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几大写作技巧(超实用)

作文几大写作技巧(超实用)

作文困难户看过来——蒋军晶的十大作文技巧蒋军晶(著名特级教师)王荣生老师揭露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在我们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般分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的激发乃至“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

二是在写之后,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档次的修缮,有时是教师介绍批卷的感观,或解释本次作文打分的标准。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 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

有时我们有“当堂作文”一说,但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通常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导。

所以,这两年我开始走极端地教孩子“写作技巧”,孩子听得懂、记得牢、可以用的技巧,例举10个。

一、写外貌不用“有”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不太会写作的孩子写人的外貌,是用“有”和“一”来串联五官。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XX可漂亮啦。

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这段外貌描写仍有“程式化”的嫌疑,但读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写“说”怎样才能不出现“说”?换“道”,换“喊”,换“叮嘱”,这只是一种方法。

可以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

不要小看这个技巧,很多孩子小学毕业了也不清楚这个写作的“秘密”。

通过一定的训练,孩子还可以从中学会细节描写。

三、写想不出现“想”知道描写心理活动当然是作文进步的一个表现。

但很多孩子一写心理就会跳出这样的句子: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我心想”三个字有时可以去掉:“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这该怎么办呢?”融入到文章的叙述中,照样读得通,并且更简洁了。

当然,为了出点效果,可以在心理描写里适当加点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很多时候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文章的个性就没了,文章的真情实感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可能可以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具体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观察学生习作,你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

孩子写作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贾志敏老师早就强调过这个技巧。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

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

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

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

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写运动“动词”却很少。

“要动连着动”就是你要千方百计在前后多加几个动词,例如:“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

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

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

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

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

”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

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

”是不是很有节奏感?这只是10个技巧,其实我分析大量“作文困难户”的习作,提炼出了近80个技巧,我现在一点都不回避教技巧。

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四个阶段:一、写作并不神秘;二、写作需要技巧;三、写作强调个性;四、写作就是生活。

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教实用的作文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整理后的作文技巧同时会努力规避孩子的作文“程式化)。

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老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丰富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把作文写生动的三种方法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在于用具体的和大家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和大家陌生的事物,使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具体。

如朱自清大师的《春》,仅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就把春雨细密、轻盈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拟人的作用在于让所写之物更有生活气息,生命气息,可爱可感!有位同学用这样的文字来描写‚月全食‛:“月亮和太阳在捉迷藏,月亮悄悄地躲进地球背面的黑影里,太阳睁大眼睛找呀……”你看,写得多妙!一种天文现象,通过拟人手法表现出来,多形象呀!夸张。

这种修辞手法能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来某一事物的某个特征。

如“大虫见掀它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响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就是把老虎的凶猛扩大夸张了,让人对老虎的形象过目不忘。

排比。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阿,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个排比句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当然,这几种修辞手法能同时应用,生动地效果会更明显了。

如上面所举的这句,排比加比喻。

二、语言风趣、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文章中用上幽默会让人在捧腹同时感受到您得智慧才气。

如一位同学介绍自己写的字:“我的字就和我的形象一样,‘眼睛’大,‘鼻子’塌,‘嘴巴’小,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难看’。

”这比写‚我的字难看极了‛要生动得多。

又如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爸爸在家号称‘家庭妇男’,你别笑,给爸爸这顶帽子再适合不过了。

”这比直接写‚爸爸在家总干家务‛更生动。

三、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

如一位同学写《我们的班长》,开头是‚提起我们班的好班长,真是钢珠掉进铜盆里——当当响‛,一句歇后语,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再看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我叫施亚冬,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黄毛丫头’。

唉,你可别小看我,虽然我才12岁半,但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已有两年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当大队长的第一天,就让那些‘野小子’饱了‘眼福’。

‛这段话中,运用‚黄毛丫头‛、‚野小子‛等生活中的口语,把人物形象勾画得十分鲜活,让读者如见其人。

写作文不用愁,长长短短玩句子,很实用!不少同学到了高年级,还被老师批评:“句子不通顺。

意思不明确。

”明明考试造句都不犯错,怎么一到作文中就出问题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们先来看看小学生作文中句子的演变:(低年级)秋天的景色真美丽。

(中年级)秋天来了,秋风吹来,菊花露出笑脸。

(高年级)秋天轻轻走来,菊花露出可爱的笑脸,落叶铺成厚厚的地毯,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一座山。

低年级同学造句,平平稳稳,句子通顺。

中年级同学写句子,能够用上修辞手法了。

高年级的同学不仅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还能自如把句子拉长缩短。

可有的同学写着写着,总写出这类句子:杨柳刚刚绽放出新芽的嫩绿的枝条在平静如水的湖面荡来荡去。

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外形像个皮球、表面捏了花纹的包子出笼了!在春天明媚灿烂暖洋洋的阳光下,我们来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广场花园。

很多同学以为优美生动的句子就是堆砌华丽辞藻,越长越好。

以上句子是挺长的,华丽丽的形容词也很多,就是得憋着气一口气读完,让老师喘不过气来。

还有这类句子:我看到天上有一片白色的云,又看到树上小鸟在唱歌,还看到墙外的花开得很茂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