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 乐景写哀情。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緌:蝉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
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 度自信。
参考答案:首2句、“通隔彩霞感”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
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 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 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 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 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借景抒情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风十里”是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的 繁华的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予词人夕盛今衰的感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 诗词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 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二、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1凉、月比如眉喻挂除柳使湾诗,歌越所中山描色绘镜的中意看象。更加形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
考查范围 1、抒情方式:
2、修辞手法: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 议论,以动写静,景与情,虚实 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 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一、抒情方式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 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该曲先列举三事:霸王别姬、吴蜀破曹、班超从戎。异时异 地,不相类属。但接下来的两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 世代代做牛做马的老百姓,就揭示了前三事的共同点:英雄美人或 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史籍,所谓“班超苏武满青史”。但遍 翻二十四史,哪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呢!这样一来,作者就揭示了 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是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 途的英雄美人。——对比 在这个基础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 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 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 就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
问题: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三下,年一,用元片望事嘉神中草鸦犹草社记借 包 人,鼓,用括愿封!烽历对望狼凭火史现等引居谁扬故实,胥用问州事生属,:路来活于或赢廉。表中借化得颇可达某古用仓老堪作些抒皇前矣回者 问 怀北,首的 题 或人顾尚,思 的 借诗。能佛想 立 古四句饭狸感 场讽十否祠情 和今?, 个。
《扬州慢》姜夔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以
对比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变
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
情真。
陶者
3、 对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分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 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象生动兰外溪,三还日可桃体花现雨,出意夜象鲤的鱼情来态上滩特。征。 分析以:小首草句比以喻眉游喻月子,,绘以出春了天三三月月时月的亮阳的光形来状比
并了喻报体兰慈答现溪母的出 水的。了 之恩它 清的 澈惠清明。秀静说。;明第亦慈二反母句衬以出的镜月厚喻光爱兰的,溪 明儿之 洁子水 。是,写无出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题:“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 说明了什么?
(一)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 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