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5(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简述睡眠障碍的种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睡眠障碍有以下种类:(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

失眠症有3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碍和白天倦怠的主诉。

①入睡障碍性睡眠,致入睡困难。

②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以频繁的夜间易醒为特征。

③终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这些类型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出现,但在环境允许睡眠的情况下,出现通宵失眠者比较少见。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

(3)睡眠一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暂时性生理节奏紊乱,和上班时问更改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

(4)深眠状态:指一些出现在慢波睡眠阶段且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间的临床表现,但其睡眠过程本身并无异常,其中之一是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及成人的癔症。

患者其他这类睡眠障碍还包括睡中惊恐,遗尿和夜间磨牙。

)解析:2.试述导致睡眠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个体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1)睡眠期待。

研究显示失眠者对其睡眠需要的时间期望不现实;对失眠的后果考虑与现实不符。

(2)文化差异。

跨文化睡眠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

(3)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失眠是未解决的内心冲突的某种表现。

(4)不良睡眠习惯。

行为主义者认为,睡眠障碍的出现是不良学习的结果。

(5)错误的认知。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患者对偶然发生的失眠现象的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失眠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这些不合理信念包括对失眠结果的扩大化、对睡眠时间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造成睡眠的错误归因。

(6)感知不良。

主观性失眠患者把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精神活动错误地判断为是处于觉醒状态时出现的感觉,从而对睡眠状态的感知不良,可能是产生失眠的原因之一。

)解析:3.失眠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上床30分钟还不能入睡并且持续较长时间。

(2)睡眠不深。

(3)早醒。

(4)因担心失眠而痛苦。

(5)躯体症状。

如头痛、头晕、头胀、精神疲惫、健忘、乏力、心悸、心慌、易激动、情绪急躁、忧虑、记忆力下降、食欲缺乏等。

(6)其他问题。

如情绪不稳和个性改变,长期饮酒或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改善睡眠者,还可引起乙醇和(或)药物依赖。

)解析:4.试述睡眠障碍的刺激控制技术的主要操作方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刺激控制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患者建立快速入睡和卧室与床之间的条件反射联系,其策略主要通过减少影响睡眠的活动来达到,其具体操作如下: (1)只有感到困倦时才上床。

(2)卧室和床只能用来睡觉和性生活,不可进行其他活动,如看书报、看电视、吃东西和思考。

(3)若发现超过20分钟不能人睡,则起床到另外的房间,直到有睡意再回卧室。

(4)每天早晨按时起床,保持良好睡眠节律。

(5)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日间小睡。

)解析:5.试述嗜睡症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患者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却整夜不眠或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睡中易醒等。

由于白天嗜睡,严重影响患者日间功能,同时伴发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精神萎靡、头昏、头胀、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嗜睡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发作性睡病,反复发作性过度睡眠,特发性过度睡眠,创伤后过度睡眠,其他原因继发嗜睡症。

)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6.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7.下列关于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和抑郁情绪障碍的区别,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分数:2.00)A.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的认知反应可以按客观事实解释,而抑郁情绪障碍的认知反应是主观臆测的B.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的发生需要应激事件,而抑郁情绪障碍不需要应激事件√C.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比抑郁情绪障碍的持续时间短D.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随时间变化减轻,抑郁情绪障碍随时间变化减轻或是加重解析:解析:正常的抑郁情绪反应的发生需要应激事件,而抑郁情绪障碍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应激事件,B项错误。

8.下列不符合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B.双相障碍的患病率男女几乎相等C.单相障碍的发病年龄比双相早√D.心境障碍发生的可能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解析:解析: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A选项正确;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症标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B选项正确;发病年龄多为21~50岁,C选项错误;有遗传倾向,关系越密切,患病的可能性越大,D选项正确。

因此,此题的最佳答案为C。

9.一位平时节俭的16岁女孩,在一天之内花光了3000多元,其中太阳镜就买了60剐,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东两太多,也不能意识到无力偿还债务,请问这位女孩的行为表现最符合( )。

(分数:2.00)A.癔症B.神经症C.躁狂症√D.抑郁症解析:解析:躁狂症也称为躁狂发作,是一种异常夸张的欢欣喜悦或愉快的情感状态,典型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加(活动增多)的所谓“三高”症状。

题目中女孩的行为应当属于躁狂症中意志行为增多,因此,此题的最佳答案为选项C。

癌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神经官冲能症又称神经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抑郁的躯体症状表现的一项是( )。

(分数:2.00)A.睡眠紊乱B.食欲紊乱C.急性疼痛√D.性功能减弱解析:解析:抑郁症现称之为抑郁发作,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

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表现。

其中抑郁症的躯体症候群包括: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慢性疼痛、晨重夜轻、非特异性躯体症状等。

由此可知,为慢性疼痛,而非急性疼痛。

因此,此题的最佳答案为C。

11.某位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不十分明显,但持续出现多种躯体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及全身乏力等,那么这位患者最有可能患了以下哪种类型的抑郁症?( )(分数:2.00)A.季节性抑郁症B.更年期抑郁症C.隐匿性抑郁症√D.产后抑郁症解析:解析:隐匿性抑郁症是指一组不典型的抑郁症候群,其抑郁情绪不十分明显,突出表现为持续的多种躯体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季节性抑郁症,又称季节情绪失调症,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常为秋末冬初开始,春末夏初结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季节性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更年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年龄在更年期(男55~60岁,女45~55岁左右),因精神焦虑、紧张、抑郁等因素而致的综合征。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因此,C选项符合题目描述。

12.下列关于环性心境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属于持续性心境障碍B.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C.心境波动与所谓“环性人格”有密切关系D.心境波动与生活应激有明显的关系√解析:解析: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

本症与所谓“环性人格”有密切关系,选项C正确。

由此可知,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持续的心境障碍,且未达到躁狂和抑郁的标准,选项AB正确。

因此,此题的最佳答案为选项D。

13.下列关于恶劣心境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A.属于非持续性情感障碍B.患者的社会学习功能没有明显受损√C.患者的自知力不完整,不会主动求医D.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偶尔会出现躁狂解析:解析:恶劣心境属于持续性情感障碍,选项A错误;恶劣心境患者对于社会学习功能并没有明显的损失,其自知力完整,会主动求医,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恶劣心境不会出现躁狂,仅为抑郁,因此D选项错误。

因此,此题的最佳选项为B。

14.下列关于心因性心境障碍和内因性心境障碍两者区别,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