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认证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
CNCA成立后,我国先后发布了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2001-11-21) 《强制性产品认证代理申办机构管理办法》(2001-11-0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2001-12-03)
《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有关安排的规定》(2001-12-12) 并于2001年12月3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CNCA联合发布了 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如:
《实施细则》的内容应明确,符合ISO/IEC导则7.28及
我国相应的法规、规章的要求。 目前,我国CNCA已经批准发布了各认证机构有关强制性 产品认证实施细则60项。
三、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条件
依据我国质量认证法规规定,中国企业、外国企业或者其他 申请人申请认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国企业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 照》,外国企业持有有关机构的登记注册证明;
a)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 工作设施,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元。有10名以上专 职认证人员; b)已按CNAS认可规范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符合 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 c)应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 查等技术能力; d)在申请认可的产品领域,完整实施了不少于2产品认证意向
• 2、专家咨询 • 3、申请产品认证 • 4、审查申请材料 • 5、签订认证合同
1、提出产品认证意向
• 申请产品认证的企业要在自评认为具有认证条件时,向已 被国家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表述申请认证意向,索取有关 文件和申请表,了解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工作程序、收 费标准等事项。
提出产品认证意向
专家咨询 (必要时)
申请产品认证
审查申请 材料
产 品 认 证 一 般 程 序
签订认证合同
开局产品检验委托书
指派或委托QMS评审 申请者 纠正 QMS文件 审查
安排检测计划
产品抽样检测或 型式试验 抽样 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现场 评审
申请者 纠正
编制QMS评审报告
审查检验和评审报告
办法认证证书
4、审查申请材料
• 产品认证机构对申请者的申请表及其材料的完整性、正确 性等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5、签订认证合同
• 如认证机构决定受理申请,则应与申请者签订认证合同, 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决定不受理,则应当书 面通知申请者,并说明原因或理由。
二、评审与检测
• 认证合同生效后,产品认证机构应从产品质量检测与产品 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两个方面进行认证评审和检验。 1、产品质量检验 2、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
一、确定质量认证的产品类别名称
各国都依据本国的国情确定在本国实施产品质量认证的 产品范围和类型。
依据CNAS—GC21《产品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
指南》规定,我国产品认证的产品类别和业务范围为
种植业产品、森林产品和森林采伐产品、鱼及其他渔业 产品、中药、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等煤、泥炭、原油和 天燃气等,共49个产品领域,499项产品范围。 (详见教程P151~P152)
中使用。”
我国CNAS认可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及其业务 范围见表
序号 1 机构名称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指定的业务范围
2
3 4 5 6 7
中国电磁兼容认证中心
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 北京东方凯姆质量认证中心(原中国农机产品认证中心) 北京环宇赛福特认证中心(原中国安全玻璃认证中心) 北京中化联合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原中国轮胎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中心和 中国乳胶制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第一节 产品质量认证的一般程序
• 中外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尽管都有其自己的产品质量认证 工作程序,但它们一般都采用ISO/IEC《认证的原则与实 践》中所推荐的第五种方式,也就是ISO/IEC指南28《典 型的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通则》中规定的方式,即通过对 产品的质量测试和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的评审来确定 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并在认证后对该企业质量体系以及从 该企业中或市场上进行产品抽样检验进行监督
五、产品质量检测或型式试验
产品质量检测或型式试验是依据认证产品标准,由认可 的检测实验室按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下达的检验委托书对 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型式试验的产品质量审 核活动。
检测或型式实验一般应抓好四个工作环节
1、产品应按规定随机抽样和组批
2、样品撤封开箱 3、审查检验文件和仪器 4、按时完成检测试验,提交检验报告或型式试验报告
第六章 产品质量认证
• 第一节 产品认证的一般程序 • 第二节 产品质量认证的内容与要求
• 第三节 产品质量认证的监督
本章要点
• 了解产品认证的类别、范围 • 掌握产品认证的程序 • 掌握产品认证的内容与要求
第六章 产品质量认证
•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 求,经产品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 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 和技术要求的质量活动,也是产品标准实施
的监督活动。本章着重阐述产品质量认证的
一般程序、内容、要求及认证后的监督工作。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
GB/T27065 《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
CNAS-CC21 《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经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产品认
证机构能够承担产品的认证工作。
申请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应具备下列基本条 件:
2、专家咨询
• 必要时,申请者可邀请有关质量专家咨询,以确认有否具 备申请认证的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 质量。
3、申请产品认证
• 依据产品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及其权威性等因素选定一认 证机构,并向其正式提出认证申请,填写申请书,呈交产 品标准、企业质量手册、营业执照、生产和检验设备等材 料。
第一批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有:电线电缆、电路开关及保
护或连接用电器装臵、低压电器、小功率电动机、电动 工具、电焊机、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 息技术设备、照明设备、电信终端设备、机动车辆及安 全附件、机动车辆轮胎、安全玻璃、农机产品、乳胶制 品、医疗器械产品、消防产品、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共 19类,129种产品。(详见教材P152)
• 认证证书有效期满时,申请者应按规定时间重新
申请认证。 • 申请者要扩大认证产品范围,只需如实提出扩大 产品的品种、规格或型号的申请,认证机构只需 对产品进行检测而可不进行企业质量体系评审。
如果提出扩大采用不同标准的产品类别的申请,
那么认证机构就必须实施原申请产品认证中没有 包含的那些程序。
• 为了保护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 家安全,我国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部分产品类型 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 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产品,凡未获得指定
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
不得进口,不得工厂销售,也不准使用。 • 生产或销售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产品的企业,应在 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认证机构申请3C认证。
第二节 产品质量认证的内容与要求
产品质量认证的主要环节是确定质量认证的产品类别。
明确申请者的基本条件,申请书及资料的审查,产品质 量检测或型式试验,申请企业的质量体系评审和产品认 证标志的正确使用等
8
9 10 11 12
中汽认证中心(原中国汽车产品认证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 中标认证中心
13
14
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注:具体产品认证机构及其业务范围见CNCA公告
2.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
• 早在1981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个自愿性产品合 格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 尔后,先后成立了中国方圆标志,卫星地球站设 备、水泥、纤维、水产品。环境标志,节能和包 装产品等一系列自愿性产品合格认证机构 • 自愿性产品合格认证机构详见CNAS公告
e)具有防范认证风险的能力。
• 我国产品认证机构分为强制性产品认证
机构和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两大类。
1.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 2.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
1.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
• 认证认可条例第28条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 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相关产 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 志后,方可出厂销售、出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
1、产品质量检验
• 认证机构应开具产品检测委托书,委托已认可的实验 室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或型式试验,委托书上应明确写 清产品名称、型号、抽样方案、检验标准、项目以及 提交检测报告时间等要求。 • 产品质检机构依据上述委托书,安排产品抽样质量检 验计划,并按计划抽样,进行检测或型式试验,填写
和提交检测报告。
2、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
• 产品认证机构指派评定组或委托有关质量体系认证机 构选配评审组,在对其质量体系文件审查合格后,到 企业按合同规定的质量体系标准及企业质量体系文件
进行现场评审,并在评审后编制质量体系评审报告。
• 必要时,也可以在现场评审合格后,进行产品抽样, 交产品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验或型式试验。
三、批准与发证
• 如果产品检测和质量体系评审均合格,则可批准颁发产品 认证证书,允许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 如其中一个方面不合格,则通知申请者,说明不合格指标 和(或)项目,由申请者改进或纠正后自行决定是否再次 申请认证。
四、认证后的监督
• 对已获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认证机构应按年度安排年度 产品抽样监督检验和质量体系复审计划。 • 检测实验室按年度产品抽样监督检验计划,到市场或生产 企业进行抽样和监督检查,并在检验后填报产品监督检测 报告,呈交认证机构。 • 质量体系评审组按年度质量体系复审计划,按时到产品生 产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复审,并在复审后编制质量体系审核 报告,呈交认证机构。 • 认证机构审核上述两个报告后,依据规定作出维持、暂停 或撤消认证证书的决定,并把决定书面通知申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