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息干涉计量技术
A 2π A( p ) = exp i r r λ
2 2 2 r = x + y + z 式中,
2. 相干、干涉和衍射 ( 1)相干 相干就是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光的相长和相消 现象,也就是光强发生重新分配的现象。光波的相干必须具
2
备: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具有恒定的位相差等三个条 件。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光波称相干光。按光波的相干性来 分类,光波可分成:完全相干光、部分相干光和互不相干光 三类。 光波的相干性又分两类: 时间相干性:不同时刻发生的光波间的相干性能; 空间相干性:光束横截面上不同点处光波间的相干性 能。 ( 2)干涉 两列相干光波在 O − XY 平面内相遇,会发生干涉现象。 1> 设两列相干光波分别为:
= 0 (像全息或贴面体全息) ,再现像为一个。
11
3> 若 C = R ,则原始再现像总是虚像,而共轭像可虚可实: 当 Z r > 2Z 0 时,为实像; 当 Zr 有畸变。 5> 若照明光源为扩展光源(空间相干性差) ,但有很好的 时间相干性,则再现像点也有扩展。也就是说,一个 像点可能成为一条线或一个面(由照明光源而定) ,影 响了再现像的分辨率。但是,若 Z 0
I = a 2 = A * ( p, t ) ⋅ A( p, t ) = A * ( p ) ⋅ A( p)
( 5)平面波和球面波 平面波可用下式表示:
2π A( p ) = A exp i (αx + βy + γz ) λ
式中, A 常数; α 、 β 、 γ 是传播方向的方向余弦。 球面波可用下式表示:
7
息,即波阵面形状。所以全息再现象立体感强。所谓全息, 就是指能记录和再现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也即振幅和位相信 息。 通常的记录介质只能记录物光波的光强分布,无法直接 记录位相信息。但在“衍射”一节曾经讲到,当用制光栅的 一束照明光 A2 照明正弦光栅时,可以衍射出另一束光波 A1 的 全部信息。这就启发我们,欲记录物光波的全部信息,可以 先引进一束相干的参考光 A2 ,记录下两束相干光波的干涉花 样,通过衍射效应,衍射出欲记录和再现的物光波 A1 。这就 是全息摄影的两步法: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全息摄影与普通照相之比较 普通照相 记录的信息 物点与像点 再现的信息 原理 像的性质 容量 二维光强分布 点点对应 二维光强分布 用几何光学解释 平面图像 每幅照片一个场景 全息照相 物光与参光干涉花样 点面对应 三维物光波 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三维立体像 一幅照片多个场景
)
)
若 C = R ,则有:
2 2 2 Ψ = O0 + R0 R + R02O + R0 O0 e i (2φr −φ o )
(
)
( 1-3)
( 2)讨论 1> 若 C = R ,可以完全再现物光波 R02 O ( R02 基本上是常数) 。 2> 如果物光和参光之间的夹角(即离轴角)足够大,上述 三束衍射光波相互分离;如果夹角较小或同轴,则三束 光波相互重叠,严重影响再现光波的像质。 3> 如果 C ≠ R ,则不可能准确再现原始物像。C ≠ R ,包括波 阵面不同、入射方向不同以及光波波长不同。任一差别 都可能造成再现像的失真, 甚至完全无法再现原始物光 波。 4> 共轭光波是赝像,波阵面与原始物像相反。 ( 3)物光波及参光均为球面波的情况 (理论推导略,仅交代几个结论) 1> 两个再现光波都还是球面波。 2> 若 Z 0
第一章
§ 1.1 光学基础知识 1. 光波的描述 ( 1)光波及其分类
全息干涉计量技术
光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复杂的运动现象,是 电磁波谱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光波可 分为两大类: 单色波:由一种波长构成,如氦氖激光(6328A) 。 复色波:由几种波长构成,如汞光( 4358A0, 5461A0, 5770A0, 5791A0) 。 ( 2)光波的表达式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光力学所研究的很 多现象中,往往是光波的电场矢量在起作用。如底片的感光 作用、光电效应等。因此,通常用电场矢量 A( p , t ) 来描述光矢 量:
( n 是整数) 此干涉花样是周期变化的平行直线,其间隔为:
δ x = λ / (sin α1 + sin α 2 )
这实际上就是用干涉法制备正弦光栅的光学原理。 ( 3)衍射 光波绕过单缝边缘这一类障碍物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 衍射。衍射分两类: 1> 菲涅耳衍射:光源和屏幕距衍射缝(或孔)较近;
5
2> 夫琅和费衍射:光源和屏幕距衍射缝(或孔)无穷 远。 现研究一平面波照射正弦光栅所发生的衍射现象。 设光栅的透过率为:
2 −ikxsina1 2 1 2 ikx(sina1 +2sina2 ) 2 1
(a
2 1
2 + a2 a2 e ikx sin α 2 是零级光波,
)
沿 α 2 方向传播,相当于制光栅时的 A2 照明光;
第二项:
a ae
2 − ikx sin α1 2 1 是一级衍射光波,
沿 α 1 方向传播,相当于制光栅时的 A1 照明光;
1948 年,Gabor 首先提出了全息摄影的原理。他用相干 的准直光垂直照明透明物体,透过光波分成均匀背景光波和 受扰动的散射光波两束光波,前者是参考光,后者是欲记录 和再现的物光波。 Gabor 全息又称同轴全息,它有两点不足: 1> 几个衍射光波相互重叠,严重影响像质; 2> 无法对不透明或透明度不高的物体进行全息摄影。 1962 年, Leith 等人提出了离轴全息技术,也即外加一 束离轴参考光。离轴全息使得几个衍射光波相互分离,大大 提高了再现像的质量。再加上高度相干光源——激光的诞 生。使得全息术在六十年代初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普通摄影只能记录三维物光波的二维强度分布,即振幅 信息;无法记录三维物光波的波阵面形状,即位相信息。所 以普通照片没有立体感。而全息摄影不仅能记录三维物光波 的振幅分布,即强度信息;而且能记录三维物光波的位相信
全息干板
级 全息负片
图 1-2. 全息记录和再现
9
( 1)理论分析 设在记录平面内所记录到的物光波和参考光波分别为:
O( x, y) = Oo( x, y) eiφ o(x, y) R( x, Y) = Ro( x, y)eiφ r (x, y)
则所记录到的合成光波为: H( x, y) = O + R 记录到的光强分布为: I( x, y) = H*・ H = ( O+R) *( O+R) 用全息干板记录,曝光量为:E = I t ( t 为曝光时间) ; 若工作在负片特性曲线的线性段,则负片的振幅透过率为: T = α + βE = α + β I t (α , β为常数) ( 1-1) 因为α 、β、 t 等常数对分析问题无关,所以通常用下式来近 似负片的振幅透过率: T=I = ( O*+ R* ) ( O+R) =| O| 2 + | R| 2 + O*R + R*O =( O02 + R02) + O*R + R*O ( 1-2)
6
2 ikx( sin α1 + 2 sin α 2 ) a a e 第三项: 2 1 是 -1 级衍射光波, 沿着 α = arcsin (sin α 1 + 2 sin α 2 ) 方向传播, 称 共轭光波。 该现象表明,用 A2 照明光栅时会衍射出另一束光波 A1 。 § 1.2 全息摄影 § 1.2.1 引言
a ( p )e i [2πvt +Φ ( p )] A( p, t ) = a ( p )sin [2πvt + Φ ( p )]
式中,P 表示空间位置,相当于 (x , y, z ) ; a( p ) 是振幅;Φ( p ) 是 初位相; [2πvt + Φ( p )] 是瞬时位相;ν 是频率。
2
当φ 1 − φ 2 = (2n − 1)π
当φ 1 − φ 2 = 2nπ
( n 是整数)
2> 设两列相干光波 A1 和 A2 为平面光波, 且入射角为α 1 和 α 2 ,则在坐标平面 ( O-XY)上的干涉结果 为:
A2
α1 α2
x
A1
y
4
A = A1 + A2 = a1e
-ikxsin α1
= 0 ,则像点不扩展, < 2Z 0 时,为虚像。
4> 若照明光源为点光源,但几何位置有移动,则再现像
也就是说可以用扩展光源再现全息像。 6> 若用有限带宽 ∆λ 的点状热光源作照明光源,则再现像 点沿横向、纵向均有扩展,破坏了再现像的分辨率。 但是,若 Z 0 7> 当 Z 0
= 0 ,则像点不扩展,也就是说,可以用白
§ 1.2.2
平面全息原理
如图 1-1 所示,全息摄影法使用两束相干的激光。一束 照明物体,经物体表面漫反射到全息干版上,这束光波称物 光波。另一束光直接照射到全息干版上,该束光波称参考光
8
波。
1
2
3
4
5 7
4
5 6
F
图 1-1 平面全息光路 1. 激光器 2.快门 3. 分光镜 4. 反光镜 5. 扩束镜 6. 物体 7. 干板
12
白光只能再现 Z0=0 的像点,对于 Z 0 模糊。
>> 0 的像点将变得很
像全息的特点是:一个彩色再现像;立体感不强。
A1 = a1 (x, y )e iφ1 ( x, y )
A2 = a 2 ( x, y )e iφ 2 ( x , y )
其合成光波为:
A = A1 + A2 = a1 (x , y )e iφ1 ( x , y ) + a 2 (x, y )e iφ2 ( x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