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礼记· 昏义》
什么时候确定一夫一妻制? 宗法制下为了确保宗祀继承人拥有 稳定的身份,必须采取一夫一妻制。
二、婚姻的禁忌 (一)同姓不婚 (二)违时嫁娶 (三)亲属不婚 (四)良贱不婚
三、婚姻的成立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婚书
成立的程序:六礼
四、婚姻的解除 (一)七出 (二)和离 (三)义绝
作业——案例分析
商纣在当上太子之前,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 分别是大儿子微子启,二儿子仲衍,小儿子 受德(即纣),纣的母亲在生前两个儿子的 时候,还是妾,等到生纣的时候,已经是王 的妻子了。后来纣的父母想立大儿子为太子, 太史据法力争道:有妻子的孩子就不能立妾 的孩子为太子,最后只好立纣为太子。
(三)家长制度 从秦朝开始,确立以户为主体单位的传 统。户的主体资格体现为家长权。 家长一般由家中的男性直系尊长充当。 家长对家庭负有直接责任,对外代表家庭, 对内统辖家政。 家长在家庭内有全面的权力,包括教令 权、财产权、主婚权
二、婚姻制度
婚姻的目的
婚姻的禁忌 婚姻的成立 婚姻的解除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宗亲,指同祖同宗的亲属。宗亲的范围以九族为限; 外亲,指女性系统的亲属; 妻亲,专指丈夫与妻的亲属之间的亲属关系。 中国古代以”五服”表示亲属等级,五服分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 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古代法律中规定的亲属范 围与现代有何不同?体现了 什么特点?
财产继承

1.嫡长子继承制(先秦以前) 2.诸子均分 ——封建社会一直坚持的财产分割方法
其他情况


女子的继承权问题:
一般而言,古代妇女除嫁妆以外,不能获得家产。但 宋代详细规定了女子的继承权问题。


奸生子的继承权问题:
奸生子一般没有身份继承权,但是有财产继承权,中 国在元代以后法律明确了奸生子的继承份额。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小宗 大宗
小宗Βιβλιοθήκη 大宗卿大夫小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庶人
(二)宗法制的瓦解及其影响
1.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 2.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3.家国同构
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在西周末年已开始瓦解。但是从总体上看, 宗法制的影响却长期笼罩中国社会。突出表现在:
二、亲属的范围
亲属,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封建法律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
问:上述案例反映出古代民事法律规范中的 什么制度?
作业——简答
1、简述古代婚姻成立的条件
2、中国古代解除婚姻方式
中国古代民事法律规范之
家庭婚姻制度
1 2 3
亲属制度 婚姻制度
继承制度
重点:
婚姻的禁忌,婚姻成立的条件,婚姻 解除的条件
难点: 宗法制度
一、亲属制度
宗法制度
亲属的范围
家长制
一、 宗法制 (一)宗法制度的建立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 为核心,按尊卑长幼确定的等级身份制度。 宗法制度形成于西周,其标志有三: 1.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 3.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第四节
继承制度
身份继承
财产继承
由问题导入讲解内容
身份继承(宗嗣和爵位)


古代中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 嫡,就是妻,妻所生的儿子就是嫡子,妾所生的儿子称为 庶子,嫡子中的年纪最大者就是嫡长子,拥有着最优先的 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 继承权,而不管他是否贤能,这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妾中最尊贵者所生的庶子则拥有优 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先继承权,而不管其究竟是否为长子,这就是“立子以贵 不以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