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内容分析法
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
问题。
2、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
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
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
理相关数据,因此,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结构化:指的是研究过程遵循一定的标准化程
序,抽样方案和测量工具中途不可更换。 问卷调查和实验法都是高度结构化的定量方法。 内容分析是高度非结构化的定量方法,研究者在研 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修整。
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
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5、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 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
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
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 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 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 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
在最近几十年中,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内容分析软件的开 发,内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从传播学逐步扩展到图书馆学\ 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 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 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是媒介以及传播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五、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的比较: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
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
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文献分析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
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并提炼 出评述性的说明。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 归类整理,最后作出评述性的说明。为分Biblioteka 对象,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情报,这项工作
不仅使内容分析法显示出明显的实际效果,而且在
方法上取得一套模式。
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 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
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传播研究的内容 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 典型案例分析
一、内容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始于美国学者
H.D.拉斯韦尔,他于20世纪20年代对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期的宣传技巧进行的研究,他组织了一项名为
“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
法和偏好加入到研究结果中
3、分析的过程:系统性,整个研究的过程只有一套 程序或方针; 4、分析的结果:数量化,对变量进行分类的操作定 义和规则必须全面和清晰。
四、内容分析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
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 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 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 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
3、非接触研究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 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 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不扰研究对象, 使该方法能够消除研究对象所造成的抽样和测量误差。这种
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获得样本的途径更多更容易 ,节省人力和研究经费 。
4、内容分析对评判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内容分析工作 比较费时费力、枯燥乏味,要求研究者特别耐心、仔细,并 进行长时间的阅读,评判、记录与计算;
局限性:
1、不能作为推断媒体传播效果的惟一依据。
2、研究结论受制子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架构。 3、由于分析维度固定,对许多新事物,新情况、突发事件 等难以灵活处理。
4、定量与定性结合。
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
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
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 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 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 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
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缺点:
1、内容分析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的、显在的媒介
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这些含义精
妙的概念方面比较薄弱。 2、编码是内容分析的关键步骤,而对大量媒介内
容进行分类和编码,是很繁琐的事情,耗财费力。
3、内容分析的结果以描述为主,它能揭示材料的 内容与结构,并由此了解有关被试的心理特征,但却难 以说明为什么,解释能力较差,
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
翰.奈斯比特(J.Naisbitt),他主持出版的“趋势报告”就
是运用内容分析法,作者们为了出版每季的趋势报告,有规 律地考察每月数以千计的地区报纸,以盘断美国生活的主要 趋势,享誉全球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 》一书就是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成的。
内容分析则是直接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将其
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 作出定量的统计描述。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 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 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 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抽取样
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
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 特征。
案例1:中国人的婚恋观
案例2:报刊人物分析
三、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特点
1、分析的对象:具体性,明显的传播内容;
2、分析的内容:客观性,研究人员不能把个人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