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与高性能玻璃纤维制品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项目背景1.3可行性研究依据、原则和范围1.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5技术方案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综合评价和结论第二章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2.1产品市场产销现状2.2项目产品定位2.3产品目标市场与竞争力分析2.4价格现状与预测2.5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6产品质量标准2.7产品用途第三章厂址与建设条件3.1厂址3.2建设条件3.3燃料供应3.4动力供应3.5供排水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4.1概述4.2配合料制备4.3玻璃熔制系统4.4玻璃纤维成型4.5浸润剂配制4.6玻璃纤维制品加工4.7生产过程自动控制4.8质量检测4.9总平面布置4.10土建工程4.11给排水4.12电气4.13燃料4.14暖通与空调4.15热力4.16压缩空气4.17主要设备与材料表第五章节约能源5.1概述5.2节能措施第六章环境保护6.1本项目执行的相关环保标准6.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6.3污染物处理方案6.4其他防治措施6.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第七章安全与工业卫生7.1 概述7.2 设计依据7.3 生产所用的易燃、易爆物质和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7.4设计中所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第八章消防8.1概述8.2消防第九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9.1企业组织9.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9.3人员培训第十章项目进度安排第十一章投资估算11.1工程概况11.2编制依据11.3编制说明11.4进口设备材料费率标准11.5投资分析第十二章技术经济分析12.1 说明12.2 基础数据12.3 财务测算成本费用说明12.4 测算结果12.5 单因数敏感性分析12.6 多因数敏感性分析12.7 结论附表:技术经济分析表附图: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1.2 项目背景1.2.1目前国际及国内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背景目前全玻纤总量约330万吨,其中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约占30%、西欧国家约占20%、亚太地区约占40%、其它地区约占10%。
如按玻璃纤维产品最终途分,交通工具市场约占25%、建筑市场约占30%、电子市场约占25%、其它市场约占20%。
世界纺织型玻璃纤维产品,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力等工业的发展,用作电器绝缘材料的各种电子级玻璃纤维织物的需求量增长迅速。
用于覆铜箔板和印制电路板的玻璃纤维布(7628布、2116布、1080布)上的纺织型纱(G75纱、E225纱、D450纱)的市场需求量增势强劲,成为近年来玻璃纤维生产发展的一个热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玻纤行业快速发展,2001~2006年产量从27.3万吨增加到11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55%;同期行业利润由2.18 亿元增长到25.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72%。
据中国玻璃纤维协会预测,2007年我国玻纤产品产量将突破16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大国。
随着电子工业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7628布、2116布、1080布的生产也迅速向亚太地区转移,因此,生产上述电子布所用的电子纱成为厂家瞄准的方向。
我国港台的电子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电子布产量已超过7亿米,所用的电子纱产量已超过20万吨,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
我国对电子级玻纤布的需求、到2010年将达到15亿米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生产电子纱的池窑90 %都集中在外资企业手中。
由于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只有池窑才能生产,且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建厂条件苛刻,目前大陆内资企企业中仅珠海1家(6000吨/年)、泰安1家(1万吨/年)、重庆1家(1.2吨/年)能生产,其余均为外资企业所垄断,因此,大陆想发展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只能依靠进口电子纱。
因此,对于我国国内玻纤行业支持发展电子纱池窑生产线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以来,全行业范围内出现了供求极不平衡局面,玻纤产品价格持续攀升。
国内玻纤行业持续高增长主要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玻纤产业转移,2001~2005年,在我国玻纤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玻纤产量增长很小,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5.1%。
我国国内玻纤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偏小,2006年国内消费玻纤只占全世界产量的16%左右,人均消费水平更是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玻纤需求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长的空间广阔。
因此,内需将成为我国玻纤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玻纤行业将受国内外两大市场需求的拉动,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1.2.2企业背景本项目关键技术,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鼓励类第十项(建材行业)“3万吨/年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的行业技术,同时该技术也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3号公告《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的行业准入要求。
1.2.4技术来源⑴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产品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支持。
⑵台湾、日本大企业专家的技术支持。
⑶本公司技术中心的研发和部分工艺的创新。
1.2.5有利条件⑴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⑵具备较好的市场基础⑶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在公司现有场地内进行建设,可利用企业已有土地、部分公用工程设施、库房、办公与生活设施等。
且公司具备项目筹建、现场施工等生产管理经验。
综上所述,某集团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以政策为导向,以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动力,充分利用企业有利的各种条件,建设年产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有利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出是及时的,且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和建设条件。
1.3 可行性研究依据、原则和范围1.3.1可行性研究依据1.3.2 可行性研究原则⑴充分利用科技园区已有条件,合理规划。
⑵在技术方案上应博采众长、先进稳妥,积极采用国内现有成熟、可靠、先进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并紧跟国外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建成达到国内池窑拉丝生产线的先进水平。
⑶项目的产品规划考虑与公司相应的制品加工生产线配套发展,同时针对玻纤主要应用领域延伸产品链,提高玻纤制品深加工度。
⑷国内目前尚无法解决的一些关键设备、材料拟引进解决。
其他设备、材料,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先进设备,降低项目投资。
⑸结合项目地周围条件及环境要求,功能分区合理、紧凑,工艺流程畅通、短捷、合理。
⑹高度重视节省单耗、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对项目新增污染源及污染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符合国家及地区相关的环保标准。
⑺注意职业安全卫生,进一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文明生产。
1.3.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可行性研究着重对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辅助生产设施、产品方案、产品销售市场及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项目工程全部集中在某集团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在某某市某科技园内东片的预留池窑用地上,项目代号。
1.3.4 建设内容及子项划分(表1-1)表1-1 建设内容及子项划分表1.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表1-2)表1-2 产品方案表1.5技术方案1.5.1概述本项目使用国际通用的“E”玻璃纤维成分,采用日熔化能力为100吨玻璃液无碱池窑拉丝生产技术生产玻璃纤维产品,并通过各种深加工设备,进行玻璃纤维制品的深加工。
玻璃熔制采用单元熔窑,“H”型成型通路。
熔化部采用天然气加热,并通过综合采用电助熔及鼓泡技术,进一步提高单元池窑的热效率、提高玻璃液质量。
通路采用天然气加热。
采用金属换热器预热助燃风,并对废气余热进一步回收利用和处理。
采用FCS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
纤维成型采用多排多孔大漏板,拉丝机选择根据产品要求采用大卷装丝饼拉丝机。
在制品加工方面,采用多种先进的装备,如大卷装积极式捻线设备、余热利用烘干炉等。
1.5.2技术来源本项目主要技术来源为:⑴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全套采用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池窑工程设计技术和科技攻关成果;⑵企业自身长期积累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技术;⑶电助熔与鼓泡综合技术装备等少数关键技术和装备适当引进加以解决⑷对所采用的主要工艺设备、材料,凡是国内能够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并经过生产考核的均立足国内供应或自行设计制造。
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3)表1-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7综合评价和结论本项目充分发挥某集团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在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生产技术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利用企业的有利条件,建设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不仅可满足企业自身对玻璃纤维初级产品不断扩大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公司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的需求。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某集团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是我国玻纤行业制品深加工发展较好的企业之一,对实施本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市场保证,同时项目也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通过项目建设,将使得公司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项目属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水平先进、劳动生产率高、池窑拉丝生产与现有的深加工生产线结合紧密、产品质量好、投资省、节能降耗等特点,总体技术达到国内池窑拉丝生产的先进水平。
项目建成后年平均销售收入36570.0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7953.63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各项投资指标均高于建材行业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第二章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2.1产品市场产销现状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比强度高、电气绝缘性好、吸湿低、延伸小等一系列优异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可设计性,是发展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尖端科学难以替代的基础材料。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纺织品,尤其是作为增强基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成为各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玻璃钢制品,不仅是高新技术领域及国防军工不可缺少的材料,还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应用领域十分广阔,目前已广泛用于建筑、交通、电气、通讯、化工、机械、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运动休闲、航空航天、农业等领域,应用品种已达四万多种。
玻璃纤维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自1938年工业化生产以来,由于应用的扩大和自身生产技术的提高,六十年来平均以高于GDP年增长率1~2%的速度发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玻纤工业乘改革开放之势,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引进了池窑拉丝生产新技术并进行消化、攻关、推广,从而发展速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