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缴纳出资投资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扩建)项目(二)项目地点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项目实施单位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回天”)(四)项目内容2011年3月25日,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回天胶业”)第五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用超募资金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建设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的议案,“同意公司与戴宏程先生共同出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在常州建设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项目。
公司出资24900万元,占常州回天99.6%的股权,其中公司以首发的超募资金4900万元进行首次出资,余下20000万元由公司在常州回天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后两年内缴足。
”投资双方对常州回天的首次出资共计5000万元均已到位,常州回天于2011 年5月20 日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按照《湖北回天胶业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计划,常州回天已完成一条年产300万平方米生产线的建设,于2011年10月底进行试生产,基本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目前实现了小批量销售。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现拟用超募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对常州回天缴纳出资,投资扩建2条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年产300万平方米/条),建成后常州回天的太阳能电池背膜产能将达到900万平方米/年;由于前期1条生产线的场地采取租赁方式,为了后续扩大规模及实施新项目建设,常州回天将在注册地征地作为项目用地及后续建设用地。
(五)投资预算本次总投资1.25亿元,其中2条背膜生产线(设备)及辅助设施3707.8万元,购置土地使用权约154.3 亩(16.8 万元/亩)共2592.2 万元,流动资金6200万元。
(六)投资方式及资金来源本次以缴纳常州回天注册资本的形式进行投资。
常州回天目前注册资本为25000万元,实收资本5000万元,公司已缴纳4900万元,本次回天胶业将缴纳12,500万元,常州回天的实收资本将增加至17,500万元。
资金来源为公司上市募集的超募资金11935.41万元,自有资金564.59万元。
此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二、项目必要性及可行性(一)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鼓励类项目中第十九条“轻工”:“14、真空镀铝、喷镀氧化硅、聚乙烯醇(PV A)涂布型薄膜、功能性聚酯(PET)薄膜、定向聚苯乙烯(OPS)薄膜及纸塑基多层共挤或复合等新型包装材料”。
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实现水处理用膜、动力电池隔膜、氯碱离子膜、光学聚酯膜等自主化,提高自给率,满足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发展需求;实施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用膜。
本项目背膜产品属于应用于光伏新能源领域的高性能薄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的重要材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可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提升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太阳能电池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全球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却被国外品牌占领。
太阳能电池背膜暴露了我国在光伏产业链上薄弱的一环。
在组成光伏组件的各种主要材料中,玻璃、电池片、胶膜等均已实现国产化,唯一需要依赖进口的只有背膜材料,尽管国内已有厂家开始研发和销售,但质量和数量均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外品牌的背膜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太阳能电池用背膜产品有较高的品质要求,由于其构成材料之一氟膜不易粘接,公司利用拥有胶粘剂方面成熟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开发生产了专门用于太阳能电池用氟膜粘接剂,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完全掌握了生产高质量太阳能电池背膜产品的核心技术,而且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均为国产原辅料,大大降低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进口,打破垄断,同时有助于提升我国太阳能电池用背膜膜的行业制造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营销等资源优势,扩展产业链,创造经济效益。
公司从事工程胶粘剂研发生产多年,相关胶粘剂技术处于国内领先位置,目前已开发生产包括聚氨酯等各类胶粘剂已广泛用于汽车、高铁等领域,目前技术成熟,将现有技术向太阳能电池背膜产品延伸,形成公司背膜产品独特性能、技术先进等竞争优势。
公司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行业有多年销售机硅密封胶的经验,在业内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有利于项目产品的市场销售。
三、市场预测分析(一)市场分析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0.5GW,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预计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产量将超过24GW,同比增长50%以上,仍将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00MW,2011年国内装机量超1.5GW,国家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装机量规划,由最初的5GW改为10GW,最终改为15GW,极大拉动了国内市场发展,预计2012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能源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12年大展望》)2008 年,中国塑料协会发布的《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三年发展振兴规划(2009-2011 年)》明确提出,将配套应用在平板显示器材行业的光学聚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聚酯薄膜、电子材料用聚酯薄膜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
2011 年9 月7 日,中国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对六类新材料进行重点支持,功能性膜材料是重点支持的工程之一。
预计“十二五”期间,规划中所支持新材料产值将达2 万亿,每个子行业通过5 年的时间有望形成千亿元或万亿元的产值。
据测算,在各细分光伏薄膜材料领域,目前国产化率均不到50%,光伏薄膜行业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市场下一个重点发展领域。
据业内人士预计全球光伏薄膜市场在2011-201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2015 年全球市场规模接近380 亿元。
其中背膜产品市场规模预测状况如下:(二)产品的竞争力分析我公司建设太阳能电池背膜生产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在胶粘剂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特别是聚氨酯胶粘剂已广泛用于汽车、高铁等领域,可以将现有技术向背膜产品延伸,形成我公司背膜产品独有的性能、成本等竞争优势。
(2)目前的市场上作为背膜生产用的原料供应相对宽松,项目组已和多家主要原材料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完全掌握生产高质量太阳能电池背膜产品的技术,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很快实现产品上市。
(3)主要原材料国产化,降低了成本,原材料的供应能够保证。
(4)公司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行业销售有机硅密封胶多年,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十分有利于项目产品的市场销售。
(5)前期投资的1条年产3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背膜生产线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并实现了销售,常州回天在生产线建设及产品开发生产上已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本次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其中2条背膜生产线(设备)及辅助设施3707.8万元,购置土地使用权约154.3 亩(16.8 万元/亩)共2592.2 万元,流动资金6200万元。
五、项目效益分析经测算,本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29520万元,项目税后的内部收益率为4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19年(含建设期)。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六、项目风险分析本项目存在主要的风险因素有市场风险因素,技术风险因素,原材料供应风险,价格风险因素等,分析及对策如下:(1)市场风险因素:在宏观需求方面,目前中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完全启动,组件产品销售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容易受国外政策、需求、汇率等因素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时曾有所表现。
但清洁能源的需求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几年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中国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后中国市场也将逐渐启动,因此,市场风险因素出现的概率比较小;此外,太阳能电池发电分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种,本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晶硅组件。
二者均有优劣,目前晶硅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尽管三年前业内有薄膜电池即将兴起的声音,但目前看来,薄膜电池的关键技术并没有突破,一些公布的项目相继停止或放缓,近两年国内外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张基本集中在晶硅电池上,可以预计今后五年甚至较长时间内,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市场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
(2)技术风险因素:尽管本项目目前通过对外技术交流和合作,采用了较为成熟的工艺路线,但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公司能充分利用原有胶粘剂技术积累和多年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工艺领域的应用研究积累,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可以将技术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3)原材料供应风险。
产品所需主要原材料如氟膜、胶粘剂等均为进口产品,其中氟膜的市场供应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局面,根据SNEC2011展会的了解,PET膜供应自2010年下半年起也逐渐趋紧,但同时也了解到,氟膜、PET等原材料供应商都对前景比较看好,均有扩产计划,如果公司在质量和产量上迅速做大,同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将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供应风险。
(4)价格风险因素:尽管本项目产品目前的价格还维持较高的水平,但随着众多企业进入该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整体水平存在下降风险。
对此,公司已着手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复合胶粘剂的研究和发展,掌握该材料的制造技术,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集中力量,迅速将本项目产品做大、做强,尽管产品的毛利没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高,但只要抢占先机,发挥规模效应,完全可以规避价格风险。
(5)新项目建设导致固定资产迅速增长的风险本次购置土地后,后期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固定资产建设,这将导致折旧费用大幅增加,若公司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公司存在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为此公司将采取分步投入,做好市场开拓,扩大销售规模,降低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综合以上,本项目实施的风险基本可控。
七、结论本项目的产品市场前景较好,采用的生产工艺是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工艺技术风险较小,可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购置土地作为公司后续建设用地,为公司未来跨越发展提前进行布局,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对提高公司的的市场竞争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新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完善公司现行的产品和生产线布局,满足公司快速增长的需要,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虽然项目存在一定风险,但公司已有相关措施来规避相关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