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试行)一、总则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
为了切实做好该项工作,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组织管理1.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其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宏观指导,讨论通过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原则问题。
2.教务处做为该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拟订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章制度;(2)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总结;(3)组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申报、审核、奖励和编辑出版优秀毕业论文集等工作。
3. 学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批准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2)审核指导教师的资格;(3)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4)协调解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联系就业的矛盾;(5)批准专业答辩委员会的组成;(6)学院审核答辩成绩;(7)对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总结。
4.专业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教师对选题进行论证;(2)安排指导教师;(3)确定工作的具体进度;(4)检查、督促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与指导;(5)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6)收集、整理、汇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资料并存档。
三、总体进度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分选题、写作或设计、答辩等三个阶段。
2、原则上在第七学期开学初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定题;期中完成开题;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及答辩。
个别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安排需要调整的,提前一个学期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鼓励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工作。
3.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期,各学院应对本单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后期,教务处将会同有关人员对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
5. 各学院应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在答辩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将成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统计表和汇总表及时报教务处。
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和专业知识覆盖面,应当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选题力求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也可以选择从实际中提炼出的题目。
(3)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和综合训练要求。
2. 选题的一般要求(1)选题类型可多样化。
选题类型分为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优秀毕业创作作品及创作体会等,原则上以论文、设计为主。
自然科学类论文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类、综合研究类、应用研究类;设计一般可分为工程类、装备装置类、产品类、软件类。
特殊专业可采用与专业相关的优秀毕业创作作品及创作体会。
由于各类专业性质不同,选题可有所侧重。
(2)原则上每生一题。
以课题组为单位,可以多人一题,但同题不同文,每名学生必须对总体方案全面了解,并且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3)题目难度、份量要适当,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工程设计类课题,要对制图量提出要求,应注意加强使用现代工程设计手段——CAD的内容。
(5)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认定,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直接参加答辩。
3.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由指导教师提出,指导教师要填写《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表》。
学生可在公布的题目中自由选题。
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的水平等情况进行搭配分组。
题目也可由学生在实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行提出,直接填写开题报告,报专业批准。
专业(教研室)应组织有关教师对所有题目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可行性进行审查,由学院批准后,统一向学生公布。
确定题目名单后,在第六学期末或毕业论文(设计)开始的前一周向学生下达。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汇总,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后两周内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一览表》报教务处。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特殊情况需改变题目者,需经学院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 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中级职称及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实验技术人员担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承担在研项目的助教、实验师也可以担任;此外的教师,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聘请或委托校内研究所、设计院或外单位(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担任指导工作,需经学院同意,报教务处备案。
2. 指导人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一般不超过8人。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在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时,可以聘任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作为副指导,可以适当地增加指导学生的数量;指导教师有省部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所指导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也可以适当地增加指导学生的数量。
3.指导工作要求(1)做好指导准备工作题目落实后,指导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应尽早通知学生,指导他们在毕业实习(调查)中,收集有关资料,拟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初步方案。
(2)指导教师要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提出量化要求,及时填写开题报告,做好开题事宜。
(3)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指导教师要保证对每位学生现场指导的时间,并对学生进行考勤。
(4)指导教师因公、事、病请假,应征得专业(教研室)主任同意后,委托其他教师临时代为指导。
请假按我校人事处有关规定执行。
请假三周以上者,院(专业)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并报教务处备案。
(5)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肃、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独立工作能力;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综合训练;经常检查督促,积极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防止包办代替,放任自流,单纯追求出成果等现象的发生。
(6)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应向答辩委员会提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应用价值的评定意见(写出评语)。
(8)为调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积极性,学院要鼓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认真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并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在此基础上评选校级优秀指导教师。
六、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应认真填写《延边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并在选题结束三周内把开题报告提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2.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查阅相关文献,文献(中文文献、外文文献)总量不少于10篇。
论文字数:文科一般不低于6000字,理科一般不低于5000字,毕业设计说明书一般不低于8000字,个别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创作体会一般不低于3000字。
3.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
4. 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等。
因病、事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请假超过全过程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不计成绩。
擅自离开或请假逾期者,作旷课论处(旷课一天按5学时计)。
旷课时间超过全过程时间的四分之一者,其成绩为不及格。
5. 严禁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抄袭、代作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涉及抄袭与被抄袭、代作与被代作、弄虚作假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均按不及格处理。
七、答辩和成绩评定1.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前,学院应组织各专业开展预审工作,质量不达标,预审不合格的不能按期答辩,限期1-2个月进行整改。
符合要求后,再申请答辩。
2.答辩前,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各专业成立答辩委员会,并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类型,组成若干答辩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
(1)专业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五名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两名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答辩委员会成员主要为专业教师,也可聘请相关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师以及校外人员参加。
专业答辩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各专业主任担任。
(2)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本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由不少于三名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组成。
原则上答辩小组组长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
3. 答辩前,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按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中外文摘要、目录、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谢辞等按顺序装订成册,连同开题报告、图纸等放入毕业论文(设计)袋,并将计算书、实验报告、可执行程序及源程序、翻译稿、文献资料等论文(设计)材料一并送交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须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
4.指导教师依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价表》的评分标准,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审,给出成绩,并在《延边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材料》上填写评语,评语不少于100字,并将其在学生参加答辩前提交至专业答辩委员会。
5. 指导教师应在答辩前两天将毕业论文(设计)交还学生,并对答辩准备进行指导。
学生按专业答辩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答辩日程进行答辩。
6.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开始前,应及时向学生正式公布专业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日程和地点。
学生答辩时,应向专业答辩小组汇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取得的成果、研究工作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专业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内容为课题的关键问题和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及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