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几点建议
郑成立(土木工程1014班)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最新的问卷调查,从样本统计出发,进而整理出可靠数据,力图以点带面,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

并基于有力的事实,结合严谨的思想指导,提出关于大学生如何培养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如何培养幸福感
根据本人一项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校大学生对幸福感存在零碎的、浅显的、不全面的、参差不齐的理解。

还有很多人尽管能切身体会到幸福,但是始终没法系统地针对个人情况,做好自己让大学生活真正幸福的规划。

本次调查对象为中南大学全体学生,以本科生为主。

调查方式为,通过知名调查网站问卷星设计成问卷,向QQ、校内QQ群、中南贴吧发送链接,引导广大学生填写。

调查问卷实际发出120份,有效问卷120份。

一高校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现状
(一)大部分人学习缺乏目标及方法
在受调查人群当中,41.67%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幸福感影响很大,50.83%认为有一定影响,可见学习作为学生的主业,至关重要。

然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过程当中,从中获得乐趣微乎其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仅仅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自己掌握了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很简单,而大部分人还是得过且过。

同时,仅仅 21.67%有明确目标,大部分人相对茫然。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家基本赞同目标对于自己幸福感影响很大。

可见,仅仅知道学习是大学生幸福感的巨大动力还不够,还要从更深层次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他们在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真正做好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真正能带来幸福感的事。

(二)相当一部分人不敢面对现实
在受调查学生当中,95%以上的人认为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深深影响自己的幸福感,然而,数据表明,仅仅有30%的人勇敢直面现实的一切事情,还有相当一小部分人选择经常逃避的方式。

无疑,逃避不能带来任何幸福感。

由此可见,勇敢地接受现实当中不能改变的事物,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周围的真实的生活状态。

这样,才能让心扉敞开,幸福感才能滚滚而来。

(三)大部分人自制力不够
在样本中,59.17%的人自制力一般,高达25.83%的人自我把控能力很差。

而只有15%的人觉得自制力很好。

自制力,意味着自我把控能力,支配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要求有理性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四)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不由己
90%的受调查者认为,让自己在学习、生活当中的一切行为,符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幸福感,可是,却有高达25.83%的人称经常身不由己。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他们协同作用,对一个人的行为起到总的指导作用。

可见,当一个人的“三观”不能够与自己的言行相符合时,必然会导致内心的压抑、不舒服等消极情绪,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颇深。

(五)有小部分人不够有奉献精神
我们欣喜看到,93.33%的学生以舍己为人为乐,其中26.67%具有经常性。

可是还是有少部分人存在一种不情愿的心理。

可见,大家从内心都能深深感受到助人为乐,奉献自己,提升自身价值的快乐。

但是同样不应该忽略的是,有相当小一部分人产生的不以为常,不以为乐的心理。

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深层次的因素并加以引导。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拥有奉献精神的人是有幸福感的人。

(六)有部分人不善于发现幸福
71.67%的人表示可以从周围看到很多美好,21.67%的人没什么感觉,6.67%表示周围环
境很糟糕。

可见,善于发现幸福的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待提高。

二如何建立幸福感的提出
(一)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方法
树立明确的目标,掌握良好的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的产生非常之重要。

因此,学习要有目标。

现如今信息爆炸,知识激增,学习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杂了。

面对各种新事物,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专注于那些有助于目标实现的知识、能力,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

只有学以致用,才让学习的现实意义得以发挥,从而发挥个人的现实意义,而不是盲目地为学习而学习,成为一个“书呆子”。

另外要掌握学习方法,触类旁通。

学习是有规律的,要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为自己将来从事目标领域的实践、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幸福不是脱离实际的,在实现过程中,要在事物允许的范围内努力追求。

要针对大学生生活里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规划。

在生活上,要接受现实条件,不追求虚荣,不攀比,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脚踏实地,创造自己的命运;在学习中,正视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和不足,完善学习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契机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坚定自己的目标。

(三)做一个理性的人
不同的人认为幸福是不同的东西,同一个人也经常把不同的东西当作幸福。

原因在于没有用全面的理性思维看待,而只追求个别的东西。

理性思维要求大学生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善于接受新事物,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工作当中遇到的挫折;要多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不思想偏激;有大局观,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不随众跟风。

(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看法改变世界,观念决定行为,随心而动就是幸福。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
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活中,要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做每一件事情,才能对学校、社会产生利导性的东西。

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行为符合内心的追求,便也就获得了最高的幸福。

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做每一件事,要使自己不仅在经验、知识上得到积累,还要在道德观念上日积月累,这样才真正利人利己,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国家利益的统一。

(五)拥有奉献精神
幸福可以是通过争取、维护别人的幸福而拥有。

作为国家、社会、集体的一分子,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站出来,说出来,只有每一个人心系集体、社会与国家,为了真理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而身为大学生个人,也因此而获得了崇高的幸福。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文化的高地,同时“高处不胜寒”,更加需要每一位学子努力发扬宗旨,引领整个社会,走在时代的前列。

(六)善于发现幸福
幸福是单纯的,又是一种交叉性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发现幸福的正能量。

在大学师生群体当中,我们要发现一些人行为上的善良、高尚,在学习中,我们要发现一些人学习上的热忱、坚持,我们要发现一些人工作上的公正、乐观,我们要看到一些人在音乐上、思想上、能力上的长处,并用理性的思维看待,理解其中体现出来的普遍意义。

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用一颗包容心接受美好的事物,见贤思齐,完善自我。

同时,还要分辨不利于个人社会发展的负能量的东西,或加以抵制,或敦促修正。

我们要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结合自己的目标和
能力、专业和未来,从个性化的角度阐释真正的幸福。

三结束语
从调查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可以看出,在我们大学生中,幸福感的提升还有待改善。

因此,严格要求自身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勇于追求幸福感极为重要。

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影响较大。

调查显示,仅仅有35%的人认为在大学很有安全感,而8.33%觉得很没安全感。

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建成一个美丽中南,让每一个中南人都有归属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德)马丁·摩根史特恩/(德)罗伯特·齐默尔.哲学史思路——穿越两千年的欧洲思
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页面设置与段落设置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