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 化工原理_刘雪暖_第1章流体流动流体动力学
3 化工原理_刘雪暖_第1章流体流动流体动力学
1.3 流体动力学
(四)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计算流体输送机械的功率:
在1-1和2-2间列柏努利方程:
gZ
1
1 2 1 2
u1
2
p1
p2
we
gZ
2
u2
2
u 2
2
f
h
f
w e g Z
p
h
J/kg
功率 N e w e w
1.3 流体动力学 计算高位槽的高度:
2)随时间变化,为不 稳定流动,如图(关闭进水 管1)所示。
1.3 流体动力学 5.本节主要内容
掌握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及相关概念
1.3 流体动力学
1.3.2 物料平衡——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原理:
1
进料速度=出料速度+积累速度
2
1.稳定流动的物料平衡:
2
2
2
2
s
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动能称比动能,mu2/2,[J/kg]
1.3 流体动力学 ⒊静压能:
设流体m、V→ i-i截面 (P、A),则: 截面处的压力F=P· A, 流体通过A前进的距离 l=V/A 流体进入该截面所需功 =F· V l=P· 即:流体所具有的静压能=PV,单位为J,又称流动功。 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静压能称比静压能: 比静压能=PV/m=P/(m/V)=P/ρ,单位为J/kg。
W W dm d 或 W i d W o d dm
i
0
1.3 流体动力学
例1: 如图所示,管路有一段内径60mm的管1、一段管内径100mm 的管2及两段内径50mm的分支管路3a及3b连接而成。水以 2.55×10-3m3/s的体积流量自左侧入口送入,若在两端分 支管路的体积流量相等,试求各段管内的流速。
gZ
1
1 2
u1
2
p1
w e gZ
2
1 2
u2
2
p2
hf
--稳定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式 或广义柏努利方程
1.3 流体动力学
理想流体(∑hf=0),无外功加入(We=0),则:
gZ
1
1 2
u1
2
p1
gZ
1 2
2
p
1 2
u2
2
p2
——柏努利方程式
或:
流体静止时:
u 0
h
p1
f
0
we 0
gz 1
gz 2
p2
即:
p 2 p1 g z 1 z 2
静力学方程
即: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为柏努利方程的特例 ⒍P1、P2可同时用表压或绝压,但不能用真空度。
1.3 流体动力学 ⒎有关泵功率的计算:
定义:
有效功We:单位质量流体从输送机械获得的外功, J/kg; 泵的有效功率Ne:单位时间内输送机械对流体所做的 有效功,单位:W,kW; Ne = We · = We · W ρV 泵的轴功率N:[N] = kW 泵的效率:η η= Ne /N ×100%
1.3 流体动力学
解: 由连续性方程:
u 1 1 A1 u 2 2 A 2 u 3 3 A 3 u 2 2 A2 u 3 3 A3
由于两分支管路质量流量相等
联立以上两式得: u 1 1 A1 2 u 2 2 A 2 2 u 3 3 A 3
u1 1 d 1 25 2 . 62 u2 d 2 2 . 24 22 2
1.3 流体动力学 【例1】
水在如图所示的虹吸管内作定态流动,管径没有变化,水 流经管路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试计算管内截面2-2’、 3-3’、4-4’、5-5’处的压强。大气压为1.013×105Pa,流体 密度ρ= 1000kg/m3。
1.3 流体动力学 【例1解】
解:为计算管内各截面的压强,应首先计算管内水的流速。先在贮槽水面1-1'及管子 出口内侧截面6-6'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并以截面6-6'为基准水平面。由于管路的能量 损失忽略不计, 即 h =0,故柏努利方程式可写为
连续性方程在解决变径及分支管路问题的过程中 十分重要。 对于不可压缩性流体可以采用不同的连续性方程 的形式; 对于可压缩性流体仅能用的连续性方程的质量形 式; 所以在应用连续性方程是其质量形式是保险的。
1.3 流体动力学
1.3.3 总能量衡算
(一)流动流体包含的机械能
1.位能:质量为m的流体自基准水平面升举到高度Z所作 的功,mgZ ,单位:J 单位质量流体(1kg)具有的位能称比位能,gZ,[J/kg] 2.动能:质量为m,流速为u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为 1 mu 2 单位 1 mu kg . m N . m J
f
gZ 1
u1 2
2
p1
gZ
2
u2 2
2
p2
式中 Z1=1m Z6=0 p1=0(表压) p6=0(表 压) u1≈0将上列数值代入上式,并简化得
G=W/A=Vρ/A=uρ
1.3 流体动力学
3.管径的估算 :
d
4V π u
一般:液体:u = 0.5~3m/s 气体:u = 10~30m/s 选定流速u 计算d 计算实际流速u实
圆整(规格化,去标准管径)
1.3 流体动力学 4.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1)稳定流动:若与流动有 关的各参数只随位置变化, 不随时间变化,为稳定流动, 如图(打开进水管1)所示。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单位:J/kg
gZ
1
1 2
u
2 1
p1
w e gZ
2
1 2
u
2 2
p2
hf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单位:m液柱
Z1 1 2g u1
2
p1
g
H
e
Z
2
1 2g
u2
2
p2
g
H
f
位压头
动压头
静压头
有效压头
压头损失
以单位体积流体为基准,单位:Pa
例2: 管路由一段内径50mm的管1及两段内径分别为35mm和 30mm的分支管路2、3连接而成。蒸汽以25m/s的速度通 过1管路。出口处蒸汽速度分别为多大才能保证两分支管 路中蒸汽质量流量相等。蒸汽密度及管径在各管截面的 分布如下表 编号 管径 密度 mm kg/m3 1 2 3 50 35 30 2.62 2.24 2.30
在1-1和2-2间,列柏努 利方程:
gZ
1
1 2 1 2
u1
2
p1
p2
we hf
gZ
2
u2
2
h Z1 Z2
p
g
u
2
h
g
f
2g
m液柱
1.3 流体动力学 计算输送需要的压力:
在1-1和2-2间,列柏努 利方程:
gZ
1
1 2 1 2
u1
gZ
u
2
常数
单位:J/kg
1.3 流体动力学
(三)柏努利方程式的分析与讨论
1.应用条件:
稳定连续流动,不可压缩性流体(满管流);
但对于压力变化不大的情况(│(P1-P2)│/P1< 20%),可以认为气体管路也遵循柏努利方程, 此时取ρm=(ρ1+ρ2)/2。
1.3 流体动力学 ⒉柏努利方程的不同形式:
Z 1g 1 2 u1 p1 p e Z 2 g
2
1 2
u2 p2 p
2
f
1.3 流体动力学 ⒊总比能和流向判断:
总比能: 柏努利方程式:
E gz p
u
2
J/kg
2
E 1 We E 1 h f
无外功加入时:We=0,于是:E1 = E2 + ∑hf 实际流体: ∑hf>0 → E1 > E2 自流管路,流向判断的依据
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W=Vρ
1.3 流体动力学
2.流速:
1)(平均线性)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 向上流过的距离,以u表示,单位:m/s。 注:流速沿径向是变化的,管中心流速最大,靠近壁 面处最小(为零)。所以,通常取同一截面上各点流 速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流速,简称流速:u=V/A
2)质量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路单位截面积的质量,以G表 示,单位:kg/(m2· s)。
2
2
50 29 . 84 m / s 35
2
2
u1 1 d 1 25 2 . 62 50 u3 39 . 55 m / s 23 d3 2 2 . 3 30
1.3 流体动力学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1.3 流体动力学
(一)流动流体包含的机械能
4.内能和热 热:单位质量流体通过时吸热或放热,以qe表示,单位 为J/kg ;规定流体吸热时取“+”,放热时取 “-”。 : 内能: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能量;单 位质量流体的内能以U表示,单位为J/kg;质量为m的流 体所具有的内能为m U
1.3 流体动力学
1.3.1 1.3.2 1.3.3 1.3.4 概述 物料平衡-连续性方程 总能量平衡 机械能平衡-柏努力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