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工干部队伍逐步知识化、年轻化,特别是一批大学毕业生的相继加入,有效增强了政工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曙光农场为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强化思想建设为前提,切实增强政工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基本知识教育,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引导政工干部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自觉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专业来研究、一种职业来履行、一种事业来追求,不断增强工作的坚定性主动性。

以强化能力建设为工程,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提高政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教育培训,政工干部要把素质提升作为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首要前提,做到以学习提高执行力、以学习激发创新力、以学习增强感召力。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任务,不断提高干部的服务水平,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经常抓、抓经常,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在提高政工干部
工作质量上见成效。

通过三个方面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扎实、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

落实责任,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基本点“三会一课”(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党课)制度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本色,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进一步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就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是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基本点。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因此,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增强支部凝聚力、吸引力的战斗力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提高认识是落实行动的基础。

各级党组织只有对“三会一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才能真正重视“三会一课”;只有落实一相关责任,“三会一课”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努力形成支部、党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2、严格管理,增强素质,是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关键点。

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的素质决定着“三会一课”质量。

要把增强基层党务干部素质作为龙头工程来抓。

一要建队伍。

党委部位着力把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教育、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队伍。

二要抓培训。

落实支部书记上岗资格培训制度通过上岗资格培训、业务轮训提高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素质。

三要严管理。

要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支部书记例会制度、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工作档案制度,用制度管人,凭制度管事,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3、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是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着力点。

一是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党支部工作实际,制订“三会一课”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

二是建立逐级督察制度,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形成融“三会一课”内在质量与有效监督为一体的督察机制。

三是坚持过程性考核与效果性考核相结合,以效果性考核为主的原则,真正把眼点放在促进“三会一课”质量提高上,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

四是对“三会一课”措施实、效果好,作用发挥
好的支部,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做到有为有位,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4、立足实际,努力创新,是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的突破点。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新形势下“三会一课”职能作用、活动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

既要扩大组织覆盖面,使每个党员都有温暖的家又有适时调整组织设置方式,得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楼道上,将党小组设置功能化、特长化。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

引导党员按照党章要求,发近党员主体作用,实行自我管理。

改变统得太死、管理太细的做法,弥补党员流动频繁、组织管理难以到位的缺陷。

要把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与党员对党员、群众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和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征求、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让党员自始自终处于党内外群众民主监督之下。

三是创新教育机制。

要重视更新教育内容,及时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加党员教育的科技含量,突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知识的教育,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永葆先进性。

同时要改变教育方式,建立灵活的开放的党员教育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利用现有的学员电教网点滴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媒体拓展党员教育的主阵地。

让党员不受时间、不受空间、不受个体素质差异的限制,时时都能接受到党的
教育,处处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

四是创新活动平台。

要改变“三会一课”的固有模式,把“三会一课”的优势与经济建设巧妙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既推进经济工作上水平,又促进“三会一课”质量上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