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模施工专项方案

爬模施工专项方案

7重大专项(空心高墩爬模)工程施工方案7.1空心高墩爬模施工方案特大桥主墩墩身为双肢变截面矩形空心墩,墩身最高达 143m,施工难度大,且处于整个项目工期的关键线路,直接影响着工期目标的实现。

经过项目部认真细致研究后,确定采用爬模法施工。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7.1.1模板组成空心高墩采用定制悬臂模板作为墩身外模及工作平台,墩柱的内模由工地自制及自行支模。

⑴墩柱外表面的悬臂模板施工(以下将悬臂模板施工简称为吊爬)自承台座开始 ,即施工始于沉台顶面。

每墩有外侧横桥向面的垂直吊爬,将这两墩之间横桥向面的垂直吊爬组成一个类似于内筒的整体工作平台,单面整体吊爬。

所有的吊爬面都是一经安装就可一直吊爬升到墩顶。

全墩模板的变化与使用参照(模板使用流程图)对于下不同墩 CB240悬臂架的通用性,只需相应的模板进行调换即可满足要求,CB240悬臂架的拼装不做任何变动,⑵墩的浇筑施工方法第一次浇筑使用的模板已经是悬臂模板施工的专用模板。

在这第一次浇筑前注意要在模板的规定位置安装悬臂模板施工专用的爬锥等预埋件,供悬臂支架的安装,并直接采用对拉螺栓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

在完成第一次浇筑之后可安装悬臂支架 ,进入正常的悬臂模板施工 ,进行第二次 ,第三次⋯⋯浇筑。

CB240悬臂架组成CB240悬臂架布置CB240悬臂架爬升施工示意图CB240悬臂架施工顺序第一步CB240悬臂架施工顺序第二步CB240悬臂架施工顺序第三步⑶内筒吊爬施工内筒整体吊爬操作,必须提供安全可靠的平台。

平台的提升可以由工地上的塔吊完成,也可以由手拉葫芦来完成:在待提升的整体平台四角恰当位置布置四只手拉葫芦,由人力拉动 4只手拉葫芦 ,手拉葫芦一头钩在筒内平台设置的吊耳上,要求 4只手拉葫芦的拉动步伐整齐统一。

横桥向设两榀承重单元 ,各榀承重单元支承在两个顺桥向对称设置的特制支座上 ,支座坐落在锚定总成上。

锚定总成由爬锥、受力螺栓及一次性、不可周转的埋件板和高强螺杆组成。

支座的上部呈斜开放 ,有利于平台横梁和牛腿的准确就位。

承重单元上搭设木方和跳板,跳板的上方设置垂直支撑,以便形成一个物料平台。

这样,在双墩之间设置三层平台 :第一层是物料平台 ,供操作人员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操作 ,允许均匀分散堆放一些施工器材(但要求控制在规定重量范围之内) ;第二层是主平台 ,供操作人员移动模板、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等 ;第三层则供作业人员拆除下层的支座与爬锥之用。

筒内的模板悬挂在物料平台下方设置的双槽钢横梁上 ,借助滚轮机构可以方便后移 ,以利于模板的清理和涂刷脱模剂。

CB-240悬臂模板施工 (单面墙体爬升模板 CB-240)用于高墩结构的模板施工,施工简单、迅速,经济,混凝土表面光洁。

悬臂模板有不少独特的优点:①支架、模板及施工荷载全部由预埋件总成承担,不需另搭脚手架,适于高空作业。

②模板部分可整体后移 600mm。

③利用锚固装置使模板与混凝土墙面贴紧 ,防止漏浆及错台。

④借助调节螺杆机构,模板可相对支架作上下调节,使用灵活。

⑤悬臂支架设有斜撑,可方便地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后倾最大角度能达到30°。

⑥各连接件标准化,通用性强。

⑦模板下部设吊平台,可用于埋件的拆除及混凝土表面处理。

⑷内脚手平台内脚手平台架由φ50mm钢管脚手架搭设而成。

横向排距 0.4m,纵距 1.0m,横杆间距 1.5m,并设一定剪刀撑。

内脚手平台随墩身施工高度的增高而接高脚手架。

内脚手架不仅作为操作平台,而且还作为墩身隔板的支撑架。

平台脚手架先支撑于实心段内顶面,接近空心墩隔板时开始调整内脚手平台标高,使内脚手平台标高与隔板底标高一致,并将内脚手平台作为隔板底模用。

待隔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时拆除隔板底模平台及脚架,将脚架倒用到隔板上,继续作为内脚架平台使用,加快材料的周转。

悬臂模板如下图:⑸提升设备模板、外移架、钢筋等的提升均采用塔吊提升,必要时采用手拉葫芦配合。

7.1.2模板组装⑴测量定位:复核墩中心,使用全站仪定出桥墩中心,并反复复核确认无误后,做为翻模施工的依据。

⑵搭设平台支架:根据墩中心位置,利用脚手杆搭设支架,支架保持水平,其高度应能满足钢筋接长需要。

⑷塔吊安装。

施 工塔吊基础,根据厂家提供的 安装指导书进行安装。

随着墩身施 工的 不断 加高,每隔一定高度设置附墙杆,将塔吊与墩身联结成一体,确保塔吊的 刚度和 稳定性。

⑷模板组装。

桥墩模板分为内模及外模,模板由塔吊吊装。

外模操作平台在模板组装前现 场拼接。

根据桥墩中心点,内外模板涂刷脱模剂后按数量及顺序各自进行拼装, 相邻模板之间夹橡胶条,以防止漏浆。

内外模板分别用螺栓联结紧密,内模用槽 钢围带加固,内外模板通过φ22拉杆对拉,拉杆上套 PVC 管,以便拉杆的 回收 倒用。

内外模间加撑木以保证壁厚要求。

模板组装精度见表7.3。

表 7.3模板组装精度表序号 内容精度要求 ±2mm<4/1000 1 2 3 45中心误差 水平高差 截面尺寸 水平接缝 竖向接缝D <D+5mm D <d-5mm外 内<1mm <1mm⑸模板检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 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 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 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 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 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 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 有效压头。

通过理论和 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1/2F=0.22γct0ββV1 2F=γcH2式中 F------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 最大侧压力( KN/m ) 3γc------混凝土的 重力密度( kN/m )取 25 kN/m 3t0------ 新浇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t=200/(T+15)计算; t=200/(25+15)=5T------混凝土的 温度(°)取 25°V------混凝土的 浇灌速度( m/h );取 2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 总高度(m );取 4.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 1;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 30mm 时,取 0.85;50— 90mm时,取 1;110— 150mm 时,取 1.15。

取 1F=0.22γct0ββV1/2 1 2 =0.22x25x5x1x1x2 1/2 =38.9kN/m 2F= γcH2=25x4.5=112.5kN/ m2取二者中的 较小值, F=38.9kN/ m 作为模板侧压力的 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2凝土产生的 水平载荷标准值 4 kN/ m ,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 1.2和 1.4,则作用于模板的 总荷载设计值为:2q=38.9x1.2+4x1.4=52.3 kN/ m 面板验算 强度验算选面板区格中三面固结、一面简支的 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见图如下:;查手册附录二表 2-19,得内力计算系数K M0.06, K M0.055, K M 0.0227, K M0.0168, K w 0.0016。

0 y0 xyx取 1mm 宽的 板条作为计算单元,荷载为: q 0.07 1 0.07N / mm1求支座弯矩:1 2 面板的 截面系数: = x1x6 =6mm 362 2M max W =514.5/6=85.75N/mm < f =215 N/mmm应力:故满足要求求跨中弯矩:钢板的 泊松比 v 0.3,故需换算2 2应力: M max W =237.8/6=39.6N/mm < f =215 N/mm m故满足要求2其中: f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取 215N/mmm 5E-弹性模量,钢材取 2.1x10 N/mm 2挠度验算:q l 4 1maxK w B 0式中 B -------- 为构件的 刚度;面板边 -边距 310MM. 竖肋验算:竖肋采用 [8钢,中心间距为 L=350MM ;竖肋可以看成为支撑在横向大肋上两 端带悬臂的 两跨连续梁。

支撑简图如下:竖肋上的 荷载为: q2= 0.07N/mm槽钢的 参数 高度 H=80mm ; 截面宽度 B=43mm ; 翼缘厚度 tf=8mm ; 腹板厚度 tw=5mm ; 中和轴距离 z0=14.3mm ; 截面面积 A=1024mm2; 惯性矩 Ix=1013000mm4; 截面模量 Wx=25325mm3; 回转半径 ix=31.5mm ; 强度验算1 22最大弯矩 M max 应力: q L =0.125x0.07 x900 =7087N?mm2 87087/25325=0.27< f 满足要求 m挠度验算: 悬臂部分挠度:44 5 4=0.07x350 /(8x2.1x10 x10.13x10 )=0.06mm<[ω]=0.75mm8EIq l 2 1跨中部分挠度 42q l2 2(5 24 ) /384EI4254=0.07x1200 x(5-24x0.25 )/(384x2.1x10 x10.13x10 )=1.25mm<[ω]=3mm [ω]-容许挠度, l 2 400,l 1200mm 2 λ-悬臂部分长度与跨中部分长度之比, w=0.35+0.497=0.847mm<3mm 满足施 工对模板质量的 要求。

7.1.3钢筋安装及灌注砼l 1 l 组合挠度为:2⑴利用塔吊吊钢筋,按设计规范要求施 工接头,主筋直径大于 20mm 的 采用 直螺纹套筒连接,同时准确放置各种预埋件。

⑵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泵 管由墩内串入,并不断接高。

⑶优化砼配合比。

在满足泵送条件下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其弹性模量也须 满足规范要求。

⑷砼灌注要对称分层进行,一般以层厚不超过 30cm为宜。

捣固要密实,不能漏捣、重捣和捣固过深,捣固棒不接触模板,捣固时不许错动预埋件位置。

待砼终凝后,及时对砼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⑸模板爬升模板采用塔吊吊升,手动葫芦配合翻动内模。

模板每翻动一次 4.5m,同时接高内脚架平台。

⑹墩身养护模板拆模后,由上而下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润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 天。

7.1.4空心薄壁墩线形控制高墩线形控制是高墩施工的重中之重,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高墩的受力和线形的平顺度,所以必须严格控制。

线形控制主要通过测量来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中心定位测量、高程测量、垂直度测量。

⑴定位测量采用三维坐标控制法。

每个墩台施工前,先由测量班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后、模板翻升前,在混凝土面上进行复测定位。

⑵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法,每吊升一次检验一次高程,其高程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墩顶最后一次必须控制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