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不等于宣传一般说来,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宣传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宣传,一类是商业宣传,政治宣传中,观点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观点相左者会回避这种宣传。
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只有人们感兴趣时才能产生效果。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宣传有很多种,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目的是其中一种,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新闻的内容一定要有实在的内容,能够消除人们对某个事情的疑惑或者给人新鲜的信息内容,宣传则不一定,宣传注重的是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新闻的内容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新鲜的和异常的信息,宣传的内容,多数已有,通过反复说,加深印象。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传播的内容除了新异之外,本身应该是具体的事实,而不是套话空话。
4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摆一个实时传播出去,过了这个点,再大的事实也没有了价值。
宣传者可能及时把握事实,选择一个能够够产生宣传最大效果,对宣传者最有利时机说出来。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新闻传播没有控制对方的意思,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宣传会有意突出某一点,遮蔽另一点,宣传不愿意说不利于自己的,只愿意说对自己有利的,与新闻不同。
宣传是有目的的,就会存在目地和手段之间的矛盾,因而存在道德悖论。
马克思说,要求的手段即是不正当,目的也就不是正当的。
目的的正当也要和手段对应,手段应该也是正当的,如果手段不正当,目的正当本身值得怀疑。
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罪恶。
新闻含有的宣传成分有可能来自提供者。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接把宣传当新闻,宣传里没有新闻,很生硬,形式上很热闹,没有受众。
新闻中可以包含宣传,有的是记者自己主动宣传,例如现在的一些环保新闻。
不过,这样的新闻在学界受到质疑,因为不符合新闻职业的客观原则,有些新闻含有宣传成分,则来自新闻提供者。
二新闻不等于舆论舆论实在社会中自然产生,自在的意见形态。
是自在,不是自为的,自为就是有组织,有组织的意见不是舆论舆论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个时候意见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
说舆论认为,要求调查数据作支撑,或者要有一个大体的估算。
某种意见低于一定总体的三分之一,在这个整体中,这种意见只能说是少数人的意见,但绝不是舆论。
舆论和新闻的关系: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时,但多数新闻报道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这时,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这是新闻和舆论的一个关系。
媒体是舆论的载体,理论上可以这么说,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新闻反映舆论时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也能没反应,两者有密切关系,但不能等同。
三欧洲文明中的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现在作为传媒的职业道德之一,就是一定要把新闻的传播和政治,宗教以及其它观点的宣传有所区分,商业宣传要以广告的形式来做,新闻传播与商业宣传管理上完全分开。
西方社会中新闻与宣传在多数时期是在两条线上各自活动,没有形成牢固的新闻宣传合一的传统。
四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伦理色彩五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学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新闻价值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新闻等同于舆论,其实是指传媒的意见,观点,或者是领导传媒的党政机关的意见,观点。
传媒的意见不一定是舆论,报纸舆论指的是报纸上的评论,报纸的观点,或者是领导传媒的党政机关的观点,有些这样的观点转变成舆论,但需要一个舆论形成的过程。
八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叙述,叙述这词显示了新闻传播内容的客观性,报道多少有点主观。
报道应该是相对客观的,事实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
李大钊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九新闻的特性1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为受众提供外部世界的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责。
新闻当然是现实的,进一步的要求是真实,人们主要是通过接受新闻来调整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2强烈的时效要求,现在新的竞争局面不是抢新闻,是谁能对新闻的阐释更接近科学,更合理,传媒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3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
不能够公开传播的内容不应该成为新闻。
4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
人们对新闻形成一种期待意识。
社会需要一个行业,行业一旦形成,又会扩大社会需求,造就更多的对这个行业依附的人群。
这是一个人造现象,但是也慢慢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第二讲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
任何传播的发生,产生于传播双方或多方的信息势能的位差(信息的不对称),有了位差才会产生信息的流动。
有组织的主动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的信息通常比接受者多。
只被一方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交流中没有被对方接受或产生了回应这个新闻对另一方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确认新闻价值的最基本前提,双方都要认可,双方共同认可,才能形成关于新闻价值的理念。
接受者不知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另一个前提。
新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要看接受方面的情况。
有新鲜内容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之一。
事实能够具备新闻价值,要有以下诸项不知的情形1不知道的刚发生的事实2不知道的最新变动3不知道的最新发现4不知道的最新发表的观点5不知道的最新知识已知事实中出现异常情况除了不知这个前提,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也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不知是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必要条件。
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
这条新闻对我有用,我又不知道,我感兴趣,这样的新闻我才会接受。
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对新闻的共同认识,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成立的基础,新闻价值表现为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
受众接受某条新闻通常完全出于对使用价值的判断。
这种使用价值包括直接需要,还有就是感兴趣,由于新奇而对事件产生了想要了解的愿望。
传播者发出某条新闻,一般要基于受众对新闻使用价值的考虑,但同时还有传媒的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利益的考虑,因为我国媒体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利益。
传播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一家传媒用什么和不用什么稿件。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发出信息,会有几方面考虑1最重要,新闻对受众的使用价值2媒体的利益3政治利益4传播者的个人偏好人们会本能地关注和接受更新常态思维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处于主流信息的边界,因为主流的信息大家都很清楚了,反倒是边缘的信息容易吸引人的目光,这是生活常识。
做报纸编辑工作,同样也需要要新闻价值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对新闻化通稿的判断,而是对稿子中最新成分的判断,判断准确就能够吸引公众。
人们关注有价值新闻的原因1人对异常事物的关注2人对相关利益的关注3人对个人偏好的关注新闻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即时性信息效用对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叫新闻价值三新闻价值十要素1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有新闻价值2事态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利益越相关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宽,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是著名地点7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内含的冲突越大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9越具有心里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舆论导向的角度报道新闻。
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由于传媒的受众群体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安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媒体,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对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存在差异。
新闻价值的相对性就体现在这里。
由于不同传媒的服务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传媒的报道中,落脚点也有差异。
现实传媒工作中,不能完全实现事实的新闻价值1意识形态角度,相当多的宣传要求压抑这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2传媒市场角度,报道一个复杂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简单事件。
尽管传媒有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的责任,但在面对传媒市场之时,这种软职责就得让位于传媒的直接利益。
3新闻实务,事件发生的时间,记者是否在场,值班主任的偏好,照片清晰度,版面文字容量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六传媒选择事实的实际运作标准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要求会限制我们对事实的选择,还有传媒利益的要求,业务流程中自然追求的省力原则1传媒运转的时间周期。
事件发生事件与新闻编排时间是否吻合2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规模大,显著性意义的事实易被选种3事实的清晰度。
不受怀疑,清晰度高的事实4文化接近或利益接近的相关事实5与先入为主的观念一致6符合报道的连续性的事实七几个问题的讨论传媒不仅要向呈现新闻,公众还期待传媒通过报道新闻来参与解决大量的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下,构成现代新闻价值的要素中,渗透了较多主观成分。
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总是不报,会使人感觉传媒歧视,适当报道弱势群体,也会有新闻价值,它的前提是长期不被注意。
我们的传媒能够抓到的新闻是有限的,人们接受新闻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有限的,只是传媒利益的驱动,造成了泛新闻化现象,出现了一些很少新闻价值的版面。
第三讲新闻真实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但是毕竟新闻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新闻与它所反映的事实本身不完全是一回事。
具体的事实是非常复杂的,在报道的时候,文字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的差不多,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报道是真实的。
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对人,单位,事件的评价要客观。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特色,中国以外的人大多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难道他们的报道就不真实了吗?能够保证把眼下的具体的事实比较真实的反映出来就已经很好了。
二新闻真实受到各种自然制约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一些事实因为媒体的关注被放大,另一些事实因为没有被传媒关注而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