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整体介绍(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整体介绍(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自己
国家和社 会

他人和 集体
世界
(三)整体框架
七年级上册
成长的节拍
友谊的天空
友谊与 成长同行 交友的智慧
师长情谊
生命的思考
中学时代
师生之间
探问生命
学习新天地
亲情之爱
珍视生命 绽放 生命之花
发现自己
七年级下册 做情绪 情感的主人 揭开 情绪的面纱 品出 情感的滋味 在集体 中成长 走进 法治天地 法律 在我们身边 法律 伴我们成长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髓融入在教材 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力的材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 表达; • 还在“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活动设计 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透。比如:“学 习伴成长”。
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
• 一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 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 二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 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一些重要修改:
•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 去的一条增至三条)。 •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 采取专册的安排;全套教材中有专册, 有专门单元和课的安排,更有大量渗 透)。 •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 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学会理性利用现代 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 特殊价值。 •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 优化教学过程。 •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 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新教材编写启动
• 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 正式启动。自始至终: • 教育部领导及相关部门直接领导。 • 中央领导直接关怀和指导。 • 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 • 教育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 心理学等学科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 • 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大力配合。
青春时光
青春的邀约
“我”和 “我们”
共奏 和谐乐章 美好 集体有我在
青春的心弦
青春的证明
八年级上册 走进 遵守 维护 践行
公共生活
我们公共规则Biblioteka 秩序与规则公共利益
我们
公共精神
学会共处
的公共生活
公共 生活新平台
的公共利益
心系 公共利益
与规则同行
共同行动
心中有法
八年级下册
维护 宪法权威 我是 中国公民 捍卫 宪法尊严 理解 权利义务 公民权利 人民 当家作主 我国 基本制度 我国 国家结构 崇尚 法治精神 尊重 自由平等 维护 公平正义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世界 国家 社会 学校

一些重要修改:
•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 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这一内容要求 。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 会公正”,“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些重要修改:
二、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党的要求、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 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 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 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 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专题、有渗透,显 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一些重要修改:
•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 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 突出全球意识。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 德的意识和能力 ”。 • 增加 “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 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 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 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首先,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 、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 •其次,有机融整情感态度、行动能 力、知识学习与认知发展。 •再次,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 设课程,它与学校日常德育,党、团、少 先队组织教育共同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 育工作路径。 • 它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 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的改变,影 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 • 整个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 向价值教育。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 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与发展的规律。 • 价值学习是在一个人原有价值系统基础上增殖 地获取、创建和生长过程。 • 特别需要联系个体经验,具体地、以问题为中 心的学习。 • 通过特殊性的知识学习和具体价值的运用,联 结核心的价值原则。这是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 过程。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新课标解读 与 新教材介绍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四、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 2006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我们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底形成了初 步的修订稿。 • 2011年4月基本定稿。期间,做了大量文献 研究、一线深度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 • 此后,经过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及其 整体构建”这一教育部领导亲抓的项目研究 结果的参考、吸收,又做了进一步调整并定 稿。 • 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