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研究与管理,探寻符合大企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技能和方法,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共享。
同时,还可以以知识管理为基础,构建全方位的后台服务支持中心,快速收集大企业的最新资讯,分享大企业管理的方法,协助评估大企业的内部风险,帮助一线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FEATURE美国大企业 一、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做法美国税收征管体系变革是与美国税收管理思想同步的。
1998年以前美国实施的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全国43个征收服务单位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实行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
2000年,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人满意度,美国按纳税人类别重构国内收入局,分设工薪和个人投资管理局、小型和自雇企业管理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免税组织和政府机构管理局等四INTERNATIONAL TAXATION IN CHINA李 岩(湖北省国家税务局 湖北 武汉 430071)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呈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家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
大企业集团的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对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改革现有税收管理模式,加强大企业集团税收管理,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做法,探究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为我国税收征管体系重构及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征管体系 管理模式 大企业集团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some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take on the trend of mutual influenced devel-opment of trans-industry, trans-region and trans-country. The intensified, information-based, specialized management of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casts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and challenge to current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how to re-form the mode of current tax administration and strengthen tax administration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becomes an urgent issu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tax administration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USA,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major issues and crucial causes of the tax administration mod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mode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mode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1000管理。
一归口到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并于同年10月1日将大中型企业管理局更名为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局,进一步将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实施“行业+地域分布”的管理模式,推出品种多样的纳税服务产品。
目前,美国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局有员工7000人,为21万户资产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纳税人实施服务和管理。
(一)“行业+地理分布”的管理模式即按行业进行服务与管理,并兼顾各个行业在地理上的分布设定行业分局的管理范围和业务边界。
如金融服务业大多集中在美国东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分局总部就设在曼哈顿,其管辖范围还包括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马里兰、特拉华、康涅狄格州。
这样,各行业分局一方面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行业管理,对辖区外本行业的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另一方面,又全权负责辖区内6大行业的大企业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工作。
其中本行业之外的其他5个行业的工作则按照相应的行业分局的要求来做。
从机构设置来看,以金融服务分局为例,该分局下设两个大区负责人办公室,其中一位负责曼哈顿地区,另一位负责辖区 税收管理模式 及其启示内的其他地区。
每位大区负责人主管4个地区经理,每个地区经理又主管30个左右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有1位协调员和10人左右的小组成员。
这些人员共同从事大企业纳税服务与管理工作。
(二)品种多样的纳税服务美国国内收入局把纳税人满意度放在突出位置,为纳税人提供各具特色的纳税服务产品。
例如,个别信函裁定(PLR)解决纳税人身份认同及其行为或交易事项的税收结果问题;行业问题解决程序(IIR)解决对大量特定行业纳税人造成影响的复杂而有争议的税收问题;预约定价安排(APA)旨在解决税企双方友好地解决税收争议或潜在的转让定价方法问题;申报前协议(PFA)解决申报前的税务争议;合规性保证程序(CPA)解决纳税人获知有关税收事项的确定性问题;快速解决程序(FTS)旨在对企业税收检查最早阶段解决税收争议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纳税服务产品,均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三)特殊的管理监控平台信息化管理是美国税收管理的突出特征。
美国财政部第9363号决定规定大企业必须进行电子申报,并构建了专门数据处理中心和监控平台:涉税问题管理系统(IMS)储存大企业或国际税收纳税人的详细申报信息以及检查案例;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IBMIS)能帮助小组经理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找到存放在IMS中的数据;有质量保证的检查程序(QEP)保证税收检查深度和范围合理有效;遵从监控系统(CMO)对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局管理对象实行分行业监控;遵从战略委员会(CSC)将行业税收问题重要性分类交给相应的部门处理。
(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美国国内收入局与议会、财政部、各州政府、县市政府以及负有提供第三方信息的私人部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美国税法对第三方信息的申报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负有申报义务的第三方定期提供与其发生交易行为的纳税人的涉税信息。
美国国内收入局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管理局内部各行业分局之间、一线人员与行业专家之间,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反映为税收管理的五项原则:税收属地管理原则、多级行政管理原则、分税种相隔离管理原则、国地税机构分设管理原则和不分纳税人类别全面管理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收益不高。
凡是组织的行业税收检查,都可以查出大量未及时入库的税收收入,偷税、逃税、骗税、任意延期入库税款以及不符合条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税不收等问题都存在,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是征管成本很高。
我国税务系统工作人员是美国国内收入局雇员的8倍以上,税收征收成本率近8%,而美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仅0.58%,其他发达国家税收征收成本率基本在1%左右。
①三是税负偏高。
企业除了缴纳税收以外,还要负担其他费用,综合计算,我国纳税人税负已经明显偏高。
四是纳税人不满意。
税务机关在执行政策、履行程序、纳税服务、税收管理等诸多方面与纳税人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纳税人尚不满意。
税收管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税收征管模式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非专业化。
首先,“一刀切”的税收征管模式不符合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
税收征管资源应该根据纳税人类别合理配置,通过适配性找到征管资源与管理对象的最佳组合,实现专业化管理,提升征管效率。
但是目前“一刀切”的不分纳税人类别的全方位税收管理,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效率,税收管理风险很大。
其次,“倒金字塔”式的管理层级和部门设置不符合专业化管理要求。
管理层级和部门设置繁复,形成管理机制上的“倒金字塔”,“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而① 《我国税收成本远高于美日等国 减税负需先降征税成本》,2011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4/c_12942956.htm。
INTERNATIONAL TAXATION IN CHINA[2010]101号)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这说明,税收管理变革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形成共识,正付诸实践。
三、几点启示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对我国税收征管体系重构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一)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实现权益与效率的统一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从指导思想上来看,更加侧重于权益归属,忽视效率管理。
税收属地管理原则、多级行政管理原则和国地税机构分设原则等三项核心原则,都突出了权益归属,特别是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明确保障中央级税收收入权益,极大忽视了税收效率,税收管理成本由改革前的3%飙升为改革后的近8%,①并长期居高不下。
(二)突出现代性,构建新型的税收管理关系应真正建立现代型的,基于平等、理解、信任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关系,与纳税人实现真正坦率的沟通,帮助纳税人分析税务风险和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改事后打击型的税收管理为事前预防型的税收管理,高度重视效率和税收征收成本,重视纳税人的满意度、税法遵从度,重视税务机关的道德操守与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