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经济金融及信用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理。

具有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并且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能力、协调沟通与组织能力、决策与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经济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经济金融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要求达到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达到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用管理学、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金融工程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六、学制与修学年限
基本学制四年,修学年限3年-6年七、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八、教学计划
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计划
一、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信用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展开,主要依托金融实验室、信用管理实验室的软硬件平台,构成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宗旨是让学生对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
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信用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部分构成: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这几个环节共同构成基础厚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暑期社会实践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二)课程内实验
课程内实验紧密围绕信用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用管理学、信用评级、银行信贷管理学等。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在课程规定课时内安排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主干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分别在第五、六、七等三个学期17-18两周开展,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辅导,根据专业模拟实习教学大纲完成模拟实习,培
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信用管理专业模拟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用评级实训(第五学期)
1、实训目的和实训要求
通过该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的基本流程。

要求学生通过模拟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的过程掌握信用评级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学会根据企业和个人信用资料进行信用评级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加深对信用评级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资信评级,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资信评级,证券公司资信评级,基金公司及基金资信评级,工商企业资信评级,债券资信评级,资产证券化资信评级。

3、实训环境要求
使用机房,要求安装信用管理软件。

4、时间、地点安排
全部实训时间为第五学期17-18两周开展。

地点:金融实验室或其它可以登录校园网的机房。

企业与消费者信用调查实训(第六学期)
1、实训目的和实训要求
通过该实训,使学生了解完成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的基本流程。

要求学生通过该实训模拟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过程,掌握信用调查报告的基本程序,学会对企业和个人信用开展调查、撰写信用调查报告。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加深对信用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客户信用调查,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分析,信用决策和信用额度的确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商账追收,企业资信调查报告的制作和解读,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分析,个人信用报告的制作和运用。

3、实训环境要求
使用机房,要求安装信用管理软件。

4、时间、地点安排
全部实训时间为第六学期17-18两周开展。

地点:金融实验室或其它可以登录校园网的机房。

银行信贷与客户关系管理实训(第七学期)
1、实训目的和实训要求
通过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银行信贷流程以及银行信贷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

要求学生通过模拟信贷及客户管理的过程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程序,银行信贷及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践,能够进行客户调查以及信用风险分析以及财务分析,贷款的审查等方面提高银行信贷业务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2、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银行客户调查、贷款审查与审核、贷款风险管理、客户风险管理、企业现金流分析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贷款综合报告的撰写。

3、实训环境要求
使用机房,要求能够登录校园网使用银行信贷管理模拟实训软件。

4、时间、地点安排
全部实训时间为第七学期17-18两周开展。

地点:金融实验室或其它可以登录校园网的机房。

(四)创新实践训练
在5-7学期,根据信用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设立有关经典原著、财经热点和理论前沿方面的研修项目,由学生选择进入,每个项目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每学期完成相关的研究课题并提交论文、报告和其他方式的成果,主要通过强化学生的专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创业就业教育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六)学年论文
本专业学年论文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于第第六学期进行。

学年论文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读了三年基础课,掌握金融学领域内一些基本知识之后,初次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

本专业学年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术论文、实践活动分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等。

在学年论文写作中,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具体,以巩固、深化和掌握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七)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信用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了解实际的、具体的信用管理业务,感受信用管理行业就业环境和行业氛围,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业务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业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习,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信用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实习内容包括:
1.信用信息的搜集,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授权/复核信用额度,信用决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追账技巧。

2.企业客户信用调查,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分析,信用决策和信用额度的确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商账追收,企业资信调查报告的制作和解读,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分析,个人信用报告的制作和运用。

3.商业银行资信评级,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资信评级,证券公司资信评级,基金公司及基金资信评级,工商企业资信评级,债券资信评级,资产证券化资信评级。

4.银行客户调查、贷款审查与审核、贷款风险管理、客户风险管理、企业现金流分析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贷款综合报告的撰写。

(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信用管理专业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必须在本专业理论范畴内,针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信用管理和信用评级等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力求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内容上要求选题能够反映当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选题宜小,针对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详细论述。

本专业毕业论文严格遵守《南京审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和金融学院有关规范的要求。

(九)军事理论和技能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三、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计划
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信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将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