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工程地质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2讲解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工程地质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2讲解
1923.9.1 1935.5.30
1970.5.31 1976.7.28 1990.6.20 2004.12.26 2005.10.08
日本关东 巴基斯坦基达
秘鲁安卡休州 中国河北唐山 伊朗鲁德巴尔 苏门答腊岛西印度洋 巴基斯坦客什米尔
8.3 7.5
7.8 7.8 7.3 8.7 7.8
12.3万 5万
,沿活动断裂滑移,在特定构造部位造成应力集中、能量积累,最 终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
四川芦山 7.0 级强震
2013 年4 月20 日芦山7.0 级地震, 简称芦山地震, 是继 2008 年汶川8.0 级特大地震近5年后又一次破坏性地震, 震中位于 青藏高原中东部巴颜喀拉块体与华南块体相互碰撞、挤压的边界
在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录地震近万次,其中上世纪
以来破坏性地震达6000 多次;据1200~1989年资料统计,7级地震
147次, 8级及其以上巨大地震共 19 次。建国以来发生 >=7级的地震 12次。 我国地震分布以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和台湾省区破坏 性地震最多。其中台湾尤甚,大震多,频度高;新疆和西藏次之。
地震7.9级,死亡 24.2万多人,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 100亿元,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还有 66年的邢台地震, 70年通海 地震,75年海城地震。(我国这些地震震源深都在13km左右)。
据统计,1900年以来,全球造成1万人死亡的地震共33次,其 中死亡5万人以上的9次,10万人以上的5次,20万人以上的3次。 时间 1906.4.18 1908.12.28 1920.12.16 地点 美国旧金山 意大利西西里岛 中国宁夏海原 震级 8.3 7.5 8.5 死亡人数 6 万 10万 23.4万
发震断裂为乌兰乌拉湖-玉树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反扭压性活
动特征,以反扭走滑为主、挤压为辅。断裂带走向310°~325°, 呈左旋逆冲特征,可见最大垂向位移57厘米,水平位移30厘米。在 主破裂旁侧发育斜交的分支张裂缝,在地表断裂附近的禅古村房屋 全部成为废墟。
发震背景为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导致地壳物质东向挤出
若以地震烈度6度为轻微以上破坏性标准,我国约575万平方公
里属于轻微以上破坏区,其中,宁夏、兰州、海口、北京、太原、 大同、西安、昆明、天津、呼市、汕头位于8度区。
一次6级地震可释放6×1020尔格的能量,大致相当于 30~40万吨TNT炸药的巨大爆炸,7级地震可释放2×1022尔 格的能量,8级地震可释放6×1026尔格的能量。可见地震 释放能量之大。而且绝大部分能量为集中释放,于数秒种 内完成 。 因此,地震灾害的猝发性和惨重性往往给人类生命以 极大威胁,造成经济财产巨大损失。
6.68万 24.2万 5万以上 近30万 7.3万
1900-2008年世界各国地震死亡人数直方图
(南投集集镇)
地震引起大坝破坏(台中石岗)
地震引起大坝破坏(台中石岗)
地震引起埠 丰桥断裂, 河床抬高8m, 形成叠水 (石岗)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 7.1级地震(北纬33.1°,东经96.7°),震源深度33km,9时25分又 发生6.3级余震(北纬33.2°,东经96.6°),震源深度30km。
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仅二十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 12O 余万
人遇难于地震灾害;五十年代以来,全球破坏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
失已逾 2000亿美元。 地震灾害是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的地震灾害又居世界 之首。
在我国历史记载中,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8级死亡人口达 83万;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死亡人数也超过20万。令人痛心的1976年唐山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主讲人:刘岁海
lecturer:Liu Suihai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主要内容
概述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效应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震区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一节
概述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 动作用或现象。
分类
按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诱发地震 浅源地震:0<70 km 大陆地震多属此类,占73%, 30km以内更多 中源地震:70~300 km 深源地震:>300 km 占23%
筑物的严重破坏。
构造地震最严重一类,数量多规模大,波及面广,破 坏性大,世界90%以上属于此类。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几百万次地震,
人们能感觉到的仅占1%左右,7级以上强烈破坏性
的灾害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次,少则三、五次。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南亚两个地震带
之间,是一个多地震活动的国家。
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地球内部物质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把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其中地幔又分为岩石圈、软流 圈以及下地幔部分。由于温度的差异,地幔发生大规模的对流,带 动了上覆的岩石圈运动,板块产生大规模的漂移运动。在各板块的 接缝部位或张裂部位,产生岩块的碰撞、挤压和强烈变形,应力在 某些部位高度集中,在超过岩块强度极限的时候,产生突然破裂, 引起大地剧烈振动,地震波向四周发射。产生地面变形、开裂和建
震源深度
占4%,最深达720km
大地震 :
中地震: 按震级M大小 小地震:
M >=7级 强烈破坏地震
7>M>=5 破坏性地震
5>M>=3, 2-4级有感地震
微地震:
超地震:
3>M>=1
M<=1
▲ 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几十天至数月)相 继发生在同一地区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 主震:在某一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叫主 震。 ▲ 前震:在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 余震:在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余震时间序列图(5级以上)
5.12 汶川特大地震主震余震分布图
▲ 主震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很突出,其释放 的能量占全序列中的绝大部分,叫主震型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地震
类型。
▲ 震群型或多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不突出, 主要地震能量是由多个震级相近地震释放出来的。 ▲ 孤立型或单发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前震和余震都很 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地震能量都是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