:“不, 爸爸;我给你讲过的,他们送来的被单不对……”然 而上校打断了女儿的解释,直接转向小儿子马丁, 满怀关切地询问他的学习成绩。当马丁说自己考了 班上第一名时,他便掏出六便士给儿子作为奖励。 从上校对待女儿和儿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 儿子们的教育在他眼中显得异常重要,而对女儿们 的生活则显得漠不关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 性接受应有的教育、发展自身兴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