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30730(二)课程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五)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刻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对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稳定与进步的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对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现状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劳动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其对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法是与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人们基本生活的诸多方面。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明确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成和内容并运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法学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6学分数:2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教学应贯彻学以致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大纲的基本要求,采取讲授、讨论、材料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地表现所讲授内容。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考试。

平时教学中任课老师应注意考勤,学生缺课达规定的旷课量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来评定。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上篇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我国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了解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理解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了解中外劳动法发展的历史及国际劳工立法。

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劳动法的渊源、体系与特征第三节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第四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劳动法?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如何产生的?2.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3. 什么是劳动关系?它具有哪些特征?4. 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有哪些?5. 劳动法的渊源有哪些?6. 国际劳工立法的形式、内容、和特点是什么?7.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二章劳动法中的法律关系目的要求: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掌握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条件。

重点难点: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节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第四节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2. 劳动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3. 比较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异同。

4.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第三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目的要求:掌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特征;明确劳动者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明确劳动者义务的具体内容。

重点难点:劳动法规定的具体内容;劳动法规定的具体义务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权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复习思考题1. 简述我国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法律特征。

2. 简述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 如何理解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权?第四章劳动合同目的要求: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区别。

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概念及条件。

了解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及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程序。

同时,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种类;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条款;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第二节劳动合同的种类、形式和内容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五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六节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第七节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复习思考题1. 劳动合同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2. 劳动合同有哪些种类?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有哪些?3. 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什么?用人单位违法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4. 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包括哪些?5.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服务期和竞业限制作了怎样的规定?6. 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判断?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7. 劳动合同变更、终止和延期终止的条件有哪些?8. 用人单位单方可以解除和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9.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怎样补偿?10.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11.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作了怎样的规定?12. 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作了怎样的规定?第五章集体合同目的要求: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区别。

掌握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概念及条件。

了解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及处理集体合同纠纷的程序。

同时,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集体合同概述第二节集体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第三节集体合同的订立和效力第四节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五节集体合同的管理复习思考题1. 集体合同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2.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如何订立集体合同?4. 有效的集体合同的要件有哪些?5. 变更和解除集体合同的要件是什么?6. 什么是集体合同的管理?如何对集体合同进行管理?第六章劳动规章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目的要求: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劳动规章的含义、内容与制定程序;劳动规章制度与法律的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劳动组织规则的概念与内容;劳动纪律的内容与实施;违法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责任;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重点难点:劳动规章的含义、内容与制定程序;劳动规章制度与法律的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规章的制定和效力第二节劳动组织规则、劳动纪律和实施规则第三节职工参与制度第四节职工民主管理的利益机制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劳动规章?其与法律法规是什么关系?2.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如何?3. 劳动纪律是什么?如何实施劳动纪律?4.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分别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第七章工资法律制度目的要求:掌握工资的概念、构成及形式;掌握基本工资最低工资制度级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重点难点:工资的形式及构成;最定工资标准的确定、适用范围、计算、支付与保障监督;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规则;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规则;欠薪支付的保障制度。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工资概述第二节基本工资制度第三节最低工资制度第四节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复习思考题1. 简述工资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2. 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是什么?3. 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4. 什么是欠薪支付保障制度?5. 什么是欠薪索赔优先权?第八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目的要求:掌握劳动服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制度,理解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重点难点:不定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工作时间法律制度第二节休息休假法律制度第三节延长工作时间法律制度复习思考题1. 试述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分类。

2. 我国关于休假的主要规定是什么?3. 《劳动法》对延长工作时间有哪些主要规定?第九章劳动保护目的要求:掌握劳动安全的概念、特征、立法状况及劳动保护关系中各方懂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了解对特殊劳动保护的制度。

重点难点:劳动安全的概念、特征、任务、方针;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特殊劳动保护的制度。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保护概述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第三节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第四节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第五节法律责任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2. 什么是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3. 论述劳动安全卫生的意义。

4. 简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原则和措施?第十章职业培训目的要求:了解职业培训的概念、意义,我国职业培训的类别及主要规定;了解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和主要规定,认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我国职业培训的类别及主要规定;职业培训立法的原则;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培训概述第二节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第三节职业培训的基本条件第四节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思考题1. 我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 例举我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原则。

第十一章就业促进制度目的要求:本章概括了我国劳动就业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劳动就业有个宏观的了解,同时明确我国劳动就业原则是国家促进原则、平等就业原则、双方互相选择原则、竞争就业原则、特殊群体就业原则和限制就业年龄原则。

重点难点:就业的概念及特征;就业促进的立法概括;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责任主体;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法定职责及具体措施。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就业与就业促进第二节就业促进主体第三节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劳动就业?2. 我国就业促进的目标、方针是什么?3. 如何保障公平就业?4. 什么是公共就业服务?5. 如何加强就业援助?6. 什么是失业预警制度?第十二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监督目的要求:本章是劳动法中的程序法部分。

该章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以及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及程序。

要讲清楚处理劳动争议的各项制度。

使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现行规定,分析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