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理性至上⏹巴罗克文学:与感觉论思潮相通⏹清教徒文学:革命的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名称由来⏹产生背景⏹哲学基础:唯理主义⏹思想特征:①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②宣扬理性③批判上层,揭露弊端④继承古希腊的悲剧传统⏹艺术特征:①从古代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②严格的规范:“三一律”③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④人物塑造类型化⏹代表作家古典主义文学⏹之所以称古典主义,是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
自文艺复兴后,欧洲思潮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向往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这种热情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对17世纪的学者来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中,那种对形式和理性的强调,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
换言之,在当时那个分崩离析的世界,他们感兴趣的是古典文化井井有条的理性。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侧重于古希腊,那么古典主义则侧重于古罗马。
产生背景⏹文艺复兴的科学研究精神创造了一大批知识巨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笛卡尔、帕斯卡等等,他们所发现的“定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同时,他们也影响了17世纪的时代精神,即:将宇宙视为一个组织完好的理性世界的精神。
对物质世界规律的探求,逐步转向对人类社会普遍原则的探求,“情感”让位给“理性”,这也客观影响了一代文风。
唯理主义⏹勒内·笛卡尔: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方法论》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心灵情感论》主张意志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情感.我思故我在⏹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即良知,它先于感性而存在,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明辨是非。
代表作家⏹皮埃尔•高乃依:庄严崇高⏹让•拉辛⏹让•德•拉封丹:《寓言诗》:动物教化人⏹尼古拉•布瓦洛《熙德》:理智战胜情感⏹堂•罗德可克—熙德(将军,首领)⏹堂•狄哀格(罗德可克之父)⏹堂•高迈斯(施曼娜之父)⏹施曼娜:心灵彷徨得到了细致的呈现《安德洛玛刻》⏹安德洛玛刻:临危镇定,理智清醒,成为城邦统治者。
⏹国王庇吕斯(被杀)⏹特使奥莱斯特(疯狂)⏹斯巴达公主爱尔米奥娜(自杀)费德尔⏹雅典国王继后费德尔⏹国王前妻之子希波吕希斯⏹国王忒修斯⏹作者在序言中说,费德尔是个“既非完全有罪,亦非完全无罪”的人物。
说她“有罪”,因为她乱伦的情感是悲剧的根源,说她“无罪”,因为是维纳斯为报复她的母亲而使她产生了这种罪恶的感情,人无力左右。
⏹事实上,神的因素在剧中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神秘的非理性的力量——疯狂情感,所具有的毁灭力和破坏力。
(非正面情绪如嫉妒等等)⏹费德尔的悲剧不仅在于她被危险的激情所控制,而且在于她清醒地认识到了激情的毁灭性,而一切解脱的努力都归于枉然。
⏹对于费德尔怜悯自己又鄙夷自己的尴尬心态,剧本做了细致的、相当深刻的描述。
拉辛创作特点⏹善于刻画女性心理和思想发展过程⏹将“三一律”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如果说高乃依力图把荣誉感和责任感描写为崇高情感的话,那么拉辛的作品里,崇高情感很罕见,在多数情况下,激情和欲望是悲剧的根源。
⏹沿袭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挖掘更为本质的悲剧元素。
艺术特色⏹讲故事的天才⏹诗句节奏分明,音韵浑然一体⏹倾注了作者的情感,抒情意味浓郁。
《诗的艺术》⏹全书用亚历山大诗体写成,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总论,叙述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第二章论“次要”的诗类,如牧歌、颂歌、悲歌等。
第三章论“主要”的诗体,如悲剧、史剧等。
第四章对作家提出一些道德修养上的忠告。
⏹他认为“理性”是艺术的最高价值,他把模仿“自然”作为文艺的基本任务,此处的自然指自然人性。
⏹他按照封建等级观念,把文学体裁分成等级,肯定史诗、悲剧是高级的,而认定喜剧是低级的,至于寓言、闹剧等民间体裁更被排斥在外。
⏹他力主效仿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认为古代作品已经达到尽善尽美,模仿古人是成功的捷径。
古今之争⏹古典主义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一次挑战。
⏹沙尔•贝洛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禁锢。
布瓦洛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
这场争论直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巴罗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
⏹它拒绝严格的理性原则,拒绝接受古典主义规则,风格夸张,语言雕琢,追求怪异。
⏹在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成复杂感和丰富感,为此,它常常把生活的偶然性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巴罗克文学⏹意大利“马里诺诗派”:《阿多尼斯》⏹西班牙“贡戈拉主义(夸饰主义)”:《孤独》⏹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人生如梦》⏹对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对十九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非理性理解和描绘,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人生如梦》清教徒⏹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称。
清教徒反对国教铺张豪华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敌视戏剧娱乐活动,提倡勤俭节约,以利资本积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这场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斗争主要在保王的国教与革命的清教之间展开。
主要作家⏹约翰•班扬弥尔顿天路历程⏹班扬的《天路历程》同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起并列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离开“毁灭城”——路遇“圆通先生”和“固执先生”——“消沉泥沼”——“怀疑城堡”——“死亡之河”——“天国城”⏹“名利场”成为广为人知的片段《名利场》V a n i t y F a i r政论文⏹《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偶像破坏者》⏹《为英国人民声辩》⏹《再为英国人民声辩》弥尔顿《失乐园》⏹《失乐园》(1667)长约一万行,分十二卷,故事取自《旧约》。
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
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
他这时已无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
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
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
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
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
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撒旦(作为反抗者的形象)⏹战场上虽然失利,怕什么?这不可征服的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一种永不屈膝,永不投降的意志——却都未丧失。
⏹他们发出了怒吼,并用手中的枪,在他们盾牌上,敲出猛烈的声响,愤愤然向头上的天穹挑战。
《复乐园》⏹《复乐园》(1671)四卷,根据《新约·路加福音》描述耶稣被诱惑的故事。
耶稣在约旦河畔由圣徒约翰施洗后,准备公开布道,这时圣灵引他到荒郊,先要给他一次考验。
这考验就是撒旦对他的引诱。
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引诱耶稣,都遭到拒绝。
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稣放在耶路撒冷的庙宇的顶上,他也毫不畏惧。
后来天使们把他接下来,认为他胜利地经受了考验,于是他开始布道,替人类恢复乐园。
《失乐园》与《复乐园》⏹在题材上并无联系,主题上密切相关。
⏹两部史诗要说明的都是生活的引诱,真正的英雄品质和内心的乐园问题。
⏹《失乐园》说明信仰不坚、理性受情欲支配而不能抵制诱惑,最终失去乐园。
《复乐园》歌颂理性战胜情欲,强调依靠信仰而复得灵魂的乐园。
⏹诗中歌颂耶稣体现的坚定意志和真正的英雄品质,同时批判古典史诗中追求感官享乐、世俗荣誉、财富、权利和学问等异教英雄模式,肯定基督教品质高于异教理想。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
参孙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卖给非利士敌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给敌人推磨。
一个节日,非利士人庆祝对参孙的胜利;参孙痛苦万分,这时他父亲劝他和解,大利拉的忏悔更给他以刺激,敌人赫拉发对他威胁和侮辱,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战斗精神。
在敌人威逼他表演武艺之后,他撼倒了演武大厦的支柱,整个大厦坝塌,他和敌人同归于尽。
思考题⏹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复兴古代文化”有何不同?⏹谈谈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异同。
⏹谈谈你对巴罗克文学的看法。
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相同点:都强调理性至上,强调克制。
用理性战胜情感,战胜诱惑。
⏹不同点:古典主义强调政治理性,拥护王权,从古典文学中提取题材;清教徒文学强调宗教理性,反对王权,认为基督教品质高于异教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