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人像布光
特点:采用前侧光照明,由于被摄者面部大部分 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像的影调比较明快; 又由于有一部分阴影,所以立体感也很好。这是 肖像摄影中常用的一种光线。 光比控制:拍黑白,人脸亮部和阴影部分的亮度 一般可以控制在2:1~4:1;拍彩色,可以控制在 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分别近测被摄者脸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亮度,然后折中计算暴光。如果有轮廓光, 测光时要关掉。测亮面时,要把辅助光打开;测 阴影面时,要把主灯关掉。
特点:采用顺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及身上没有明 显的阴影,被摄者面部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照明 光线的明暗反差造成,而是靠被摄者面部自身的 起伏表现出来。这种照明方法,尤其适合于拍摄 脸型非常漂亮的女性,产生富有魅力的造型效果。 光比控制:由于顺光照明光线的投射方向正,不 产生明显的阴影,所以被摄者面部两侧的亮度应 是相等或相近的,脸部两侧的光比应为1:1。背 景的亮度控制将在下面具体讲解各种布光方案时 介绍。 量光与暴光方法:用测光表靠近被摄者近测其脸 部的反射亮度,按照测光表推荐的数值暴光。测 光时,不要使背景的亮度进入测光表的受角,以 免影响正确测读脸部的亮度。
聚光 聚光
散光
背景有明暗变化的侧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相机右侧 90度。 辅助光:散光灯,在相 机后方较远处。 背景光:聚光灯,在被 摄者阴影背后对准背 景。
聚光 散光
散光
中间调背景的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在相 机左侧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第二辅助光:散光灯, 在被摄者阴影面一侧 90度。 背景光:散光灯,在 被摄者身后。
主光:散光灯,左侧 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2:1。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聚光 聚光
散光
散光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背景光:散光灯,照 明被摄者阴影身后的 背景。
散光 散光 聚光
轮廓光照明
布光要领:在被摄者身后两侧大约170度的 位置分别布置两盏轮廓光,是它照亮被摄 者的头发轮廓,表现出被摄者的发型。轮 廓光的强弱,以能保留头发的细部层次为 宜,不要过亮。被摄者面部的正面,可以 采用顺光照明或侧光照明。不过面部正面 的影调要暗一些,以便显出较亮的头发轮 廓。采用轮廓光照明,宜使用暗背景,将 轮廓光衬托出来。
正面人像布光
从正面拍摄,仅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 型匀称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 两侧不匀,或两眼一大一小,鼻子、嘴型 不正的人,均要尽量避免从正面拍摄。 正面人像,有以下几种照明方法:
顺光照明
布光要领:顺光照明是将主光灯尽量靠近相机的 位置,使灯光从相机的方向投向被摄者,使被摄 者脸部及身体受到比较均匀的照明。主灯用一盏 或两盏均可。用一盏主灯时,要将它放在相机的 正后方,从略微高于相机的位置上将光线投向被 摄者;假若使用两盏主灯,可在紧靠相机两侧的 地方放置灯光,使两盏灯的光线同时从相机的方 向投向被摄者,但两盏灯的功率要相等。此时可 以用暗背景、亮背景或中间调的背景去衬托被摄 者。
特点:采用侧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 部位的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被摄者面 部的起伏,特别是将鼻型、嘴型表现得很 生动。不过,鼻梁歪的人则不适合用侧光 照明,因为它容易暴露鼻梁的缺陷。 光比控制;拍黑白,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光比可以控制在3:1~4:1;彩色片, 可以控制在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与前侧光照明相同。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亮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一盏,在相 机左侧30度的地方。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紧 靠相机。光比3:1。 背景光:散光灯两盏,从 两侧照亮背景。
散光 散光 聚光
轮廓光:一盏,从侧逆方 向。
散光 聚光
暗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一盏, 在相机一侧约45度处。
聚光
聚光
中间调背景顺光照明
主光:500W散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400W散光灯 一盏从侧逆稍高处打 向背景;
轮廓光:聚光灯,在 侧逆方向
散光
聚光
前侧光照明
布光要领;主灯从相机一侧{左侧或右侧} 大约在30度~60度的方向将光线投向被摄者, 使他的面部和身上大部分受光,形成较明 亮的影调;被摄者的小部分不直接受光, 而产生阴影,表现出被摄者的名暗分布和 立体形态。同时,要在紧靠相机的部位在 放置一盏辅助光,用来调整被摄者阴影部 分影调的深浅。辅助光靠被摄者近一些, 或者灯的功率大一点,阴影部分就亮一些; 反之,阴影部分就暗一些。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亮背景布光照明: 主光:400W聚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两盏500W散 光灯从侧逆稍高处打 向背景,背景亮度控 制在比人脸亮两级; 轮廓光:不用。
散光
散光
聚光
暗背景顺光照明
主光:500W聚光灯一 盏,在相机后方。 背景光不用。 轮廓光:400W聚光灯 一盏,在侧逆方向。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主光:聚光灯相机右侧90 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比3: 1。
散光
散光
第二辅助光:聚光灯加蜂 巢,在被摄者阴影面的侧 逆方向。
背景光:两盏散光灯,均 匀照亮背景。 背景亮度超过面部亮面两 级半。
聚光
聚光
散光
暗背景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相机右 侧90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在阴影一侧 的侧逆方向。
散光 散光
侧光照明
布光要领:要从与相机构成大约90度夹角的 位置布置主灯,使被摄者面部一半受光, 而另一半处在阴影中。同时,在紧靠相机 的位置放置一盏辅助光,调整被摄者阴影 部分的亮度。也可以在被摄者面部的阴影 一侧与相机大约构成90度~120度夹角的地 方放置一盏微弱的“第二辅助光”,在阴 影面靠近轮廓边沿的部位形成一点淡淡的 反光,曾强阴影部分的立体感。
暗背景侧逆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聚光
辅照明:
主光:聚光灯,与相 机约120度的地方。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聚光灯在阴 影一侧。
聚光 聚光 散光
背景光:散光灯在被 摄者身后。
散光
背景有明暗变化的侧逆光照明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 紧靠相机。光比4:1。 轮廓光:聚光灯一盏, 在侧逆方向。 背景光:不用。
聚光
聚光 散光
中间调背景前侧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一盏, 在相机一侧约60度处。
辅助光:散光灯一盏, 紧靠相机。光比3:1。 背景光:散光灯一盏。 轮廓光;聚光灯一盏, 在侧逆方向。
聚光 散光
聚光 散光
散光
散光
侧逆光照明
布光要领:主灯在被摄者侧后大约与相机 构成120度夹角的地方,从侧逆方向投向被 摄者。在紧靠相机的地方在布置一盏辅助 光,用它调整被摄者阴影面的明暗反差。 特点: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受光 面积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 面部的影调显得比较深重。这种光线比较 容易突出被摄者面部的颧骨和脸围轮廓, 故颧骨高和腮胖的人不宜使用这种光线。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
顺光照明:
主光:散光灯,在相 机正后方。
聚光 聚光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散光
前侧光照明
主光:聚光灯,相机 右侧45度。
辅助光:紧靠相机光 比3:1。 轮廓光:聚光灯,分 别在被摄者身后170度 处。
散光 聚光 聚光
聚光
侧光照明
特点:这种光效适合拍摄发形很漂亮的女性,强 调发型的美,男性肖像一般不用。
光比控制:为了不削弱轮廓光的效果,被摄者面 部即便是采用前侧光、侧光照明时,光比也不要 太大,以2:1~3:1为宜。轮廓光由于来自侧逆方 向。它的亮度无法测量,只能凭眼睛判断,以不 失去头发的细部层次为好。 量光与暴光方法:用测光表近测被摄者面部亮面 的亮度,并依此计算暴光。
光比控制:拍黑白,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 影面的光比可以控制在3:1~4:1;彩色片, 可以控制在2:1~3:1。 量光与暴光方法:在相机方向分别测量被 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的亮度,折中计算 暴光。测量亮面时,主光和辅助光都要打 开,勿使主光照射到测光表;测量阴影面 时,主灯要关掉。
具体的布光方案例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