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1 请求权的理论学说2研究请求权竞合的理论13物权请求权的原理,中国法条规定4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竞合及出现的漏洞一请求权1 请求权的概念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概念是由温德沙伊德从罗马法和普通法中的“诉”的概念中发展出来的。

在德国民法中,请求权具有双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是指在获得某种特定的给付的要求。

二,德国民法第194条第1款将请求权定义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在我国民法理论中,多采用第二中定义。

2 请求权的分类在我国,对请求权的分类的认识上基本相同。

台湾王泽鉴先生认为,事实上,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中包涵两个系统。

一个系统,是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另一个系统是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系统。

前一个系统,是指具有请求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如债权,以及其他民事权利中所包括的请求权内容,如身份权中诸如抚养请求权等对外、对内的请求权。

王利明先生认为,请求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权利,也可以作为实体权利的内容。

请求权大多表现为实体权利,例如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等。

正式因为请求权可以采取独立的2形态,因而权利人可以转让、抵消、3准许延迟或免除请求权的具体内容。

但请求权也可以是后巷权利的内容,比较典型的是,债权的请求权只是债权的内容,或者说是债权的主要内容,但债权又不限于请求权。

②两位先生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中精神是一致的,将请求权分为两类,一类为请求权作为实体权利而存在,另一类为请求权作为实体权利的救济权利而存在。

杨立新先生在书中将第一类请求权称为“本权请求权”,将第二类请求权再次划分为“原权请求权”和“次生请求权”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法理上,就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而言,前一个系统(指王泽鉴先生的两个系统)的保护请求权,是民事权利本身固有的保护请求权,随着原权利的产生而产生,原权利的消灭而消灭,因此也叫做原权利的保护请求权,简称”原权请求权。

后一个系统的权利保护请求权,是基于权利被侵害而发生的权利保护请求权,不是原权利本身的权利内容,而是基于侵权行为法的规定而产生的新的请求权,是基于原权利的损害而新生的权利,因此也称作次生的权利保护请求权,简称为“次生请求权”③4在具体的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及人格权请求权等具体的请求权的类别归属上。

王利明先生认为,作为权利本身内容而存在的请求权,如债权中的请求权。

此种请求权以一定的实体法为依据,其存在不受是否有人提出主张的影响,也不受债权人是否知悉其请求权的影响。

此种请求权体现了权利人所享有的意志和利益,权利人基于此种请求权可以请求义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由于这种请求权已经包括在权利之中,是作为权能出现的,所以,这种请求权一般尽在债法中作为债权权能来考察。

其他的物权请求权,侵权请求权等王利明先生认为是实体权利派生的一种权利,是作为权利救济手段出现的。

梁慧星先生的意见于此相同。

同时杨立新先生认为,原权请求权在所有的民事权利中都存在。

次生请求权是专门为了救济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果而设立的请求权系统,是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手段。

1引自《德国民法总论》迪特尔梅迪酷斯著邵建东译2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第二版430页3引自杨立新《民法总则》人民法院出版社470页3 请求权与诉权我国的诉权学说主要有二元诉权说与一元诉权学说"我国的二元诉权说在关于诉权与作为实体民事权利的请求权的关系方面,一种观点将诉权涵义中的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视为一种请求权,其不足与缺陷,与私法诉权说与私法与公法相结合的诉权说同理;另一种观点将诉权界定为公法上的权利或宪法上的权利,从而将诉权与私法上的请求权相区别.二请求权的竞合所谓请求权竞合,是指一个自然的事件,符合不同的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要件,产生不同的请求权,而这些请求权的目的只有一个。

在传统学理上,关于请求权的竞合主要有两种理论,一是法律竞合论,二是请求权竞合论。

在这之后,有有学者提出了请求权规范竞合论的所说。

1法律竞合论法律竞合论最初是由赫尔维格将刑法上的法条竞合论引入民法领域而形成。

这一理论以刑法上的法条竞合论为基础,认为一个法律构成要件在发生的时候,如果导致多个不同的请求权同时存在,而这些请求权的目的只有一个时,实际上是一种法律竞合的现象,竞合的是法条,而不是请求权,真正的请求权只有一个。

2 请求权竞合论请求权竞合论又分为请求权自由竞合论和请求权相互影响论。

请求权自由竞合论认为,在因为同一个事实关系而发生复数的请求权,并且这些请求权的给付目的为同一时,各个请求权可以同时并存。

在成立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时效以及抵消等方面,各个请求权相互独立。

对这些竞合的请求权,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请求权进行主张,也可以就所有请求权同时主张,还可以就不同的请求权先后主张。

权利人还可以将其中一个请求权让与他人,自己保留其他的请求权,或者将请求权让与不同的他人。

但是,如果其中一个请求权获得满足,其他的请求权即随之消灭。

所谓相互影响说,是主张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形,当事人只可主张一个请求权,不得重复或同时主张复数的请求权。

但是,为克服不同请求权在管辖法院、诉讼时效、证明负担、证明标准、赔偿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给原告带来的不便和不公,允许不同的请求权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3请求权规范竞合论此学说为德国学者拉伦茨提出。

拉伦茨认为,在同一事实符合侵权责任和债务不履行责任的规定时,被害人实体上的请求权只有一个。

相互竞合的并不是请求权,而是请求权的基础。

一个法律事实,只能导致一个义务存在,一个义务只能产生一个请求权,而有数个规范作为基础的请求权,权利人只能请求一次债务。

以上几种理论学说都存在一些缺陷,法律竞合说的缺陷在于:侵权法律规范与合同法律规范是不同的法律制度,二者在举证责任、诉讼时效、赔偿范围等方面各有不同,若以合同责任优于侵权责任的原则适用法律,则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将得不到全面保护(如精神损害)。

绝对的自由请求权竞合的缺陷在于,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司法实践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由于允许权利主体转让请求权,那么当不同的权利主体分别主张自己的请求权时,法院将可能面临判决义务人重复给付的结果。

这显然违背了公平的原则,与法律的目的不符。

请求权规范竞合说的缺陷在于,虽然此理论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克服了请求权自由竞合说的缺点,吸取了请求权互相影响说之特色,在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概念与新诉讼标的理论趋于一致,但是由于请求权体系较为复杂化、庞大化,请求权在时效、法律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赔偿范围等诸多方面各不相同,在实践中很难适用。

①1三物权请求权1 物权请求权的定义1引自李涛《试论请求权竞合问题》物权请求权根源于物权的支配性和绝对性。

谢在全先生定义,物权人于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得请求回复物权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之权利,谓之物上请求权"史尚宽先生定义:排除妨害,回复物权圆满支配状态之请求权,谓之物权的请求权。

”梁慧星先生定义:“物权请求权指当物权的完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保护自己的物权而请求有义务者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王利明先生认为物权请求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当物权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时,权利人有权请求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

”广义的概念则包括占有人的占有保护请求权在内。

’”陈华彬先生定义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回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可以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钱明星先生定义物权请求权是:“物权的权利人在其权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有权对于造成妨害其权利事由发生的人请求除去其妨害。

”2 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学界向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权作用说。

也称物权说,这种观点认为物权请求权是根据物权作用产生的权利,是物权效力的具体体现。

物权请求权与物权不可分离,是非独立的权利。

依照德国民法理论的通说,物权请求权是一种附属性权利,而不是独立的权利。

因为这种权利只为保证物权的圆满状态而存在,不像其他权利那样有独立存在的目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权利完全不可以与其本权利脱离,不可以独立地转让于第三人。

2.债权说。

这种观点认为,物权请求权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请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因而在性质上属于债权,应适用债法的有关规定。

3.准债权说。

这种观点认为,物权请求权并非物权本身,而是一种独立的权利,其内容类似于债权但又非纯粹的债权,因为其产生、移转、消灭等均与物权本身密切相关,因此它是一种非纯粹的债权,只能称之为准用债权规定的权利。

日本民法理论的通说则认为,物权请求权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但并非是一种纯粹的债权。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物权请求权是物权效力的表现之一,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

大陆学者也多认为,物权请求权既不同于债权,也不同于物权,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

此外,还有关于物权请求权性质的诸学说,例如“非纯粹债权说”、“物权效力所生请求权说”,“物权派生请求权说”、“所有权动的现象说”等等。

3 物权请求权的分类权利类型的划分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依据物权请求权声“生的基础权利划分,可以分为所有权之物权请求权与他物权之请求权,他物权之物权请求权又可以划分为用益物权之物权请求权与担保物权之物权请求权。

我国《物权法》在物权的保护一章中规定了物权确认请求权(第33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返还原物请求权(第34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第35条: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恢复原状请求权(第36条: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8损害赔偿请求权(第37条: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

四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竞合及出现的漏洞(一)物权请求权与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一方物权占有另一方的财产、妨害或将要妨害他人行使所有权,将产生物权请求权。

可以看出,物权请求权产生的前提是具有侵权行为,这就同时产生了基于侵权的请求权。

但由于物权保护的重要性,物权请求权获得了独立于侵权行为请求权的地位。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使用过错责任的不同。

除特殊的几个外,一般的侵权行为请求权都必须使用过错责任原则。

但物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决定了物权请求权并不适用过错原则。

2 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不同。

侵权请求权皆适用诉讼时效,只是时间长短不同。

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3 责任构成要件不同。

承担侵权责任需要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现有财产的损害,但物权请求权并不都以这一要件为前提,例如行使物权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