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第30课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联合自强的西欧、崛起中的日本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组织。

由于这三种力量的冲击,两极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2)第29课所讲述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是本课的背景,第32课“两极格局的瓦解”是本课内容的延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体现。

(3)教材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课文的图片资料也很丰富,要充分地利用图片资料说明教材所反映的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知道欧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亚非的独立运动”。

在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区别上,高中教学重在问题的分析。

本课第一目“欧洲共同体的形成”、第二目“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两个部分,除了着重分析原因和影响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美欧关系、美日关系的演变以及变化的原因上进行延伸。

第三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其特点上,通过特点得出其历史影响。

学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对本课中的相关知识:欧盟、麦克阿瑟、新干线、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分析美欧、美日关系很有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表、历史材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分析国际关系的诸多问题。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

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

二、能力与方法1、归纳欧共体形成的原因、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3、分析美日关系、美欧关系演变的史实及演变的原因。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教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多,通过对欧美关系、美日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弱国无外交”、“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只有发展经济,壮大自己,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是重点。

欧共体、日本的发展,在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了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欧共体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原则,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呈现多极化,这种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2、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及其演变是难点。

由于共同的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也由于利益的冲突,美日、美欧是又依存又斗争的关系。

这种关系本身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背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中,分析原因时要着重强调“美苏的影响”,在分析影响的时候,要强调“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学生的知识类化。

教材在欧盟的联合自强和日本的崛起两部分中存在相同的知识结构,加上学生对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在教材的处理上着重讲一个部分,另外的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下列1-2个问题,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欧盟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2、美欧关系和美欧的贸易摩擦3、欧共体与欧元4、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5、美日关系的演变及美日的贸易冲突6、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二)导入设计课堂设问: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的和平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教学导语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的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达到两个目的:(1)联系旧有的知识。

(2)点题:概括两极格局下多极化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结构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2、形成(1967年、布鲁塞尔、从经济领域开始)3、发展(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4、影响:自身实力的增强;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战败国;美国由惩罚占领到扶持2、原因3、表现:高速发展,经济大国4、影响:外交政策改变;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美苏争霸。

2、倡导者:铁托等3、成立(1961年、贝尔格莱德)4、特点:不结盟(不与美苏结盟)5、历史影响:标志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四)师生互动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2、形成(1967年、布鲁塞尔、从经济领域开始)3、发展(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4、影响:自身势力的增强;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课堂设问问题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依附美国恢复经济;苏联的威胁。

问题2:到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当时的国际形势如何?西欧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经济恢复并得到很快发展;美国和苏联争霸;任何一国的力量都不足以和美苏抗衡,只有走联合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苏联及其控制下的东欧”地图和“一片废墟的德国城市的街头”两幅图片,利用图片营造气氛,从国际形势(两极格局)和西欧经济状况(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西欧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既强调当时国际关系的总体、基本特征,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为后面自主学习日本的有关内容打下基础。

问题3:从欧共体的成立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一体化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从经济领域开始。

问题4:欧共体成立后进行的合作反映了什么问题?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问题5:怎样理解蓬皮杜总统所说的美欧关系?这时候的美欧关系和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关系:战略伙伴;变化:由不平等的战略伙伴到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原因:是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美苏争霸造成了美国势力的衰弱。

设计意图一方面,从美国和西欧两个方面分析美欧关系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另一方面,为后面学生自主学习美日关系打下基础。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战败国;美国由惩罚占领到扶持2、原因3、表现:高速发展,经济大国4、影响:外交政策改变;冲击了两极格局。

课堂设问问题1:二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国内状况和国际环境如何?国土荒芜,经济衰退,民不聊生;美国由削弱日本转变为扶持日本的政策。

问题2:日本为什么能够创造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社会改革;集中精力进行经济;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科技;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

问题3:除了书上归纳的原因外,还有那些原因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日本企业的管理等。

问题4:美日关系变化的轨迹是什么?决定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占领制裁——扶持——战略伙伴的变化。

原因:美国出于其霸权政策的需要;日本经济的崛起;美苏争霸中美国的衰弱。

问题5:从日本的崛起中我们有那些认识?美国的扶持对日本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主要还是日本内因起决定作用。

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壮大自己,才能维护主权。

问题6、日本崛起后有什么影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冲击了两极格局。

设计意图学生看书后归纳出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件。

由于学生对日本的有关情况感兴趣,通过小组发言,促进生生互助、合作学习。

由在前面一目的教学中作好了铺垫,学生在本目的自主学习,既是学习,也是知识的运用。

在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

最后,老师就课本中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内容进行归纳。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美苏争霸。

2、倡导者:铁托等3、成立(1961年、贝尔格莱德)4、特点:不结盟(不与美苏结盟)5、历史影响:标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课堂设问问题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倡导者是谁?新兴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美苏争霸。

铁托等。

问题2、不结盟运动是否真的不结盟?不与谁结盟?请说出你的理由。

可以看出不结盟的特点。

不与美国和苏联结盟。

理由:(1)从1961年制定的标准;(2)从它确立的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3)从今天的成员国虽然壮大,但是没有结盟的条约、行动出现。

问题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有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教学总结1、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思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受到了来自那些方面的冲击,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对教学主题的归纳总结二战后初期,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下,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它们逐渐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走出美苏的阴影,世界开始从两极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两个设计,达到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配套练习1、欧共体成立的时间()A1951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67年2、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B争取成员过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C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3、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的标志是()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议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的召开D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4、西欧一体化,首先是在哪个领域里开始的()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C文化领域 D经济和政治领域5、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①建立了关税同盟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④实行了共同的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A、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C、重视教育D、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7、二战后美日关系经历的发展轨迹()A、占领制裁——扶持订货——战略伙伴B、扶持订货——对抗C、军事制裁——经济援助——合作对抗D、惩罚——合作8、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A、欧共体的形成B、日本的崛起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中国的振兴9、第一次不结盟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①消极中立②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③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④实现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A、三个首脑国家都受到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B、“冷战”格局是国际关系趋于恶化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脑国家战后一贯政策D、民族经济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11、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