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生殖细胞(2014)

1-生殖细胞(2014)


(三)两栖类生殖细胞的起源
蛙受精的合子中生 殖质成分靠近植物 极。
桑椹胚内胚层区 里含有生殖质的 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原肠胚形成启动 时,靠近囊胚腔底 面的原始生殖细胞。
(附)马蛔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马蛔虫的胚胎的第一次卵裂与赤道面平行,受精卵的 动物半球和植物半球分开。 ◆在前 4 次卵裂过程中,动物极分裂球中染色体的两端 在细胞分裂前裂解成为碎片,只有未裂解的染色体部分 能保存下来。这一现象称为染色体削减。
生殖细胞发生也称为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是
雌雄配子形成的过程,包括:(1)原生殖细胞的形成和 迁移;(2)性别的决定与分化;(3)精子和卵子的发 生等事件。
精子
卵子
第一节 生殖质与原生殖细胞
一、生殖质与生殖细胞的起源
二、原生殖细胞的迁移
一、生殖质与生殖细胞的起源
从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的细胞为什么有的成为体细胞,有的 成为生殖细胞呢?这与生殖质有关。
(一)线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原始生殖细胞Z2和Z3
线虫受精卵通过卵裂在第 4 次卵裂结束时,便产生了生殖 细胞谱系,所有的生殖细胞都来自 P4分裂球。经过4 次分 裂后,含有P颗粒的P4卵裂球是生殖细胞系的始祖细胞。
(一)线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P颗粒在受精过程和第一次卵裂过程中的不对称定位
(一)线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只有最靠近植物极的细胞不发生染色体削减,发育成生 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削减的细胞形成体细胞。
(附)马蛔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将马蛔虫卵子在第一次卵裂前进行短时离心,这种处 理改变了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方向。所生产的两个分裂球 都应含有植物极的部分细胞质 ,结果两个卵裂球都不发 生染色体削减。 ◆但随后的一次卵裂沿与动植物极轴垂直的方向进行, 所产生的两个动物极的卵裂球发生染色体削减,而两个 植物极卵裂球则不发生染色体削减。 结论:植物极细胞质含有某种因子可以保护细胞核不发 生染色体削减和决定生殖细胞。
输精管 睾丸网 生精小管(一)精子 Nhomakorabea生的场所
人类生精小管与睾丸间质
牛蛙精巢切片
鲤鱼精巢切片
(二)精子发生的过程
PGCs 抵达雄性胚胎的生殖嵴之后经有丝分 裂产生A1型精原细胞,然后停留在G1 期直 到性成熟时再分裂产生一个 A1 细胞和一个 A2型细胞,A2型精原细胞分裂产生A3 型细 胞, A3 型产生 A4 型。 A4 型精原细胞有三种 命运:自我更新形成另一个精原细胞 A4 、 细胞凋亡、过渡型精原细胞,过渡型精原细 胞分裂形成精原细胞 B ,精原细胞 B 有丝分 裂产生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 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 胞经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精子细 胞通过进一步分化形成成熟精子。
鱼类PGCs来源于内胚层含有生殖质 ,主动迁移至脏壁中胚 层,然后被动迁移到生殖嵴。
第二节 精子的发生 (spermiogenesis)
一、精子发生 二、精子形成 三 、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 四 、精子结构
精子发生: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到精原细胞,
再发育至精子成熟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
一 、 精子发生
(三)精子发生与附属细胞的关系
间质细胞的作用:将胆固醇转为睾酮
二、 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
从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的分化过程称为精子形成。
第一步,由高尔基体在精核 上端形成帽子状的顶体;
第二步,由中心粒产生精子 鞭毛,线粒体整合入鞭毛, 负责精子的运动; 第三步,染色质凝缩和精核 重构
(三)两栖类生殖细胞的起源
两栖类生殖质位于靠近植物极一端皮层的卵黄团区域。 nanos和vasa的同源物定位在该生殖质中。
(三)两栖类生殖细胞的起源
将吸管插入盘舌蟾的受精卵或四细胞期的植 物极,吸去1/4细胞质,蝌蚪生殖腺中将没有 或只有少量生殖细胞。
两栖类原生 殖细胞的发 生部位定位 在卵细胞的 植物极,在 这一部位发 现有类似于 果蝇极粒染 色性质的胞 质成分存在。 许多生殖颗 粒构成512um的小班。
(二)果蝇生殖细胞的起源
决定果蝇原始生殖细胞的相关基因
1. gcl (germ cell-less): gcl基因在卵的生成过程中由营养细
胞转录,受精后开始翻译,其蛋白定位在极质中。缺失该基因导致 果蝇无生殖细胞。
果蝇gcl基因产物定位于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后端。
(二)果蝇生殖细胞的起源
2.oskar基因 在果蝇极质的形成和装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
(二)果蝇生殖细胞的起源
果蝇生殖质一般习惯地称为极质 (pole plasm),位于果蝇卵的后 端 。
极质由极粒构成,极粒是一种蛋白 质与RNA的结合体。
果蝇的极质 A. 果蝇极细胞极质的 透射电镜照片。 B. 卵裂结束前的 早期果蝇胚胎极细胞的扫描电镜照 片(受精后90 min,在胚胎后端形成原
生殖质决定生殖细胞不是唯一决定方式。目前,
还没有证据说明蝾螈、小鼠和其他哺乳动物生殖细胞 发生与生殖质的关系。小鼠生殖细胞发生涉及细胞之 间的相互作用。
二、原生殖细胞的迁移
生殖细胞不是由性腺本身产生的。生殖细胞来源于其前体 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这些原生 殖细胞只有经过迁移,进入生殖嵴,才能分化成生殖细胞。
★细胞质桥保证了精子发育的同步性。 ★生精上皮中生殖细胞排列是有序的。
人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的过程(74天)
(二)精子发生的过程
原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腺原基后不断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生 殖干细胞后代。生殖干细胞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分化形 成雌性配子或雄性配子,染色体数目由二倍体变成单倍体。 • 有丝分裂
通过卵裂全部P颗粒都在P4细胞中
(一)线虫生殖细胞的起源
决定线虫原始生殖细胞的相关基因
• pgl基因的产物是P颗粒的成分之一,对生殖细胞的发育来 说是必需的。PGL蛋白可能通过调节mRNA的代谢参与生殖 细胞的特化。
• pie-1基因编码核蛋白,参与P分裂球干细胞特性的维持, PIE-1蛋白只在生殖细胞谱系的分裂球中出现,但 PIE-1 蛋白并非P颗粒的成分。PIE-1蛋白抑制P分裂球中合子基 因的转录,直至胚胎发育到100个细胞左右的时期。这种 转录的抑制作用会保护生殖细胞免受促进体细胞发育的那 些转录因子的影响。该基因的缺失导致P1——P4向体细胞 命运分化。
生殖细胞(germ cell)是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 内承担繁殖后代任务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 细胞到最终分化的精子和卵子。
在线虫、昆虫以及脊椎动物中,有在早期即与体细胞 分开的,区分明显的生殖细胞。 在其他几个动物门(以及整个植物界),尚没有建立 这种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区分。在这些物种中,包括 腔肠动物(cnidarians)、扁虫类动物(flatworms)和 被囊类动物(tunicates),即使是在成体中体细胞也可 以很容易地变为生殖细胞。
用。Oskar基因的mRNA定位于胚胎的后极。
3.另外在果蝇的极质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参与PGC形成的基因产物,如: nanos 基因、 线粒体核糖体RNA ( mtrRNA, mitochondrial large ribosomal RNA) 以及 极粒成分(非翻译RNA) (polar
granule component, pgc)等。
鱼精蛋白替换组蛋白。抛弃 大部分细胞质。
精子形成 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质的变化
三、 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
1、精子发生过程中基因转录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 , 少数在精子细胞期转录。 2、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被特异性转录的基因产物,通常是编码 精子运动和精子与卵子结合时都需要的蛋白质( Bindin蛋白、 微管蛋白)。 3、有些在精子发生早期转录的mRNA并不立即翻译成蛋白质, 而是储存起来供后期发育之用(鱼精蛋白)。 4、转录Y染色体上特异性RNA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必须的(灯刷 状染色体)。
生殖细胞)。
(二)果蝇生殖细胞的起源
两个主要的实验证实了极质可以促进生殖细胞发育命运的 特化。 第一,如果用紫外线照射卵的后端,破坏极质的活性, 便没有生殖细胞形成。 第二,移植果蝇的极质能够引起生殖细胞分化。 如果将卵的后极移植到另一个胚胎的前端,极质所包围 的细胞核便分化形成生殖细胞。如果将卵前端这些细胞 移植到将来发育为生殖腺的区域,它们就可以发育为有 功能的生殖细胞。
精子发生的5个发育阶段: 1、原始生殖细胞 2、精原细胞增殖期 3、初级精母细胞生长期 4、成熟分裂期 5、精子形成
(一)精子发生的场所
脊椎动物的PGCs到达雄性胚胎的生殖腺原基后,立即进入 性索,然后停留在那里直到成熟。性索发育成为生精小管, 其管上皮细胞分化形成支持细胞(sertoli cell)。PGCs 分裂形成精原细胞。
---→卵子/精子细胞、精子
细线期 示13个二价体
(偶、粗、双?)
减裂Ⅰ中期:
牛蛙(2n=26)减数分裂观察
(二)精子发生的过程
(三)精子发生与附属细胞的关系
支持细胞的作用: 分泌睾丸液促进精子的排出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 分泌介质促进精子产生和成熟 形成血睾屏障 分泌抑制素,抑制垂体FSH释放 吞噬发育不良的精子
(一)精子发生的分子调控
基因时空特异性表达是精子发生的基本条件。 • 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调节: 1、DNA分子甲基化; 2、转录因子与TATA-Box、CRE或其它顺式作用元件结合; 3、初级转录本的poly-A加尾。
外胚层
原肠作用
血液循环 明区的前部边缘内胚层(生殖新月) 后肠形成区 生殖嵴
离开血液循环
(三)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原生殖细胞的迁移
迁移机制:
生殖新月区形成血管时,PGC以血细胞渗出方 式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进入生殖嵴(吸 附因子)。
(三)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原生殖细胞的迁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