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部找矿-概念、技术与实例-修改

深部找矿-概念、技术与实例-修改


覆盖区的新区找矿,也有人建议将300m以下(奥林匹 克坝350m以下)定为深部矿。

2008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深部找矿 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深部找矿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开展主要成矿区带地下500m至2000m的深部资源 潜力评价,重要固体矿产工业矿体勘查深度推进到1500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我国过去固体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的勘查 深度一般<600m,多为300-500m。而目前的采矿 深度已至少可达1000m。因此,从500-1000m的可 采深度范围内存在着二次找矿空间,或称之为深 部找矿空间。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1996)。 研究和了解成矿系统的发育完整程度,可帮助我们 建立起对研究区成矿过程和矿床类型的整体认识,在 深部找矿中可起到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由浅入 深、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区域成矿系统及所产生的矿 床系列(组合)有了基本认识,有助于在深部找矿中 寻找新类型和新矿种,从而提高找矿的成效。例如, 安徽321地质队和江西赣西北地质队依据对长江中下游 成矿带矿床组合“多位一体”的认识进行深部找矿, 分别发现了狮子山矿田深部的冬瓜山铜矿和城门山矿 床的深部层控矿体。 一个成矿系统发育完整需要多种有利因素的耦合。 例如,一个热液成矿系统要发育完整,形成大型矿床, 需要有超常规的热能和流体。Barnes(2002)指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深部矿的概念:
深部矿是指现阶段定位于深部的矿床,不光指在深 部形成的矿床。包括(1) 原来形成于深部或很深部, 现仍在深部保存的矿床(如多数岩浆矿床和高温热液 矿床等);(2)原来形成于浅部,现埋藏于深部的矿 床,如沉积变质矿床和埋藏于深部的热水沉积矿床等。
二、深部矿的分类:
基于上面深部矿的概念,根据矿体与上覆围岩的关 系,可将深部矿分为深掩埋矿和深定位矿两类: (1)深掩埋矿:矿体与上覆围岩没有直接的成因联 系,上覆盖层是后成的,如厚层的沉积盖层和火山岩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盖层下的深掩埋矿或外来推覆体掩埋下的矿床等。该 类矿床浅表没有矿化-蚀变显示,找矿难度大。 (2)深定位矿:矿床的形成与周围的地质环境密切 相关,成矿与围岩同时或晚于围岩,在围岩中留下了 大量的矿化蚀变信息,该类深部矿特别是生产矿山附 近的深部矿,应是目前的勘查重点。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近年来,我国固体矿产的深部找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锡铁山铅锌矿:新增300多万t的铅锌金属量; 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产出深度在1000m以上,而 近年在-880m中段发现了斑岩型铜矿床,铜品位可达 0.6%-1.5%; 凡口铅锌矿:在600m以下找到160万t的可采金属量; 会泽铅锌矿:深部新增金属量>200万t; 胶东新城、台上、阜山等金矿:新增金属量>300t,大 部分是在500m以下的深部找矿空间获得的; 危机矿山找矿专项 :红透山铜矿深部新增铜锌金属资 源量10.9万t;大冶铁矿深部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304万t, 伴生铜金属资源量10.3万t;广西南丹县铜坑锡矿区深 部新增锌金属量93.7万t、铜4.3万t、银542t 。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出,反复侵入的复式岩体能提供足够的热能以维持对 流的热液系统。因此,在热液活动区中复式岩体的存 在是找矿的关键性标志。国外很多重要岩浆—热液矿 床就是产在这种环境中的。 (2)成矿系统发育的深度 不同的成矿系统形成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和地壳的不 同深度。研究掌握各种成矿系统的发育深度(空间), 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在垂 向上的分布特征。这对于在一个区域中进行深部找矿 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根据已有的大量探矿、采矿资料,已知变质、受变 质矿床多发育在中下地壳中,与幔源基性—超基性岩 浆有关的成矿系统形成也较深,可在中下地壳中发生。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多发育在上地壳或距

4、深部找矿的地质科学问题
深部找矿的地质科学问题是深部找矿的关键,就是 要深入研究区域和矿区的成矿规律,重点是成矿环境、 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便全面认识矿床之所以产在 某一深度空间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运用适当手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段,发现深部矿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成矿系统发育的完整程度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域中,由成矿要素、源— 运—储成矿过程、成矿产物及成矿后变化等诸因素构 成的成矿整体(翟裕生,1999)。一个发育完整的成 矿系统,具有一定的时—空边界,包括三维网络空间, 常能包括多个矿种和多种矿床类型。如长江中下游成 矿带,其中的燕山期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系统发育 就比较完整,体现了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Cu、 Fe、Au、Ag、Pb、Zn、Co、V、Ti、P等多个矿种, 又有矽卡岩型、斑岩型、脉型、角砾岩型、层控型等 多种矿床类型,其形成时间自170 Ma到90 Ma,又分布 在自武汉到上海的沿江广阔空间(翟裕生等,
从采矿深度看:

南非:已超过4800m(南非兰德金矿采
矿深度在4100m以上、巴伯顿金矿采矿深 度达3800m以上、Western Deep Level金 矿已开采到4800m,不久可达5000m );俄罗
斯:已超过1000m(1500-2000m); 加拿大: 达2500m(Sudbury铜、镍矿达2000m、 Abitibi 金矿采矿深度达2500m);美国:在 3000m以上;印度:Kolar太古宙绿岩型金矿采 深也达3200m。




—概念、技术方法与实例
何明勤 2008、5
提 纲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 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隐伏矿床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部分:深部找矿(包括隐伏矿) 的特点和勘查或找寻方法概述 第四部分:主要技术方法 第五部分:方法实例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三、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1、深部找矿的涵义:
深部找矿是指与寻找深部矿有关的矿产勘查工作的 统称,是相对于露头矿和浅部找矿而言的,是一个相 对的、动态的和变化的概念,主要取决于当时的采矿 深度。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2、深部找矿的深度
关于深部矿和深部找矿的深度问题:一直以来,没 有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翟裕生院士(2004)根据现 行的矿产勘查和矿山开采技术水平,将我国大部分地 区深部找矿的深度定为500m以下的深度,并认为老矿 业基地,此深度可考虑延深到800-1000 m。该定义对 我国目前的矿山深部找矿应该说是合适的。 而对于厚
m。要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深部成矿和找矿理论,推动 矿床学和勘查学学科的发展。建立深部找矿方法与技 术体系,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找矿与钻探技 术取得明显进步;矿产预测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水平明 显提升。建立有利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的勘查开采技 术经济政策体系。 因此,目前,将深部矿和深部找矿的深度定义为5002000m较为合适。但从开采的角度来看,500-1000m较佳, 条件较好的老矿山可延深至1500m,条件特别优越时,经济 价值特别高时可深至2000m。但要考虑各自的开采水平。

国内外无数找矿实践已经证明,现有矿区深部的 找矿潜力巨大。经对我国目前10618个主要金属 矿山的统计结果,除个别矿山开采深度>1000m (如红透山、冬瓜山等)外,绝大多数金属矿山 的采矿深度和原来的勘查深度不到500m,而国外 同类矿山开采深度超过千米的深井矿山至少在80 座以上。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地表5-15 km的范围内,而与陆上或海底的火山—次火 山活动有关的浅表热液矿床也可延伸至地下3km左右 (图1-1)。 海陆盆地中的沉积矿床一般是近水平、延伸大的矿 层,当其受到区域构造作用时可下降到地壳深处并受 到明显的热动力变质改造。 (3)成矿系统网络的三维结构与矿床分带 矿床分带性指矿床的物质组成、矿石组构、矿化强 度(品位)、矿化类型及岩石、构造等在区域和矿床 内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阐明矿床分带特征,尤其是 矿床垂直分带特征,对找寻深部矿床有重要意义。 从成矿系统的观点看,成矿系统的网络性表现为系 统内部各成员(矿床,矿点、围岩、构造、流体及各 类矿化异常)间的有序分布和相互关联,表现为共生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在800m深度左右 主为金和铜。12个深度>1000m 的钻井、在3孔深 1500m的钻井均发现富有Cu、Pu、Zn的矿床。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距地表的深度已达19002000m左右。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 金、锌特富矿床深达 1800m 左右。 俄罗斯科拉半岛科学超深钻井在6-12km深处发现 了硫化物矿化细脉,在10km上下发现了在变质基 性岩中有Cu-Ni硫化物和基性岩中的Fe-Ti矿化, 在9.5-l1km 处发现了含大量银的自然金。
图1-2
矿床的主要垂向变化模式
(据翟裕生等,2004)
第一部分:深部矿的概念、分类和深部找矿的一些基本问题

段的叠加分带。要强调指出的是,每个矿床都有其形 态产状特征,如再经过后来的构造变动,将更加难以 辨认和测定。因此,要作详细的调研和缜密的思考判 断,包括采用大比例尺立体图等精细方法,而不宜套 用某种现有模式。 如何根据已知的浅表矿床信息推断其向下延伸的方 向,涉及因素很多,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参考如 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矿床模型或勘查模型的完整性。一个完 整的矿床模型,应能清楚地显示出矿床的顶部特征和 根部特征(蚀变的、构造的、元素组合晕等)及整个 矿床的蚀变矿化结构,作为预测深部矿体的重要标志。 如斑岩铜矿模型(以矿化蚀变分带为主体)可以作为 帮助深部找矿的依据,如Kalamazoo矿床找矿成功的实 例(Guilbert et a1.,1986);又如金矿脉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