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摘要国际储备作为一国拥有的储备资产,在一国的国际战略的发挥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影响着一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研究,发现了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着机会成本过大,结构造成的波动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优化投资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受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处于“新常态”。
而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如此剧烈的时代,要想能够进一步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国家内部事务,更要面对国际性的挑战。
国际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产,在促进国家对外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需要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1国际储备概述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的国际储备现状,首先需要对”国际储备”这一概念有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全球性的解读。
1.1含义与构成国际储备也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在一战之前的金本位时期,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英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则主要是黄金、英镑、美元、法郎等关键货币;二战后,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由黄金、美元构成,1977年后又增添了GDR(General Drawing Right,普通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别提款权)。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元与马克的崛起,国际储备货币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进入21世纪,马克被欧元所代替,国际储备货币变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
就目前总体上看,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组成。
而外汇储备作为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
1.2作用1.2.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
这样,既可维护该国国际信誉,又可避免事后被迫采取诸如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平衡逆差而影响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此时,运用部分国际储备来平衡逆差,会减缓逆差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一些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际储备在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1.2.2维持本国汇率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
国际储备可以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
尤其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讲各国中央银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在实际当中,恰恰是这个制度,使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因此各国为了该国的利益,使该国的货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
1.2.3提高本币的国际地位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储备丰富,表明该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较强,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币值与购买力也充满信心,因此,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该国货币会走向坚挺成为硬货币,该国货币的地位和信誉也因此而提高。
2中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分析对国际储备现状的分析有很多不同的思维和角度,本文主要以国际储备的构成为切入点,分别对每个组成的部分进行数据研究和整理分析。
来呈现目前中国国际储备的整体状况。
3.1外汇储备3.1.1规模庞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89万亿美元,结合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攀升。
而外汇储备结构是国家机密,不对外公布,据估计美元占65%左右。
外汇储备总量自2005年6月份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双顺差局面,且顺差增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特别是在早些年份,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廉价的劳动力,来华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
外资投资数额的稳步增长,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汇储备数额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一直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游资”涌入中国进行投机,也造成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1.2整体增速持续减缓,并伴随负增长状态200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变动表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2年外汇储备增速一直处于递减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外汇储备基数较大。
而2013年增幅又有较大幅度上涨,年增加额达5000亿,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部分原因是投机性资本流入,这些资本有时会冒充出口或外国直接投资。
而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数据增幅在不断减缓。
一季度增长1258亿美元,二季度仅增约400亿美元。
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近1000亿美元,是今年我国外汇储备首现负增长。
上一次外汇储备出现季度减少发生在2012年2季度,当时外汇储备数据出现了650亿美元的季度减少。
主要受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美元指数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3.1.3 外汇储备来源发生变化中国作为第一出口大国,货物进出口差额一直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占比较高。
但2009年到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共流入资本达到7,065亿美元,年均流入量达到2355亿。
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3262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迅速膨胀以及对人民币预期投资使得资本资本净流入不断扩大。
又由于近两年来我国出现产能过剩,出口压力越来越大的状况,目前已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可以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结构将会发生更大变化。
3.1.4收益率较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净资产已经接近四万亿,但是收益率较低,从2009年我国的投资收益项目经付出157亿美元以后,投资收益付出额逐年增加,2012年底达到574亿美元,净资产收益率约为-3.41%。
事实上,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跟一般的投资有比较大的不同,外汇储备的首要功能不是去投资赚钱,而是用来作为一般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对外支付能力的保障,要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这决定了外汇储备资产不会仅仅追求收益率。
但是毕竟我国作为拥有世界外汇储备量最大的国家,这个绝对数量过于庞大,较低的收益率会使得我国资产的世纪损失在不断扩大。
3.2 黄金储备3.2.1中国的黄金生产和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金矿资源比较丰富。
总保有储量超过四千吨,居世界第七位。
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金矿产出。
2013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 428.16吨,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全年黄金消费量首次超过印度,达到1176.40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达8974.74吨,位居世界第二。
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排名前十位(数据更新:2014.7)3.2.2黄金储备规模较小相对于巨大的黄金产量,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就显得较小。
从上表可以看出,截止2014年7月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的黄金储备总量为1,054.10公吨,仅排名世界第7并且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差近7倍。
除了加拿大和英国以外,西方七大工业国(还有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黄金储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这个事实需要我们的关注,因为黄金的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是因为黄金的地位及其对相关方面的影响仍然是重要的。
黄金仍然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
3.2.3占比较小黄金储备存量方面,我国还处于世界前十的地位,但是如果比较黄金储备占国家总储备的份额,我国处于总量前十里面的最后一位,仅占国家总储备的1.1%,与美国的占比71%形成鲜明的对比,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使得国家总储备的底数较大。
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国的黄金储备在国家总储备的份额上确实占比过小。
3.3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组成中,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份额分配的,占比较小。
中国在IMF的份额为148.43亿SDR,折合230.07亿美元。
IMF执行董事会于2010年11月6日就份额和治理改革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
根据该方案,中国份额占比将增加2.398%至6.394%,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806%升至6.07%。
然而截止到目前,这项议案迟迟没有通过。
4.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风险与问题分析从上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数据中发现我国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我们知道并重视。
4.1庞大的外汇储备带来的机会成本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不足是绝对不行的,但是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储备规模应该适度化,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外汇储备量越大,就说明拥有越高的机会成本。
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作为储备的货币必然会丧失其投资于其他项目所带来的利润。
可以想象将近四万亿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目前,我国 GDP 总量虽高居世界第二,但人均 GDP 却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我国一直提倡出口导向经济,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额,虽然近期由于产能过剩,经济发展态势放缓,出口压力较大,但产业结构却并未得到优化。
并没有真正改变出口导向型战略。
4.2引起流动性过剩问题国家出台的外汇政策特点一是限制性售汇,二是强制性结汇,这就迫使出口企业到指定银行进行外汇结汇。
当银行外汇出现盈余的时候,就会抛售一部分外汇,人民币就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这时,央行只能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因此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引发通胀预期。
受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变大,使通胀压力变得更大。
对通胀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流动性过剩,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对商品的需求过度,而过度需求主要是因净出口额的变大,以至于国内的外汇储备也变大,进而形成了巨大的纯购买力。
4.3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波动性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而美国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限制外储富余国对先进技术设备、优质资产的购买。
因此,国内的外汇储备基本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准政府债券,利率较低。
因为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制度货币和借贷货币,持有比重不能下降,但是如此大额的美元储备,必然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以及美元下调的带来的损失。
2008年以来,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很大,造成美元资产缩水,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严重损失。
此外,大量的商品出口换回美国货币,使我国成为美元“铸币税”的主要承担者。
4.4黄金储备的占比问题目前我国的黄金储备仅占国家总储备的1.1%,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50%-70%的一般标准。
虽然IMF 一直主张黄金非货币化,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本国货币在国际储备中的高份额优势,暗中增加黄金储备,他们不仅在本国货币贬值中获得了丰厚汇率差价收益和高额的铸币税,而且也在稳定的金价中确保了本国国际储备的保值和增值,把货币贬值风险转嫁给高外汇储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