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制图标准(第一版)一、总则为规范本院结构专业制图,提高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图纸尺寸、图幅、图签等均按国家制图标准执行。
三、图面要求3.1 图纸比例:本专业制图一律按1:100 的比例规定制图,其余比例的图形,一律通过相对比例转换为1:100 的出图比例制图。
3.2 文字字体规定设计图内一般所用字体如下:txt.shx ; HZtxt.shx;hztxt1.shx(双线体);Romand.shx(双线体)除封面、图签等与其他专业共用的图型可用windows 字体外,本专业图纸不宜用以上规定外的其它字体。
3.3 文字与字高规定3.3.1 轴线尺寸:300、3.3.2 图内标注:250~300,特殊情况放宽到:200~3503.3.3 文字宽高比:一般0.6~1.0 ,正常:0.7,特殊情况可放宽至:0.4~1.23.3.4 图名:900~1200 ,采用双线体文字,图名比例字:400~5003.3.5 图内文字说明:450~7003.3.6 大样图名:700~900 双线体3.3.7 索引图名:外为中1400 粗线圆,内为700~900 双线体3.4 其它规定3.4.1 图名线:为50 宽粗实线,每边超出图名0.5~1.0 倍字宽,必须对称3.4.2 图内索引:? 900 细实线园,以引线中分,上为索引大样图号,下为大样图所在图号,如画于本图,用一短粗线表示。
3.4.3轴线号:? 800图内450 高文字,也可采用天正轴线号。
3.4.4 两道轴线之间的尺寸为:700~1000 ,但同一张图同一方向的两道轴线间尺寸距离应相同,标注线起点到最近标注目标之间的距离:200~900,同一张图同一方向的标注线起点到最近标注目标之间的距离宜相同。
3.4.5 对称标注线一般位于标注目标的左侧与上侧,特殊情况才标注于另一侧,非对称标注线,应标注与标注目标相同的一侧,不得标注于另一侧。
3.4.6 图内标注尺寸不应打散,必须严格反映实际尺寸。
四、归档标准工作图内可以一个文件内有多张图,也可以一个图型内通过图层管理多张图,但归档图内必需一个文件一张图,图名就是图号,如结施-xx.dwg, 图纸建议均绘制于模型空间,不使用图纸空间,所有归档图都放置于“归档”目录内,当工作图与归挡图不一致时,应将工作图与归档图同时归档。
如工作模型的尺寸超大,必须采用图纸空间布局时,则所有图均按图纸空间的布局归挡,不得部分采用图纸空间布局,部分采用模型空间归档。
五、施工图绘制内容及相应的图名规定5.1 桩位布置图(0zwbz)桩位布置图反映的是桩位布置,由桩与轴线组成,主要反映桩中心与轴线的偏位关系,桩为实线,桩中心以超出桩身300 的十字交叉点划线表示,本图不表现承台、柱、剪力墙、档土墙等内容,不许以承台布置代替桩位布置,可以以虚线表现承台。
桩设计编号以“ ZHxx ”表示,一般以:桩身直径、扩大头直径、设计单桩承载力等参数相同者为同一设计编号,有时桩长、桩顶标高等参数也计入设计编号的内容,具体视情况而定。
施工编号以“ SZxx ”表示,每桩一号,按顺序编号,施工编号建议编写,不编也可。
本图宜配上具有角点座标的红线,并画上关键点距红线的尺寸。
如无专门的桩设计构造与施工说明,可以在本图内表达桩设计构造与施工说明。
5.2 承台与拉梁(及基础梁)布置图(0ctbz)本图反映承台与拉梁及基础梁布置。
本图底图应表现柱、剪力墙、挡土墙、地下水池壁等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以全黑填充,挡土墙、地下水池壁等以dote 灰度阴影填充,以示区分。
承台与拉梁及基础梁实线表示,桩虚线表示。
承台以“CTxx ”表示,梁上有挡土墙或剪力墙的承台间梁为基础梁以“JLxx ”表示,其它承台间梁为承台拉梁以“ CTLxx ”表示,一般以截面尺寸与配筋相同者取为同一编号,同一编号的梁跨度可以不同,一般以受力相近的某一跨度区间为同一编号。
承台应标注以轴线为定位的尺寸线。
同一编号的梁只在醒目位置标注一两个尺寸,不需全部标注。
如轴线不在梁中或梁边,应标注梁偏位尺寸。
如拉梁及基础梁配筋较复杂,准备以平法形式配筋,则本图可不编梁号,而只标注梁断面尺寸。
5.35.4 (0zl)5.5 (0db)DQxx RQxx5.6 (0bj) 5.7 (0jc) 5.8 基础梁配筋图(0zl) BQxxJL-xxJ-xx5.9 基础筏板配筋图(0bj) 当基础筏板配筋复杂时采用,筏配筋应采用通长配筋方式,对板块跨度变化较大或板跨较大从经济性考虑,可采用通长筋与支座短筋结合的配筋方式。
如筏板的配筋为较简单通长筋,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内合并表示。
5.10 基础配筋表按本院标准基础配筋表填写,用于独立基础。
5.11 柱(墙)定位编号图(0zqdw) 本图为柱、剪力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布置图,地下室挡土墙与地下水池壁等在地下室底板结构布置图中编号表示,不在本图中表达,柱和墙均不填充。
柱墙定位尺寸均按最底层相对于轴线标注,凡标注的柱,尺寸要注全;编号与偏位尺寸均相同的柱,可仅标注其中一个柱,其余不标;编号相同,偏位尺寸不同时,应每柱标注。
柱内应画出以上各层的收缩关系,一般的收缩是平某一边或对称于柱中心,这种情况不用标注收缩尺寸,不符合这种收缩条件的特殊情况应标注收缩尺寸。
柱墙编号规则如下:一般框架柱:KZxx ,框支柱:KZZxx ,独立墙柱(按煎力墙计算,但按柱配筋的柱):QZxx,剪力墙:Qxx。
剪力墙以连续的一段墙为一个编号,也可以相互关联的一组墙为一个编号,如筒体。
5.12 柱配筋表按本院标准柱配筋表填写。
5.13 剪力墙配筋详图剪力墙配筋以详图方式制图,详图比例在1:25~1:50 之间,建议将1:100的墙放大三倍用来设计详图,详图中尺寸与配筋相同的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可合并编号,约束边缘构件编号为:YAZxx,构造边缘构件编号为:GAZxx,不区分暗柱、翼柱与端柱,但相应的尺寸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相同的边缘构件仅需画一个详图,其余的编号填充表示。
分布筋局部示意即可。
剪力墙位于地下室挡土墙部分的,应满足挡土墙的受力要求,位于人防地下室的,应满足人防地下室的相应要求。
柱位于地下室外墙且作为地下室外墙的壁柱考虑的,应按压弯构件验算柱的配筋。
5.14 xx 层( xx 标高层)梁板模板图(0mb)模板图以梁、柱、墙、楼梯布置图为底图,本图主要表现:板厚、主要楼面的标高、有高差楼面的相对标高、高差处的构造、梁截面尺寸与定位、板洞口尺寸与定位、楼梯尺寸与定位、楼梯的编号、梯柱的定位布置、梯平台梁的布置、后浇带布置、梁上起柱的定位与编号、局部构造详图的索引、沉降观测点布置等。
对于不同的楼层,应主要的楼面结构相同时方可合并表达,当楼面结构变化较大时应分层表达。
梁线应区分主次梁,主梁线拉通,次梁线在主梁交叉处断开,井字次梁相互交叉处两向都不拉通,井字梁也可按平法用粗虚线表示,一般的梁线为虚线,高差处的梁线为实线。
梁尺寸应按跨居中放置并平行于梁线,井字梁按单跨居中放置,一般情况下梁尺寸放置于梁的上侧与左侧,特殊情况可放置于梁的下侧与右侧,梁尺寸距梁线距离为半个字高左右。
次梁的定位主要以第三道尺寸定位为主,第三道尺寸不能定位的,辅之以图内尺寸定位,注意不要与其他图素冲突。
楼面高差处应以局部剖面示意,坡道等楼面标高连续变化处应以连续的剖面示意,剖面应以灰度填充。
主要的楼面标高应在醒目位置在标高图例上用“ H=xxx ”表示,该标高与层高表中的标高一一对应,同一楼层的高差处的楼面标高在标高图例上用“H±xxx ”表示。
主要的板厚在说明内交代,与主要板厚不同的,用对角斜线示意板块,用“ h=xx ” 标注板厚,该标注平行于板块线。
板洞口除标注洞口本身的尺寸外,还应标注洞边距轴线的定位距离,楼面洞口应画出洞口影线(地梁、屋面构架等空梁除外),方洞口影线为折线,圆洞口影线为弧线,方洞口影线的折角点距洞口两边线的距离应相同,折角点一般位于左上角,洞口影线范围的大小应适中,洞口影线应灰度填充。
楼梯只表示梯跑,不表示扶手、方向与方向线等建筑元素,折断线用于仅表示部分梯段时,楼梯应标注梯跑的尺寸及级数x 级宽,梯柱的定位与编号,平台梁的布置与编号,平台梁一般位于半层,以粗点划线表示,梯柱与平台梁及梯梁大样可统一在楼梯剖面配筋图中表示。
后浇带以“sacncr” 1:1600 比例填充,宽度800~1000,应标注距轴线的定位尺寸。
局部构造详图如量较少不影响本图构图时,一般在本图表达,否则另图表达;比例以1:50~1:20 为宜。
原则上,模板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必须分开出图,但当板配筋为简单通长筋时,可与模板图合并出图,对地梁、厂房等楼面构造简单、梁又较规则的情况,可将模板图与梁配筋图合并出图,任何情况下梁配筋不得与板配筋合并出图。
5.15 xx 层(xx 标高层)梁配筋图(0zl 0cl 0zl1 0zl2)梁配筋图的底图同模板图,梁配筋以平法表示,简化原则按本院总说明,可主次梁配筋合并表达,如字符拥挤可主次梁分开表达。
5.16 xx 层(xx 标高层)板配筋图(0bj)板配筋图的底图同模板图,板配筋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通长配筋。
用于人防楼面板、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顶板、转换层楼板、高层的屋面板、温度变化较大的楼屋面板以及其它需通长配筋的场合。
第二种:通长筋加支座短筋。
用于第一种方式板跨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
第三种:普通分离式配筋。
用于除第一、二种以外的普通楼面板。
通长筋的范围较简单明确时,可不画范围线,否则应画范围线,通长筋的底、面筋距离为2~3 个字高,并且各向各跨应一致。
采用普通分离式配筋时,底、面筋均应按跨布置,当部分板跨度较小时(一般以小于1800为界),面筋可局部拉通;当跨度尺寸、配筋大小、支座条件均相同时可只画其中的一个或一组板块的配筋,其余的编号表示,编号时应以对角线标出板块范围,板号平行于板块范围线居中放置,板块对称时,板块线也应对称;板编号采用双线体文字,字高350。
支座负筋的长度按计算,但不小于600。
板筋的标注一般按实标注,某些配筋值可编号以简化表达,常用编号如下,“G”表示构造配筋,图中按板厚与砼强度计算结果表达,“K8'表示?8@200,“K10”表示?10@200,“K12”表示?12@200,“M8”表示?8@150, “M10' 表示?10@150, “ M12 ”表示?12@150,不得以其他编号表示,也不得以不标注负筋值为缺省标注。
负筋采用简化表达法,即在负筋的下方标注钢筋长度,对称时为总长,非对称时为单边长度,不包括梁宽,负筋的上方标注配筋值。
5.17 楼梯剖面配筋图本院的楼梯配筋不准采用楼梯配筋表方式出图,采用楼梯剖面配筋图的方式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