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课件ppt课件
初三化学上册 课件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1、物质的组成 单质 元素 物质 离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化合物
分子 微观角度
宏观角度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小结:1、原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阳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 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常见原子团: OH直 接 构 成 PO43负电荷数 NO3CO32=原子所得到的电子数 SO42NH4+ 、HCO3等 正电荷数 =原子所失去的电子数
MnO4-
MnO42- ClO3-
离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以及 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 C-12原子的质量× 12
原子
原 少数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子 构 稀有气体 成 金属单质(铁、铜等)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由里向外, 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四、五、六、七层, 分别命名为:K、L、M、N、O、P、Q。
a、表示某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c、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d、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原子组成。
4、化合价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uSO4
HCl
NH4NO3
练习1:给下列物质命名,并说出红色部分的化合价
CaO CO2 CuO MgO SO2 P2O5 Al2O3 FeO Fe2O3 Fe3O4 H2SO4 HNO3 H3PO4 H2CO3 HCl HBr H2S NaOH KOH Ba(OH)2 Ca(OH)2 Cu(OH)2 CuSO4 Na2SO4 BaSO4 Na2CO3 K2CO3 CaCO3 AgNO3 NH4NO3 NaHCO3 NH4HCO3 Ca(HCO3)2 NaCl CaCl2
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部分数字的含义
(1) 2He
两个氦原子 一个五氧化二氮分子含有两个氮原子 带两个正电荷的钙离子 硫化钠中的硫元素显负二价 正三价的铝元素
(2)N2O5
(3)Ca2+
(4)Na2S
(5)Al
+3
-2
练习4、用化学符号或式子表示:
(1)一个氮原子
(2)两个氯分子
(3)三个铁离子
(4)四个碳酸根离子
AgCl BaCl2 NH4Cl
FeSO4 Fe2(SO4)3
Al2(SO4)3
练习2: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
氮气、氢气、氧气、氦气、红磷、硫磺、锌、水、干冰、 一氧化碳、生石灰、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钡、
氧化铁、磁性氧化铁、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氢氧化铁、 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铵、碳酸钠、 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铵、硝酸银、硝酸钙、硝酸铜、 硝酸铵、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铵、氯化亚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
(1)元素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a、表示某一种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某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式
(1)单原子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 (2)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 碳(C) 碘(I2)例外 (3)双原子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氧气 O2 (4) 化学式的意义:
Na +11 2 8 1
Na+ +11 2 8
练习:请写出碳原子、镁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个,易失去 最外层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
电子而成为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 素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到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有8个(He:2个)电子, 是稳定结构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分子
直 接 气态化合物 (HCl、NH3、CO2等) 构 成 酸类、有机物 (CH4、C2H5OH等)
H2 O、H2 O2
非金属单质
(H2、O2、N2、Cl2等)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原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原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质的方面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在何条件下 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生成物) 2、量的方面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关系
C O O O C O
C + O2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2、物质的分类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无机 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纯净物 物质
含氧酸
酸 碱 无氧酸
混合物
有机 化合物
盐
二、化学用语复习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蒸发、溶解、扩散等) 分子有一定的间隔; (物质的“三态”变化)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五个二氧化氮分子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遵循的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 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 与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配平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 配 ◇ 注
◇ 等
注明反应条件如“▲ ”“点燃”“高温” 生成物的状态“↑” “↓” 将短线改为等号
1.
原 子 、 离 子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2.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