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筏基础基坑放坡施工方案

桩筏基础基坑放坡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边坡分析及处理措施................................................................................... - 2 -四、基坑支护方案............................................................................................... - 5 -五、施工准备....................................................................................................... - 6 -六、组织管理....................................................................................................... - 7 -七、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8 -八、施工协调管理............................................................................................. - 12 -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 12 -十、施工监测..................................................................................................... - 15 - 十一、应急救援预案......................................................................................... - 17 - 十二、保证措施................................................................................................. - 20 - 附件:1、基坑放坡开挖示意图基坑放坡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编制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莱茵东郡三期标段设计图纸上海都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报告,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编制。

2、总体原则总体原则是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及对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的破坏影响减至最低,同时必须满足文明施工之要求。

拟采取放坡开挖方式组织施工。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位于江苏高邮,场地交通便利,拟建场通湖东路南侧,通汉路西侧,珠光路东侧三期场地。

拟建场地内地面下北侧管线埋藏。

本工程标高±0.000相当于85标高4.2m。

九号楼和建筑范围内下设一层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总面积约7647.3 m2,裙房顶板标高为-0.04m,底板标高为-5.2m,板厚400mm。

开挖深度3.9m~4.1m。

地基类型为天然地基。

其中主楼底板标高为-5.2mm,板厚1600mm。

开挖深度5.1m~5.3m。

主楼基础类型为桩筏基础,裙房基础类型为桩承台+筏板基础,其中桩基础为先张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

勘察场地主要为平地,原始地形起伏较小,勘察时场地地面标高在2.4~2.6m(以钻孔孔口标高计),场地地形起伏变化不大。

场地西侧及北侧均为规划路。

场内及周边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地下车库外墙为剪力墙结构,基坑开挖时需留够搭设脚手架作业面。

三、边坡分析及处理措施1、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1层(Q4ml):素填土,为灰黄、灰色粉质粘土杂少量粉土,表层为耕作层,杂植物根茎,局部为水泥地坪,杂砖瓦砾、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土质不均,层厚0.4~4.6m,平均层厚2.2m,力学强度低,场地普遍分布。

2层:(Q4al):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夹薄层粉土,灰色,含少量腐殖物,层厚0.6~8.0m,平均层厚2.8m,fak=70kPa,高压缩性。

其中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为流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粉土为稍密状态,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3层(Q3al+pl):粉质粘土、粘土,局部夹薄层粉土,灰黄杂灰色,层厚1.1~11.6m,平均层厚6.4m,fak=180kPa,多数为中压缩性,少数为低压缩性。

其中粉质粘土多为可塑状态,少数为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多为可塑状态,少数为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粉土为中密状态,很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4层(Q3al+pl):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和粘土,或与之互层、互夹,含砂礓,局部含量高,并呈层状分布,厚0.3~30cm。

灰黄色,层厚1.4~7.0m,平均层厚4.4m,fak=180kPa,中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

其中粉土为中密、密实状态,湿~很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粉质粘土,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5-1层(Q3al+pl):粉质粘土、粘土,夹粉土薄层,灰、黄灰色,层厚1.9~8.9m,平均层厚5.5m,fak=120kPa,中压缩性,局部分布。

其中粉质粘土多数为可塑状态,少数为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多数为可塑状态,少数为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粉土为为稍密状态,很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5-2层(Q3al+pl):粉质粘土、粘土,夹粉土薄层,灰黄夹灰色,含砂礓,局部含量高,层厚10.3~21.4m,平均层厚15.7m,fak=200kPa,中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

其中粉质粘土为可塑状态、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多数为可塑状态,少数为硬塑、坚硬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粉土为密实状态,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6层(Q3al+pl):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或与之互层、互夹,灰黄色,层厚2.2~6.0m,平均层厚3.8m,fak=180kPa,多数为中压缩性,少数为低压缩性。

其中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密实状态,很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粉质粘土为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7层(Q3al+pl):粉质粘土、粘土,局部夹薄层粉土,灰黄色,饱和,含云母和贝壳,层厚1.7~7.5m,平均层厚4.2m,fak=120kPa,中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

其中粉质粘土多数为软塑状态,少数为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多数为软塑状态,少数为可塑状态;粉土多数为中密状态,少数为稍密状态,湿~很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8层(Q3al+pl):粉质粘土、粘土,局部夹薄层粉土,含铁锰质结核和砂礓,灰黄杂灰白、黄灰色,本次勘探未钻穿该层,最大揭示厚度33.5m,fak=200kPa,多数为中压缩性,少数为低压缩性,场地普遍分布。

其中粉质粘土多数为可塑状态,少数为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粘土,为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手捻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粉土多数为密实状态,少数为中密状态,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

2、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对部分钻孔内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观测,如下表;由观测表可知,潜水位为1.97~2.16m,平均为2.08m;场地4层为承压水,承压水位为1.60~1.62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潜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最大为2.15m,最小为0.84m。

场地历史最高水位及近3~5年最高水位约为2.3m。

3、边坡分析基坑北面:长度约135m,宽59m,土质为①层素填土、②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粉土基坑西侧:珠江路;基坑东侧:已完成的标段;基坑南侧:已搭建完成的办公区和生活区;4、处理措施(1)、挖好的边坡上口搭设安全防护栏杆,防止人员攀爬扰动边坡;(2)、加快施工速度,反填土方彻底消除隐患;(3)、护坡面的覆盖做法:①人工修整护坡面;②边坡用喷浆护坡。

(4)、严禁在边坡上口堆积土方及施工材料;(5)、应在施工人员通行处搭设梯道,确保施工道路畅通。

(6)、施工排水必须进行有组织排水,严禁散排冲刷边坡(7)、在按照方案中设计坡率放坡开挖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通知业主、监理、设计人员现场察看分析,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再加大放坡坡率和进行卸载。

四、基坑支护方案1、确定方案本工程周边地面开阔,根据地质报告, 场地内分布的含水层主要为1层土、2层土(局部地段)上部,由于风干、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产生裂隙、虫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它们共同组成场地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潜水,2层土(局部地段)下部和第3层土上部为其相对隔水底板;4层土以粉土为主,为承压含水层,2层土(局部地段)、3层土为其相对隔水顶板,5-1层土为其相对隔水底板;6层土为承压含水层,5-1、7层土分别为其相对隔水顶、底板。

本工程的土质分别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土质一般。

根据设计图纸,桩基础施工,层粉质黏土中,所以本工程地坑支护基坑从自然地面挖土深度在4.3m~5.3m,基坑底在②2采取自然放坡开挖,喷浆护坡,雨水排水采取明沟排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