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 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2. 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4. 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5. 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
6.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什么?7. 为什么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8. 简述财政发挥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9. 简述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0.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11. 简述财政监督的范围。
12. 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4.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哪些内容?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6. 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17. 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18. 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
19. 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20.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21. 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发展变化。
22. 简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23. 简述我国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24. 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异同点。
25. 简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26. 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27. 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
28. 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29. 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
30. 简述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与联系。
31. 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32. 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33.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34. 简述财政投资的标准。
35.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6. 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
37. 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38. 简述财政补贴效应。
39. 简述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40. 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41. 简述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42. 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3. 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44. 简述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45. 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46. 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47. 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
48. 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的分类。
49. 简述马克思主义税收观。
50. 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51. 简述税收原则。
52. 简述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3. 简述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
54. 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
55. 简述税负转嫁方式。
56. 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57. 简述税收效应。
58. 简述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9. 简述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60. 简述1994年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1. 简述商品课税的特征。
62. 简述所得课税的特征。
63. 简述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
64. 简述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
65. 简述最适课税论与公平课税论的主要差别。
66. 简述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
67. 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68. 简述国债市场的功能。
69. 简述国债的种类。
70. 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
71. 政府偿债资金来源有哪些?72. 简述李嘉图等价定理。
73. 简述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74. 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75. 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76. 简述政府采购法的宗旨。
77. 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78. 简述政府采购应该遵循的原则。
79. 简述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80. 简述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要点。
81. 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82. 简述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
83. 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理论依据。
84. 简述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5. 简述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
86. 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87. 简述财政赤字的分类。
88. 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89.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90. 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
91. 简述财政政策工具体系及其运用。
92.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是如何表现的?93. 简述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
94. 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效果。
95. 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有哪些?96. 如何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如何?97. 减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98. 简述外债功能的特点。
99. 简述税收管辖权的内容。
100. 简述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
101. 实行税收饶让有何意义?1. 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1)垄断。
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信息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对他人带来利益,则是正的外部效应,对他人造成损失,即为负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依赖于劳动投入的数最、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所以市场在初次分配中是不完全公平的,只能照顾效率,公平问题只能由政府财政来考虑。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机制来自发调节价格与产量的,因而不可避免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
2. 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答:(1)阶段性与公共性。
由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以及运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过颁发法令来实施。
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与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3. 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答: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1)立法和行政手段,即制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即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3)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
4. 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答: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政府缺陷和失效可能表现在多方面,包括:(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2)政治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3)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寻租行为;(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5. 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
答:公共需要时相对于私人的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时不对称的。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6.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答:西方国家把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
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私人产品,用于满足使人个别需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公共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
区别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准有二:(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公共物品并不能排除他人从该公共物品中获益。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
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后,他人就不能享受此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
二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
综上所述,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 为什么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答: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纯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
在市场上,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
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的供给,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这类产品。
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
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按率征收或定额征收,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纯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的条件为每个社会成员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总和(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林达尔均衡是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一种实证性解释,它描述了社会集团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情况。
社会成员偏好显示困难成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得以实现的主要障碍,因而会出现“免费搭车”,强制性融资方式是解决免搭车问题的有效途径。
8. 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答:(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船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9. 简述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答: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1)“成本——效益法”,当某类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时,可以用“成本——效益”法进行分析。
(2)“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当某类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是易于计算的,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类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
分析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一般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