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1~1.5寸,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
秋播和春播必须采用人工催芽。
催芽方法是挖深5~6寸的坑,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然后把砂与种子按1:1比例拌好,放入坑内,覆土2~3寸,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约2个月后裂口,即可播种。
第三年10月移栽,行株距6×3寸,覆土1.5~2寸。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3~4尺、后檐高2~3尺棚遮荫。
生长期间有斑点病、疫病和炭疽病为害,可用波尔多液喷射防治。
【化学成份】根中含人参皂甙0.4%,少量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份为人参烯(panacen,C15H24)0.072%。
据报导从根中分离出皂甙类:人参皂甙A、B、C、D、E和F(panaxoside A、B、C、D、E、F)等。
人参皂甙A(C42H72O14),为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 Rg1)。
人参皂甙B和C水解后产生人参三醇(panaxatriol)皂甙元,人参皂甙D、E和F水解后得20-表人参二醇(20-epiproto panaxo-diol)皂甙元。
又自乙醚提取物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出β-榄香烯(β-elemene,C15H24)。
高沸点部分分离出人参炔醇(panaxynol,C17H26O)。
此外尚含有单糖类:葡萄糖、果糖、蔗醣,三种三糖:葡萄糖-果糖-果糖、三聚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果糖,人参酸(为软脂酸、硬脂酸及亚油酸的混和物),多钟维生素(B1、B2、菸酸、菸酰胺、泛酸),多种氨基酸、胆碱、酶(麦芽糖酶、转化酶、酯酶),精胺(spermine)及胆胺(cholamine)。
人参的地上部分含黄酮类化合物,人称人参黄甙(panasenoside)、三叶甙(trifolin)、山柰醇、人参皂甙、β-谷甾醇及糖类。
【药理作用】1.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大量时反而有抑制作用。
能加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并能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人参的根、茎、叶均能延长小白鼠游泳的持续时间)。
2.人参对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
10%人参浸液1毫升/公斤给猫(或兔)灌胃,对心肌无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复温期间有相当程度的恢复。
亦有抗过敏性休克及强心的作用。
人参对大鼠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3.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1)能使感染疟原虫的鸡免于急性死亡,且鸡的体重还逐渐增加。
(2)能抑制实验动物由于注射牛奶或疫苗所引起的发热反应。
(3)能增强人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
(4)狗在大量失血或窒息而处于垂危状态时,立即注射人参制剂,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血压稳固回升。
(5)能延长受锥虫感染的小鼠的存活时间。
(6)能抑制注射松节油或由于兔耳壳冻伤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7)促进某些实验性损伤的愈合。
(8)有抗维生素B1、B2缺乏症的作用。
(9)能加速家兔实验性角膜溃疡的愈合作用。
(10)能减弱某些毒物(苯、四乙铅、三甲酚磷酸等)对机体的作用。
4.对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觉改善症状外,还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5.能促进动物的性腺功能,小白鼠吃小量人参,能产生举尾现象。
6.在适当剂量,对家兔也能增加体重,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7.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贫血的作用。
8.长期服用小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即能亢进;剂量过大,则呈相反作用。
【性味】甘、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
【用法用量】 0.5~3钱,大量可用至1两。
本植物的根茎(人参芦)、根茎上的不定根(人参条)、细支根与须根(人参须)、叶(人参叶)、花(人参花)、果实(人参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制法】人参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①红参类取园参水子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为宜,取出烘干或晒干。
主要成品有红参。
边条参等。
②糖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置沸水中浸泡3~7分钟,捞出,再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再经硫黄熏过。
然后用特制的针沿参体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于浓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时。
取出后曝晒1天,再用湿毛巾打潮,使其软化,进行第2次扎孔,浸于浓糖汁中24小时。
取出后,冲去浮糖,晒干或烤干。
主要成品有白人参(为园参水子或移山参水子的加工品)、糖参(为各种鲜参的加工品)等。
③生晒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日晒1天后,再用硫黄熏过晒干而成。
主要成品有生晒参、全须生晒参、白干参等。
④其它类㈠掐皮参:加工法与糖参相似,一般将参体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钟,约三成熟时,再将支根置沸水中约20分钟。
参体经扎孔后放入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成点状即成。
㈡大力参:取鲜参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晒干。
人参成品容易着潮返糖,宜放置于燥阴凉处,密闭保存,并防虫蛀。
【性状】①园参又名秧参。
主根(参体)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断续的横纹。
根茎(芦头)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及一至数条不定根(参艼)。
支根2~6条,末端多分歧,有许多细长的须状根,其上生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
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园参主要有以下几种:㈠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
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
气香,味微苦。
㈡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
㈢糖参:主根长约3.5~12厘米,直径0.6~2厘米。
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
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有时韧皮部附近有淡黄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状裂隙。
气香,味甘而微苦。
㈣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
㈤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
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
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
气香,味苦。
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
㈥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
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
㈦掐皮参:主根长约6~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
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
断面白色。
气香,味甘微苦。
㈧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
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
质硬而脆。
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
气香,味苦。
园参商品,均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者为佳。
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
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②野山参又名山参。
主根短租,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
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
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
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
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
气香浓厚,味甘微苦。
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
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③移山参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
加工商品同野山参。
④朝鲜人参产于朝鲜的人参,习称朝鲜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
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
㈠朝鲜红参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
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
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
支根多弯曲交叉。
质坚体重。
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
香气浓厚,味甘微苦。
㈡朝鲜白参芦头与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
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
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
断面有圆心。
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此外,日本栽培的人参,习称东洋参,始载于《纲目拾遗》,商品因加工不同,分为白参与红参两种。
【炮制】糖参类:除去芦头,切段即可。
红参类:除去芦头,切段。
或以湿布包襄,润软后切片,晾干。
【性味】甘微苦,温。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微温,无毒。
"③《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入脾、肺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邪。
《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3钱,大剂0.3~1"".恶卤咸。
"""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③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
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
(《食疗本草》)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
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
每日用如茶点服。
(《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⑤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
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济生方》)⑥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
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
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百一选方》)⑦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