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现状的介绍,指出了中国石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保障中国石油安全这一战略问题。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不同类型的国家,石油安全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是指能够获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是指石油的需求有保障[1]。
中国是属于石油进口国,文中提到的石油安全,就是在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保障能力。
本文对中国石油安全形势现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目的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支撑现代工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石油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商品,而是政治商品,也是战略物资[2]。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课题。
面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的形势,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全局的战略性问题[2]。
2、中国石油安全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石油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自1993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每年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大。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国石油安全方面还将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1)石油供需求矛盾加剧,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进口过分依赖中东石油资源。
(2)石油供给来源渠道和运输存在隐患,通道风险,“马六甲困局”事关运输安危[1]。
原油进口通道单一,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
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3)我国缺乏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3]。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却还没有石油定价的发言权。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我国还只是石油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4)世界主要产油区受到大国干预,加剧了我国石油安全危机。
3、中国石油安全的应对策略
3.1节约为首,开发与节约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对比较诺,能源利用率也较低。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能源效率,减少GDP的石油消耗量是控制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手段。
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能源消费模式,则要把节约用油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开发新能源,努力使用多种能源
从整个能源战略角度出发,石油安全战略是国家整体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优化能源结构,兼顾石油和其他能源的比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从而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费比例,使用多种能源,减少企业和消费者对单一石油消费的依赖,缓解石油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紧张局面。
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
3.3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的快速建立,增加安全系数
建立石油储备的战略体系,可以增强应对可能出现的时候危机的能力,从而降低石油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石油储备体系是保障中国石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这已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在初始阶段,在借鉴经验的同时,根据实际国情采用国家与企业相互结合的储备方式,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
中国实行国内储备为主,国外储备为辅的战略。
国家的石油储备主要是确保国家在发生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家能够应对石油需求,保证充足供给,同时也可以在国内石油价格波动异常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抑制。
企业对石油的商业储备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石油储备的平均水平,还可以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人心,缓和国内油价异常波动。
况且,企业商业储备是自筹资金,因而能减轻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方面,国家所承担的巨额财政负担。
3.4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中国原油的进口比例中大部分原油来自非洲和中东。
而且这种较高比例水平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
然而,目前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处于动荡时期,恐怖事件发生频繁,武装冲突不断,如此等等,这种情况对石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
我国必须寻找石油供应市场多元化的途径,提高从周边产油国进口石油能源的地位。
4、结语
我国要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见,广泛收集信息,进行周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总体来看,世界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不缺油,问题的关键在于石油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
目前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因此对中国而言,石油供应方面的不安全系数居高。
因此,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是将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的一个重大转变。
一个价格不断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应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邓琳,邓刚.中国石油安全与对策探讨[J].理论与探讨,2010(4):226.
[2] 陈惠芳,张斌.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J].理论与实践,2010(3):75-76.
[3] 张新政,张立丰.浅析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13-214.
[4] 宋黎明,柳俊峰,黄成亮.试析国际石油资源安全与我国战略应对.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3,V ol.11,No.4.
贾宝,1987年9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现从事石油钻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