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概况
目前气测解释图版共有8种,常用的主要有皮克斯勒、双对数、气体评价法、 轻烃比率、正规化、三角形 6种。
皮克斯勒
双对数
气体评价法
轻烃比率
正规化
三角形
概况
地化图版
概况
近年主探区录井气测解释图版适应性现状
探区 腹部
区块 层位
滴西
C、J、 K
皮克斯勒 √
双对数 √
气测解释图版符合情况 轻烃比率 三角形 气体评价法
出入口密度 出入口温度 出入口电导
出口排量 池体积
大钩位置 大钩悬重 转盘扭矩 转盘转速 立管压力 泵冲速 套管压力
热解分析 QFT OFA
荧光光谱 热解气相色谱
罐顶气
派生参数
井深、钻压、钻时、ECD、dc指数、Sigma指数、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 入口排量、钻头压降、钻头水马力、CH、WH、BH、双对数等
含油性、储油物性、岩-电关系等资料。
⑶ 开发阶段的检查井则根据取心目的而定。如注水开发井,为了查明注水效果,
常在水淹区布置取心。 ⑷ 特殊目的取心井,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如:
▲ 为了解断层情况,取心井应穿过断层; ▲ 为了解决地层岩性、地层时代 临时决定取心等。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 录井间距:每米记录一次 ▲ 目的层:0.5~0.25米一次 ▲ 取芯井段:0.25米一次
钻时/min 0 5 10 15 20 25 3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换钻头
1600
井深 (m)
钻时曲线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1、影响钻时的因素—5个方面
钻时录井
⑴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松软地层较硬地层钻时低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岩心录井
1、取心井段的确定
取心成本高、钻速慢、技术复杂,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能布置很多取心井。在确 定取心井段时应遵循以下4条原则:
⑴ 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⑵ 勘探阶段取心应注意点面结合(少数井或分段取芯),以获得全区地层、构造、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二、综合录井技术 三、地化录井技术 四、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
▲
▲
▲
▲
钻岩岩钻荧
时心屑井光
录录录液录
井井井性井
能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钻时录井
钻时--每钻进单位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 间,单位min/m。
×
×
×
正规化 √
车排子
C
√
≈
×
×
×
西北缘 红山嘴 C、T
×
×
×
×
×
乌35井
P
√
√
√
J
√
×
√
√
√
×
北三台
T
×
√
×
×
×
×
准东
P
√
√
×
×
√
×Leabharlann 彩南J√√
×
√
×
×
霍玛吐 E、K
≈
≈
×
×
×
×
南缘
试32层 符合
9
9
4
4
5
4
随着地质目标的日益复杂,在很多区块基于数学关系建立的图版个别已不适 用,尤其是南缘的解释分辨率还不到30%。
概况
解释与评价技术
气测:
1.气测绝对异常值、组份 2.气测曲线异常形态 3.气测解释图版(皮克斯勒、双对数、三角形、轻烃比值法)
地化:
常规 地质:
1.热解、QFT、三维荧光含油气参数 2.地化谱图形态 3.热解气相色谱峰值、峰型、基线形态 4、核磁、P-K参数值 5、图版
1.岩性、孔缝洞。。。。。 2. 含油级别 3.钻井液参数
▲ 对于非碎屑岩地层,利用钻时曲线 可以判断缝洞发育井段--钻时突然加快, 钻具放空等。
★ 注意:同一岩类,随埋深和胶结程度等不同,反映在钻时曲线上也各不相同。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岩心录井
岩心--在钻井过程中用取心工具取出的井下岩石。 是最直观、最可靠的第一性地质资料。
●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 ▲ 古生物特征; ▲ 确定地层时代; ▲ 进行地层对比; ▲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 检查开发效果, 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钻时录井
② 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 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 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钻时录井
其他条件不变时,钻时的变化可反映岩性的差别:
▲ 疏松含油砂岩钻时最快 ▲ 普通砂岩较快 ▲ 泥岩、灰岩较慢 ▲ 玄武岩、花岗岩最慢
⑵ 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 刮刀钻头;牙轮钻头;PDC钻头
⑶ 钻井措施与方式— 钻压大、转速快时,钻时低; 涡轮钻较旋转钻钻时低
⑷ 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低粘度、低密度、排量大时钻进快,钻时低。
⑸ 人为因素的影响--司钻的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等等。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钻时曲线的应用
① 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井
部分综合录井 部分地化录井
数据传输适时化 资料记录数字化 地化录井成熟深化 全面使用综合录井 常规地质录井精细
技 术 含
量
常规地质录井
常规地质录井
8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
目前
概况
录井采集项目
录井方法
常规录井
气测录井 钻井液录井 工程录井
地化录井
测量参数
钻时 岩屑 岩心 荧光 钻井液性能
总烃 组份 H2S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促进了录井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发展为集地质、气测、 地化、钻井工程为一体的综合录井技术,基本上实现了油 气钻探过程中信息采集、处理、综合解释及信息传输全部 自动化,对油气钻探过程全面监控。
概况
录井技术发展趋势
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由人工向数字发展;
录
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2020年8月31日
提
纲
●概况 ●录井技术介绍 ●资料应用问题讨论
2020年8月31日
概况
录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 直接获取油气钻探过程中的第一性资料,是发现,评价油 气藏和科学优化钻井的重要手段。
录井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始 录井方法主要依靠采集、描述岩屑、确定地层岩心和层位、 监测岩屑和钻井液中油气显示来判断油气层。
⑴ 取心资料收集 ⑵ 丈量“顶空、底空” ⑶ 岩心出筒 ⑷ 岩心丈量 ⑸ 计算岩心收获率 ⑹ 岩心编号
岩心录井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