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1)课件ppt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1)课件ppt
⑵中医治疗: 冰片生姜外敷 云南白药外敷 止痛消炎药外敷 土豆片湿敷
5.静脉炎的护理
⑶西医治疗: ①直接用喜辽妥乳膏均匀涂于患处皮肤表 面,轻轻按摩3-5min,连用3d。 ② 50%硫酸镁湿敷患处皮肤表面,并加薄 膜固定,2-3次/d,连用3d。 ③美得喜乳膏外敷,其主要成分为肝素钠, 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 过敏及止血的作用。
合理膳食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 者应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必 要时补充血液或能量合剂,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 伤的修复能力和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加强巡视
4.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 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 应通知医生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二)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2. RAAS激活 3. 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内皮素(ET) 增多使血管收缩。 4. 肿瘤坏死因子增多 使心衰恶化。 5. 内皮细胞松弛因子(NO)释出减少
二、常用抗CHF药物
1. 强心苷类:地高辛、毛花苷C (西地兰)、毒毛花苷K(毒毛旋 花子苷K)、洋地黄毒苷
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1)
一、概述
1.定义 2.静脉炎的病理变化 3.分类 4.分级 5.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
1.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 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 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 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 致局部静脉感染。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 同程度的静脉炎
(4)血栓性静脉炎
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 微粒形成栓子。
4.静脉炎的分级
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静 脉炎分为4度。
0度:无临床症状 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
变未触及硬结。 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 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
第二十四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 CHF)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血功能降 低,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 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是一 种超负荷心肌病。表现为呼吸急促,疲 乏,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等。
一、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学
(一)CHF时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 1. 心缩舒功能障碍 2. 心肌细胞调亡 3. 心肌肥厚与重构
3.预防
严格掌握配药时间 严格掌握药物配制后的有效 时间,规定现用现配。禁止将多瓶待输入药物同 时配制,避免配好的药物长时间放置,防止药物 结晶、沉淀而致静脉炎。
控制微粒输入 治疗室应早晚各用紫外线空气消 毒一次,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加药时尽量减少 针头的反复插入,吸药时将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 部可减少微粒对人体的损害。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溶质的 浓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 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 静脉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 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局部血管痉挛
(3)细菌性静脉炎
在输液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尘埃、玻璃 屑、细菌入血,都可能引发细菌性静脉炎。
避免药物及机械因素对血管的损害 输入化疗药 物及高渗药物时,要充分稀释后应用,并缓慢滴 注。
3.预防
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能力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成功率。
静脉的选择 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 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 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血管管 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若PICC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性或化学性 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 需拔除。
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 一天4次。
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 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 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 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 先输、慢输,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 而刺激血管壁,而刺激性小的药物,平衡液应后 输,则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滞留在纱布敷于穿刺部位 前端,用于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
局部热敷 热敷后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疼痛,改 善末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 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 响细菌的培养。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 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5.静脉炎的护理
⑴一般处理: 冷热敷及红外线理疗照射。患者发生静脉 炎部位用湿毛巾热敷,以手腕内侧试温, 不烫手为宜,湿热敷5-10min。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淋巴 循环状况及患者的营养等全身状况。
个体与操作者因素:与患者全身情况及护士的技术 和责任心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丝裂霉素、 顺铂等化疗药物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
2. 临床表现
•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 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 发热等全身症状。
可触及硬结。
II度静脉炎
Ill度静脉炎
5.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
• 0级无疼痛 • Ⅰ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 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 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
成,直径<1cm • 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
疱>1cm,影响肢体功能。
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 1.原因分析 • 2.临床表现 • 3.预防措施 • 4.处理原则 • 5.护理措施
1. 原因
化学因素:主要是药物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浓 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 用,输液量,温度、速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及 输液针级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2. R-A-A系统抑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