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盛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晚李贺《钓鱼》盛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渭上偶钓白居易盛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钓竿篇沈全期初唐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渔父岑参盛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独钓清溪江李白盛我携一尊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石。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望坐此台,长垂严陵钓。
寄语山中人,可与你同调。
江村即事司空曙盛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杜甫盛、晚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钓叟杜荀鹤晚唐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初盛时期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赠渔翁罗隐晚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逍遥自在的渔翁垂钓白居易盛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故作悠闲的渔翁渔父杜牧盛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远离尘嚣的渔翁青溪王维盛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下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渔翁:渔父之源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
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
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古诗词中的渔翁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诗经》中说,“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的情趣,这大概就是渔父的雏形。
吕尚,《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类,班固注称在为“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
《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吕氏春秋·谨听》称“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
而自庄屈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
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元胡绍开《沈醉东风》)“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王士祯《真州绝句》)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失意的渔翁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失意的渔翁【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孤寂忧愤的渔翁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孤寂忧愤的渔翁【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等待时机的渔翁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等待时机的渔翁【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
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
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逍遥自在的渔翁赠渔翁罗隐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逍遥自在的渔翁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在考场上屡战屡败,罗隐对嫉妒他才学的考场也厌烦了,他离开长安到别处暂且谋生,逍遥自在。
隐逸闲适的渔翁杂歌谣辞?渔父歌张志和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隐逸闲适的渔翁张志和,号玄真子。
肃宗时,合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后坐罪南浦尉。
赦还,乃泛游江湖,号烟波钓徒。
隐逸闲适的渔翁西塞山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交融的典型事例。
在外人看来这种结合纯属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
他的父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者与著作家,喜好药石、长生之术,尽一生努力为《易经》作注。
而他的哥哥张鹤龄更是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
在这种浓重的宗教气息中长大的张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也有着与常人相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以及灵魂的认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深刻得多。
现在还不清楚他十六岁那年以什么得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突然离开湖州的日期以及为何要匆匆而去,甚至不向主人辞行。
故作悠闲的渔翁垂钓白居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故作悠闲的渔翁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超凡脱俗的渔翁渔父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超凡脱俗的渔翁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
少时读书于嵩山,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
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
肃宗朝拜右补阙。
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
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
罢官后客居成都。
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
因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
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
远离尘嚣的渔翁渔父杜牧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远离尘嚣的渔翁究竟有没有独醒人呢?杜牧以这么高的热情描述渔父,恐怕已藏着一些意思在其中吧?且看那渔父本人,孤舟寒水,月夕烟朝,能几十年的在芦花深泽静垂纶,其文化素养又知道独醒人不易得,很留心去判断,则其品格至少可以用不慕名利去形容,不算独醒也该算独清吧?寄情山水的渔翁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寄情山水的渔翁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这些诗艺术成就很高。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得比较低沉、冷漠。
被逼无奈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