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回自己的祖国去
陈家墩小学赵福年
教材分析
《回自己的祖国去》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
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爱国的情感对于他们而言也比较抽象,因此理解华罗庚的回国原因有困难。
问题策略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和深化对文章中人物情感的感知,孕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种子。
主要策略是“引导自主探究实践”,即通过学生的多形式的自读实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通过教师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发现性阅读,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加深对"斩钉截铁、学识渊博、抛、遗憾"等词语的理解,从中感受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2.通过朗读和资料拓展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理解华罗庚所作出的牺牲,佩服他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祖国面貌的勇气和决心。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体会华罗庚拳拳的爱国心和报国心。
3.通过引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形式的朗读,表现华罗庚的爱国情感,孕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种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资料拓展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理解华罗庚所作出的牺牲,佩服他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祖国面貌的勇气和决心。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体会华罗庚拳拳的爱国心和报国心。
难点:通过朗读和资料拓展理解华罗庚拳拳的爱国心和报国心。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体会华罗庚拳拳的爱国心和报国心。
教学过程
本教学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句
1.出示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生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啊?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板书:华罗庚)
评: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同时也使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4.引导质疑:老师要在回自己的祖国去后面加标点符号,加什么呢?
5.指导朗读:“回自己的祖国去!”;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这句话再次走进课文,走进华罗庚的内心世界去。
评:通过教师适当提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学文的方向。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
师引读:心情那样激动,都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学生一遍比一遍情感深入,读得由开始的平淡到有了激情。
)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
(扬了扬、总算、盼)
指导朗读。
评:通过研读描写华罗庚及妻子的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标点中体会华罗庚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突出文本重点,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4.师激情引读:啊,中国解放的这一天无不令华夏子孙激动。
身居海外的华罗庚,他日思夜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的心情
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心情那么的激动,是因为——“中国解放了!”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是因为——“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引读中心句)——“回自己的祖国去!”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
(板书:爱国心)
评:通过激情四射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把学生更好的带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也突出了文本主题。
(二)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
1.过渡:他怎么对妻子说的呢?师生分角色朗读四至九自然段。
2.出示句子:“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斩钉截铁。
此时他仅仅是激动吗?
师板书:态度坚决。
是啊,房子不要了,车子不要了,一定要――(引读)回自己的祖国去!
3.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回国,你知道华罗庚舍弃了什么?资料补充后进行理解想象对话:他将没有小洋房,住在破旧的青瓦房;将没有小汽车,取而代之是拖着残疾的双腿走路;他将没有……)假如是你,你愿意舍弃这些吗?
再齐读
评: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了华罗庚在美国生活的舒适,对他毫不犹豫丢开一切毅然回国的爱国情怀产生由衷敬佩。
三、学习第十至十四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与妻子的一番对话中,我们见证了他回国的决心。
他与美国教授的对话,更能见证他的炽热爱国心。
2.默读第第三部分找找看,在华罗庚回国这件事情上,美国朋友是什么看法,罗庚又是什么看法,分别画上记号。
评: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指名交流美国朋友的看法。
(1)媒体出示句子:“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2)指名读。
理解“遗憾”及文中“遗憾”的具体内容。
(3)出示句子:“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深究以下几点:“遗憾”是什么意思?“尽力”换一个词进行读一读,比一比;华罗庚的这种精神叫做——奉献。
(4)师生表演读,其他同学当导演兼观众。
评:通过在华罗庚回国这件事情上,美国朋友和华罗庚的不同看法,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奉献情,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决心已定,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耳畔响起音乐《我的中国心》,出示画面和文末段。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次感受华罗庚一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的这种坚定的信念。
(齐读课文,学生读得情感饱满,慷慨激昂。
)
3.拓展延伸
相信此时此刻华罗庚心中有千言万语,他们会说什么呢?
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在出示句式指导说话。
如:祖国啊,我______________!
祖国啊,我要_____________!
祖国啊,你现在虽然______________,但我_____________!
评:配乐激发情感,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爱国火焰。
板书:回自己祖国去
华罗庚态度坚决
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