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随机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
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
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三、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
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2)向导:极不情愿多媒体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朗读体会若无其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四、自学“伤害幼龟”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多媒体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②这句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
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正方:赞同反方:反对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出示图片)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七、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被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十六条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制教育,增强保护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1.激趣导入: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
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
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亭亭玉立。
峰上奇松挺拔,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景色神奇。
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师导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
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方法。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⑴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⑵理解词语猜词游戏。
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
(绵亘蜿蜒)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形容山多而高。
(千峰万仞)气势宏伟、盛大的样子。
(磅礴)面目秀丽,姿态优美的女子。
(窈窕淑女)⑶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⑷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⑸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
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
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乘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育》。
我们能去惩罚那只调皮的小猴子吗?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①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学生谈,体会作者意在强调索溪峪的美与众不同,它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修饰的,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保护野生动物《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2、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和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学习作者细腻的语言描写手法。
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制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风情,感受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
2、难点: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独立阅读法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进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切实掌握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自觉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特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以班级教育为重点,广泛深入的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把法制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德育工作。
三、主要措施:1、加强遵规守纪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开展好“五讲五做”及“两个远离”主题教育。
“五讲五做”即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青少年;讲诚信,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讲自立,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
“两个远离”,即远离*吧,远离乱花钱,远离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