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英雄于连》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英雄于连的机智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于连,感受他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于连,感受他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小英雄于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学生的收集资料、图片。
2、学生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和图片。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过渡师:于连是这座城市的英雄,下面我们问就来读一读于连的故事。
二、学文(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2)提点意见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6、开火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当小导游介绍铜像的来历。
师: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认读生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三、课后延展1、自己准备。
2、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从各方面评价介绍得怎么样。
四、说一说于连是个怎样的小孩?第二课时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1、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小英雄的故事。
2、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再读课文。
二、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2)学生描红(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三、学后总结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1、课下搜集小英雄的故事。
2、在小本本上写上读完这些故事后的感受。
班内交流学生写字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篇二一、教材简析《小英雄于连》是义务教育冀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五百多年前比利时遭到敌人侵略,敌人要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
在危急时刻,小男孩儿于连急中生智把尿撒在导火线上,浇灭了火花,从而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老百姓。
比利时人民为了感谢于连,在首都市中心塑造了一座他的铜像。
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的机智、勇敢。
并且能够把这个故事让述给别人听。
二、设计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起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本班学情,特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l、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
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八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四、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连和布鲁塞尔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根据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
上课伊始,我展示多煤体课件,并激情导入: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就到一座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一番。
(出示布鲁塞尔风光)这就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它位于森纳河畔,有着造型优美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超级市场,形态各异的古典建筑......这么美的一座城市,在五百多年前,差一点被残暴的敌人偷偷地炸毁。
你们猜,是谁救了她?是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
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制作布鲁塞尔美丽风光片,利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激发起他们的情感体验,顺势揭示课题,迁移到文本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我告诉学生要想深入地了解于连这个人,必须认真读书。
我先用课件出示"读书小帮助",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小声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接着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生字,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可引导学生用猜谜的方法记住:及(有口可呼吸,种树最积极;加上:绞丝旁。
就能升一级);根据形声字特点记忆:聚、胜、味、燃、智、彰:根据象形字特点记忆:灭(用一块木板把火压"灭");对比记忆:胜败、宽一窄。
最后,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鼓励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读生字。
以上环节,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三)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交流时间,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危险?"你觉得哪儿最让人感到紧张?"这样的话题谈一谈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品读于连机智救险的经过。
从"闻到"、"发现"、"跑过去"一连串的动作,体会于连年纪虽小,却具有高度的警惕性,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也是他救险的前提。
从"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燃烧"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候谁最危险?于连最危险。
一般的小孩子看到这种情形会怎么样?而于连是怎么做的?他想到了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如果爆炸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危险在向小于连一步步逼近,他顾不上这些,一句"怎么办?"使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情势危机,刻不容缓。
小于连在刹那间想了四个办法:人下去--踩灭导火线;找长捧--敲灭火花;找水--浇灭火花;喊人--帮助救险。
但这些办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办法如此简单,却轻松地化解了城毁人亡的险情。
为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我引导他们继续讨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是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你认为于连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体会于连的勇敢和机智,感悟于连为保护城市临危不惧,这正是英雄本色!而更为难得的是遇到紧急情况他能积极动脑、办法巧妙,真可为智勇双全。
为了表彰于连,比利时的人民在离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造了一座铜像。
你能想象一下这座铜像是什么样的吗?先让学生自由想像铜像的样子,然后课件出示铜像,让他们说说看到铜像后的感受,并让他们看着铜像的样子理解"栩栩如生"的含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文本语言想像成形象的画面,发散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联系文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为激发学生有兴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充分内化、吸收,达到情感的升华。
我是分三步进行的:l、课件出示:人们瞻仰于连铜像的情景)这尊铜像定格了于连智勇救硷的英雄形象,如果你在电视上、报刊上或在其它什么地方见到这座铜像,你会说什么?2、假如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布鲁塞尔旅游,你就站在铜像脚下,旁边的小弟弟、小妹妹想了解铜像的来历,你会怎样介绍?3、咱们班要开故事会,老师和同学们邀请你讲一个《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你会怎么讲?让学生介绍铜像图片、铜像来历,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是为了创设多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
回顾我们所熟知的英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还有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引导学生讨论、感悟于连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超人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一城的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你佩服他吗?谁来夸一夸于连?一石激起干层浪,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于连,好样的!要不是你的机智和勇敢,布鲁塞尔这座城市早就没有了。
"有的说:"于连,你真了不起,你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却保住了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还有的说:"于连,我要向你学习,做事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想办法。
"......从孩子们激情四射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雄的形象已经悄然走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一一小英雄于连。
小朋友们,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
给他挡阳光。
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
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
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师: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小于连的故事吗,下课后可以去查找一下于连的资料。
不到十岁的于连为了保护城市,临危不乱,积极动脑想办法,真可谓智勇双全。
想一想,在你读过的故事中,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小英雄于连这样"急中生智"的例子?学生联系课外读到的小故事(《如司马光》)或生活中的人和事,谈一谈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做,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课外拓展,巩固延伸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将《小英雄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搜集几个小英雄或"急中生智"的故事,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