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压力,中国经济正进入以互联互通、转型升级为主旋律的发展新阶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为企业发展方式升级适配金融支持能力。
金融如何支持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互联网化、商业模式转型,实现转换增长方式和升级发展,这一问题的答案必然给商业银行在新经济期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同时,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介入金融,在网络支付、第三方理财、小微融资等容易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领域,创新潮涌,给商业银行既带来冲击也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此外,在网络技术进步和监管适度包容的环境下,金融业态的极大丰富和多类型主体间的跨界竞争同步发展,商业银行亟需培育跨界竞争和适应互联网生态特征的综合服务能力。
面对这一课题,平安银行围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转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平台式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策略,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
平安银行建立了“熟客生意”平台——橙e平台,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和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两大优势,与众多生产性服务商合作构筑“熟客生意”生态圈,支持传统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探索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公司业务发展路径。
产业互联网化促进供应链管理全新变革,供应链金融助力至关重要供应链管理实践加速,财务供应链管理要适配产业互联网去渠道化的资金“补血”需求。
供应链协同行动的加速,源于中国经济新一轮去库存化的压力、卖方市场转入买方主导的压力和互联网转型去渠道化的压力,在多重压力叠加之下,过往依赖营销、渠道铺货的粗放增长模式逐渐失灵,企业转而寻求链条伙伴之间的交易协同、物流协同和财务协同,获得财务供应链全局更大的成本节省和多赢效应。
其中,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供产销”链条的扁平化,直供与直销成为主流交易方式。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那些规模体量大并能从当地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原材料贸易商、一二级批发商被挤出渠道,导致供应链条因转型而“缺血”。
为了适应这种垂直、扁平化的B2B或B2C销售体系之下远端规模小而分散的经销商获得银行融资,保障销售的达成,领先企业开始寻求全链条解决方案的供应链融资支持。
以海尔集团为例,该集团近年来通过上线海尔日日顺B2B电商平台直接面对全国上万家经销商,缩短供应链条,为了一揽子解决远端弱小经销商的融资困难,平安银行橙e网与海尔日日顺平台合作、无缝对接,银行根据经销商与海尔的合作记录和订单“信息+信用”融资,有力推动了海尔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战略的顺利落地。
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多方协作形成“产业生态圈”,离不开金融支持。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倡导企业遵从专业分工、集约运营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以网络技术和非核心流程外包等管理手段,提升经济运行各主体、各要素的效率和效益。
体现在产业链整合的具体层面,是商品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化的专业分工、专营发展和加速融合。
比如,商超行业普遍与提供发票校验的税控平台合作,提供发票真伪的验证服务以及代理“订单-入库单-销售清单-发票-付款”的对账核销工作;再如一些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将向上游批量付款、对账核销等环节外包给后者。
越来越多此类专司某种供应链服务功能的公司逐渐发育为专营平台,集结了数以万计的供应链客户,催生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化服务需求。
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供应链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协作给供应链融资带来的显著利好是,在商品交易链条之外引入第三方信息平台,让供应链商流信息与第三方信息相互勾稽印证,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使得企业“四流”合一、信息可视化、商务协同及O2O服务成为可能,使得供应链融资这一资金“血脉”融入贯通全链条得以实现。
利率市场化骤然加速,财务供应链管理呈现财资增值和全链条融资的同步诉求。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高效打通了草根客户群与货币基金等理财资产的交易通路,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将经历存贷款利率同步急速上升到急剧波动再到长期向下均衡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企业财资管理的诉求被迅速唤起,一方面企业存款理财化急速推高银行的负债成本,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融资的定价;另一方面,由于贷款成本上升、去库存与经济换挡的多重压力,以交易关系链为基础的供应链企业群“抱团取暖”和并购重组整合升级的行动提速,2014年来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的模式创新异常活跃。
发展平台式供应链金融,多方协同建立“熟客生意”生态圈所谓“熟客生意”,是与“陌生交易”相对而言的,泛指供应链上下游B2B 或B2C之间持续稳定的“熟客”贸易活动。
“熟客生意”的互联网化是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9.8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1.8万亿,总体占比19%。
相比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网络购物占到有形商品交易总额的1%都不到(如果加上占国民经济总额约五成的服务业交易总额,比例更低)。
从图1也可以看到,B2B电子商务占比近八成。
平安银行首先倡导并一直深耕供应链金融市场,截至2014年6月末,贸易融资客户达1.3万家,融资余额超过4500亿元,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资产质量(资产不良率0.24%)。
平安银行从2006年起实施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化策略,至今走过了线上化(供应链金融1.0)、协同化(供应链金融2.0)的发展阶段。
2012年,平安银行启动了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规划开发,2014年7月橙e平台正式发布,开启供应链金融生态化(供应链金融3.0)的全新发展阶段。
在供应链金融1.0阶段,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的前身)投产了贸易融资操作系统,实现了银行内部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的自动化,以规划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作业效率,以系统支撑能力保障了前线产能的释放,同时有效防控了操作环节繁杂蕴藏的作业风险。
2009年面世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引领供应链金融进入2.0时代,这一开放性系统实现了供应链贸易双方的商流(订单)、物流合作方的物流(运单与出入库单)、银行的资金流(结算与融资)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流程衔接,有效链接起1.0阶段各参与方内部作业自动化的信息孤岛。
2.0阶段多方系统的连通、工作流程的衔接和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了内容共创、信息共享与价值培增的协同效应。
以平安银行与长城汽车2009年实现双方系统对接的紧密合作为例,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运行不到一年,贸易融资客户与融资余额均实现翻番增长,全链条客户在平安银行存款最高达到80亿元。
截至2013年末,已有超过200家核心企业4000多家上下游客户使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并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手机银行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和查看相关报表。
2014年7月,平安银行橙e平台投产,这预示着供应链金融走向“熟客生意圈”生态化经营、平台化合作新时代的到来。
橙e平台基于互联网平台,围绕供应链买卖双方的商流这一价值创造载体,与各方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展开战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物流、供应链服务公司、行业分销平台、电商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公司、商务服务代理机构(会计、审计、法务、报关等)和政府背景的生产性服务机构等等,共同为供应链“熟客”生意构筑最佳生态圈、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橙e平台上线首日,平安银行与12家平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迄今与海尔、寿光果蔬、合力中税、东方支付、维天运通等的合作已经取得明显效益。
橙e平台构建平台式供应链金融,意在实现“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与极致体验,并以这一核心能力和价值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共享多赢,其目的在于构筑“最惠待遇、开放领域、交投放量”的“自贸区”,让整个“生态圈”的各个平台合作方得以实现功能互补、客户共享、价值共创,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一方面,橙e平台推出中小型企业“在线进销存”的云服务,免费使用,零成本、快速实现供应链生意的电商化转型,至今已经成功吸纳超过十万用户,随着在线交易数据的积累,平安银行将综合考量平台用户的交易流水和线下业务等大数据分析给予主动授信,这为其他合作方创造了良好的金融能力和批量客户群。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也将采信各个战略合作平台的有效信息,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勾稽,通过企业经营“水电煤气、工资”等在线信息,通过“税票、报关单”等政务信息,多方采集信息构建网络信用评估体系和授信体系,一些典型案例如“商超发票贷”、海尔“采购自由贷”等已经取得突破,在电子政务方面已经研发推出了国内领先的多渠道政府收费平台并成功实施大型电子政务项目100多个,进而为战略合作伙伴引入金融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安银行平台式供应链金融实践2013年,平安银行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将建成具备专业化、集约化、综合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四大特色”的全功能、现代化商业银行。
在此战略部署之下,平安银行公司银行将基于长期发展供应链金融形成的领先的交易银行服务能力,以及平安集团“全牌照”的综合金融优势,逐渐向产业链整合与供应链纵深的两端延伸发展。
一是,背靠集团长期保险资金的雄厚实力和证券、信托与银行的组合投行能力,设立若干重点行业事业部,“投行+融智”支持产业链整合升级,源源不断地创造供应链金融业务机会;二是,在供应链金融3.0基础上,通过“橙e平台”提供“交易银行+融资业务”产品与服务组合,纵深服务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上游、下游经销商的下游,使更多规模偏小、数量巨大的中小微客户群得到金融支持。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设立贸易金融、离岸金融、网络金融、综合金融拓展、资产托管等产品与平台事业部,以客户为中心推行“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大力发展“云服务”和O2O服务,为客户增加便利、增益价值。
设立行业事业部,以综合金融优势优化整合产业链平安银行以“专业化、集约化、投行化”的经营思路进一步打造具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行业专营业务。
平安银行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大消费类行业,选择衣(医)、食、住、行等波动性小、市场空间大的行业设立专营事业部。
目前,平安银行已经成立或正在筹建地产金融事业部、现代物流金融事业部、能源矿产金融事业部、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医疗健康与现代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等行业专营机构,施行“综合金融服务产业链+交易银行服务供应链”的融合发展策略,以专业化的服务促进产业链整合优化。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各地分行也在同步推进当地主流行业的一行一策差异化发展策略,从顶层给予政策、预算等资源支持地方分行特色产业链的发育成长。
设立平台事业部、产品事业部:以橙e平台为基础搭建“共性平台”,支持各行业事业部和分行“应用子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