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2006-2020年)》将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2、《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高强、低介电、高硅氧、耐碱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

3、《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扩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为发展重点。

4、年《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提出以“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

(二)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电子布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厂商数量不多。

在中低端电子布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生产厂商相对较多,竞争激烈。

而在高端电子布领域,由于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1、技术壁垒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为多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产品,是现代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行业内领先厂商均拥有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团队,配备先进的研发仪器和设备,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持续领先的技术水平,这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壁垒。

此外,下游终端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其更新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使得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作为其重要的基础材料需向更薄、更高端的方向快速发展,而更薄、更高端的产品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要求其生产技术和工艺需不断进步。

能否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紧跟甚至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潮流,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2、品牌壁垒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其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性能、品质和稳定性。

下游客户通常对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厂商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查,对产品性能、工艺流程、品质管理、生产环境及供货能力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一般需对供应商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测试、评估后方能确立合作关系。

缺乏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市场认可,难以参与主流市场竞争。

品牌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行业中树立了自身优势品牌地位,形成了品牌壁垒。

3、人才壁垒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企业需拥有一批融合多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将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环节;同时需要拥有大批熟练掌握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在产品制造过程逐一实现。

从业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

目前行业内技术、生产等专业人才仍较为匮乏,新进入的企业必须要有合格的人力资源储备,人才的壁垒也为新进入者设置了障碍。

4、资金壁垒由于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新进入者如果想要进入该行业并在行业中立足,就必须在设备、技术、成本和人才等方面与现有企业直接竞争,并在生产设备、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巨额投入,这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强的资金壁垒。

(三)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创造有利市场环境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鼓励和支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和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无碱玻璃纤维和低成本、高性能、特种用途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高强、低介电、高硅氧、耐碱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为第一类鼓励类产业。

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玻璃纤维制品及特种玻璃纤维生产”为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

根据《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年版)》,“年产5万吨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为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

2015年6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扩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为发展重点。

2、我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布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已是全球玻璃纤维纱第一生产大国,印制电路板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全球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

完整、贯通的产业链可为电子布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原材料采购快捷且运输成本低;另一方面贴近下游客户,销售渠道广阔、响应时间短。

3、传统终端应用领域众多,新兴终端应用领域层出不穷电子布终端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消费电子、工业、汽车、通信等众多行业,终端产品种类繁多,数量不计其数,消费基数庞大,这奠定了电子布行业需求基础。

伴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电子布行业带来旺盛且庞大的消费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电子、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电子布终端应用领域,原有行业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延伸,新兴电子产品将不断涌现,电子布尤其高端电子布产品的用途和市场不断扩展,其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项目财务分析一、项目总投资估算(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2106.26(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3542.47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15648.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06.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6%;流动资金3542.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64%。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4830.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87%;设备购置费460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1%;其它投资2673.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8%。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

项目总投资=12106.26+3542.47=15648.73(万元)。

二、资金筹措全部自筹。

三、经济评价财务测算根据规划,项目预计三年达产:第一年负荷65.00%,计划收入16341.65万元,总成本13830.29万元,利润总额-326.78万元,净利润-245.08万元,增值税484.21万元,税金及附加226.35万元,所得税-81.69万元;第二年负荷70.00%,计划收入17598.70万元,总成本14674.55万元,利润总额-125.11万元,净利润-93.83万元,增值税521.46万元,税金及附加230.82万元,所得税-31.28万元;第三年生产负荷100%,计划收入25141.00万元,总成本19740.15万元,利润总额5400.85万元,净利润4050.64万元,增值税744.94万元,税金及附加257.64万元,所得税1350.21万元。

(一)营业收入估算项目经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行业设备相对价格变化,假设当年设备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5141.00万元。

(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744.94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工程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19740.15万元,其中:可变成本16885.32万元,固定成本2854.83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所示。

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257.64万元。

(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5400.85(万元)。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5400.85×25.00%=1350.21(万元)。

(六)利润及利润分配1、本期工程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5400.85(万元)。

2、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5400.85×25.00%=1350.21(万元)。

3、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5400.85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350.21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企业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5400.85-1350.21=4050.64(万元)。

4、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可以计算出以下经济指标。

(1)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4.51%。

(2)达产年投资利税率=40.92%。

(3)达产年投资回报率=25.88%。

5、根据经济测算,本期工程项目投产后,达产年实现营业收入2514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9740.15万元,税金及附加257.64万元,利润总额5400.85万元,企业所得税1350.21万元,税后净利润4050.64万元,年纳税总额2352.79万元。

四、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6年。

本期工程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5.36年,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

五、综合评价1、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当前,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创新领域更加广泛,不仅在原有的传统产业中保持旺盛活力,而且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中成为新兴力量。

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49.7%,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贡献的。

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要完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任务,就必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面深化改革正在释放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发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变革,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2、项目配套条件成熟。

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设地内组织实施,实施地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原料及产品运输方便,项目建设区域内配套建有完善的水、电、气、通讯工程设施等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