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地基处理CFG桩试桩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点属于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站前工程HNCJZQ1标段一队,主要工程项目包括路基、桥涵、站场等,为一大型综合铁路建设项目。
里程桩号分别为DK0+000~DK6+595.685,工点范围内路基工程以填方形式为主,其中部分段落需对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处理。
本次试桩位置选定在里程桩号DK4+603.675~DK4+927.92段的DK04+847.21处。
试桩3根,编号分别为120-1、120-2、120-3,试桩桩径为φ0.5m,桩间距为1.6m,桩长为9.0m,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法。
桩体原材料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混合而成,按C15混凝土配比设计。
试桩适用范围里程为DK0+000~DK6+595.685。
二、试验目的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相应的参数:1、通过CFG桩试桩复核地质情况,验证施工工艺、施打顺序、拔管速度、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
2、确定CFG桩施工时的人员配置及作业组织,保证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三、地形、地貌、地质情况1、概述(1)里程范围:工点里程DK4+603.675~DK4+927.92。
长度324.245米。
(2)路基形式:工点范围内路基以填方形式通过。
2、天然地基的岩土工程特性工程涉及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黏土及砂类土,厚度不均。
岩性特征详述如下:(1):人工填土(Q4a11):褐黄色、松散。
(2)1:粉质黏土(Q4al+pl):主要分布于地表,褐黄色、软塑,Ⅱ级。
(2)2: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pl):褐黄色、软塑,Ⅱ级。
(3):粉质黏土(Q3al):褐黄色、硬塑,Ⅲ级。
(4)1:砂岩(J1-2),褐黄色,全风化,Ⅲ级。
(4)2:砂岩(J1-2),灰褐色,强风化,Ⅳ级。
(4)3:砂岩(J1-2),灰黄色,褐黄色,弱风化,Ⅴ级。
3、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类别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判定,场地类别为Ⅱ类。
(2)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址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
4、水文地质情况该地区地表水为河塘水,地下水发育,为空隙潜水,季节性降水影响主要受大气及地表水的补给。
根据临近工点水质分析结果,判定该地区地下水对圬工等建筑材料无侵蚀性。
四、施工布置本次试验3根CFG桩,施工时采用同排连续法施工,桩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CFG桩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160160DK04+847.21120-1120-2120-3施工顺序为:120-1、120-2、120-3图1 CFG桩试桩桩位布置图五、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试桩机械配备见表1。
机具设备配备表表1六、施工时间安排试桩时间:2008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18日七、施工人员安排:本次试桩主要人员安排情况如表2:试桩人员配备表表2八、施工方法及工艺本次试桩全部采用了长螺旋成孔芯管内泵压混凝土成桩的施工工艺。
1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图2:长螺旋钻孔法CFG 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清表、平整场地:施工前先用推土机清除地表30~60cm 种植土、腐质土,然后平整场地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场坪高出设计桩顶标高20cm,对局部平整后低于场坪标高的地段换填素土至场坪标高并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作业场地作好排水设施,确保施工场地不积水。
测量放样:测量班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精确放出CFG桩处理范围边线,中间桩位拉钢尺定位,插竹钉标识。
自检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2)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应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现场控制采用在钻架上挂垂球的方法测量钻杆的垂直度。
每根桩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记录好桩位偏差和垂直度。
(3)钻进成孔: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地时启动马达钻进。
先慢后快,同时检查钻孔的偏差并及时纠正。
在成孔过程中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防止桩孔偏斜、位移和钻具损坏。
钻孔到达硬层以下≥50cm后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才能终孔。
记录好开钻时间、钻进速度、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电流值、成桩瞬间电流,以进行地质复核。
(4)混合料搅拌、运输:混合料搅拌采用商品砼集中拌和,各种原材料监理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见证检验和10%平行试验。
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每盘料搅拌时间控制在60~90秒,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
运输采用砼罐车运输到施工现场。
(5)灌注及拔管: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并保证连续拔管,混合料的泵送量与拔管速度相匹配,混合料灌注过程中应保持混合料面始终高于钻头面15~25cm,拔管速度分别采用2 m/min、2.5 m/min、3.0m/min进行试验。
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小于设计灌注量。
施工桩顶高程一般应高出设计高程50cm,灌注成桩后桩顶盖土封顶进行养护。
在灌注混合料时,对于混合料的灌入量控制采用记录泵压次数的办法,据泵压次数来计算混合料的投料量。
记录好灌注时间、拔管提升速度、砼坍落度、砼实际灌注量。
(6)移机:灌注达到控制标高后移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7)桩间土清除及桩头截除、修整。
施工完成后及时清除打桩弃土并运至弃土场。
清运时不得扰动桩间土,不可破坏未施工的桩位。
CFG桩施工完3-7d后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开挖桩顶以下50cm桩间土。
用水准仪将设计桩顶标高打在桩身上,截桩时在同一水平面按同一角度对称放置2个或4个钢钎,用大锤同时击打将桩头截断,截桩后采用人工修凿桩头,CFG桩顶端浮浆清除干净,直至露出新鲜的混凝土面。
清除浮浆后的有效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桩头修整至设计高程以上3~5cm时,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桩顶设计标高,桩顶允许偏差0~20mm。
如果在基槽开挖和截桩头时造成桩体断至设计标高以下,必须接桩到桩顶设计标高,剔平桩顶,用于桩体材料、配合比相同的混合料接桩,并超出桩周200mm。
记录好桩体的有效直径、桩间距。
(8)现场试验及桩基检测对于每盘混凝土,试验人员都要进行坍落度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投料。
每根桩均须制作试件2组,1组进行7d强度检验,以推算28天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第2组进行28d强度检测。
试桩由监理单位全过程见证。
3、质量控制要点(1)、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施工设备。
针对本试验段的地质条件,长螺旋芯管内泵送混凝土具有工效高、成孔质量控制等优点,应优先选用。
(2)、确保桩长达到设计要求的控制要点:地质复核试桩施工时,必须按规范要求每1m进行取土样,通过土样与设计地质情况进行比较;(2)钻具晃动当钻进砂砾层后,钻进速度缓慢,机具晃动较大;(3)与设计桩长比较施工前,通过设计中的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确定每根桩的设计桩长,在钻进过程中,以设计桩底标高为控制点,通过钻机上的刻录线判断其钻进深度,与设计桩长比较;(4)混凝土方量的控制灌注砼的过程中,通过拖泵的次数,确定每根桩的实际混凝土用量。
确保CFG桩实际桩长进行硬底层的检测应以土样鉴别控制为主,以电流梯度值及突变值为辅,结合操作者的实际经验予以判断。
施工前必须通过精确测量放样确保桩位满足设计要求,在桩位对位过程中确保桩位偏差≤5cm;桩身强度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控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每盘料搅拌时间控制在60~120s,塌落度控制在160mm~200mm;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必须重新进行塌落度的检测,确保塌落度仍控制在160mm—200mm之间;控制提杆速率:压灌混凝土时提管速率控制在2.0—3.0m/min。
九、桩基检测情况:1、桩基完整性检测:11月21日我们委托上海功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所做的3根CFG 桩进行了低应变检测,具体数据如下表:检验结论:本次检验的3根桩基,质量等级评定均为Ⅰ类桩;详见附件“低应变检验报告”。
2、试件抗压强度检测:我们分别对CFG桩试件的7d标养强度进行了检测,具体数据如下表:检测结论: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详见附件“试件7d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十、试桩结论1、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1)根据CFG桩在国内应用推广及现场试桩的情况来看,长螺旋钻孔、芯管内泵压混合料这种施工方法,能较好地保证CFG桩施工质量,应首选采用。
(2)CFG桩砼质量控制的重点,首先应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能,确保现场砼灌注顺利。
(3)对于客专铁路施工,试桩结论按C15~C25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是可行的,桩身混凝土强度指标应理解为按国家和铁路验标制作混凝土(混合料)试块进行28天标养试件的抗压强度。
(4)施工中应保证排气阀正常工作,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排气阀,确保气体排放畅通,避免空气堵塞于砼之中,影响桩身质量。
(5)施工桩长的控制可按试桩所采用的方法,辅以电流表电流值记录和钻机钻进晃动等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6)截桩头时机(混凝土龄期)对成桩质量没有必然影响,应结合施工和场地平整等进行统一安排,桩头截除以便于控制截除标高位置为原则。
(7)CFG桩泵送灌注时,不宜先行提钻,为有效保证桩尖砼质量,提高CFG桩承载力,应采用先泵压,同时提升钻头的施工方法。
(8)桩机移机至下一桩位施工时,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准确。
2、相关参数中铁四局沪宁城际站前Ⅰ标项目部一队CFG桩试桩总结(1)采用长螺旋芯管内泵浆工艺时,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每盘料搅拌时间控制在60~90秒,泵送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砼应在搅拌60min内泵送完毕。
(2)拔管速度分别采用2 m/min、2.5 m/min、3.0m/min试验结果均能满足工艺要求,在以后的施工中,将灌注混凝土时提升速度控制在2-3m/min是可行的,施工顺序采用同排连续法施工。
附件一:CFG桩小应变检测检验报告附件二:检查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附件三:CFG桩施工记录表-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