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

语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的维护与国际传播外语系08级11班刘靖馨摘要: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大国行列之中,“汉语热”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全球化瞬息万变的风云场中,如何维护和有效传播汉语成为亟待我们的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化;专业化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西欧、拉美、亚太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其以西欧共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

欧盟统一劳务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等。

这一切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欲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则要求各国现代大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以便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因此种种因素使中国对外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成为各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高人才与科技优势,长期保持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语言是人类情感交流,是思想沟通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们互相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是国家、民族合作发展的纽带。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最佳表达方式,无论是国家和人民的对外展示,还是外国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先从汉语入手。

从对外教育的价值和发展趋势上分析,当前抓住时机加强并扩大对外汉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国内外主观客观因素的需求,是知识全球化的需求,是全力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需求。

积极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

因此,对外汉语,也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备受各国人所青睐的的语言。

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化的多元、趋新和融合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对抗、逆反和泛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决定论。

这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种状况表明,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突出标志是文化的开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

开放就意味着多元化、趋新和融合,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抗、逆反和泛滥。

所以,如何在这个矛盾的世界局势下是汉语发展的顺利,被更多各国人所接受、学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人就这个方面发表关于如何维护汉语的四方面的对策。

一,如何维护汉语(1)维护汉语的重要策略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传播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事业。

首先,要充分认识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大环境。

汉语热是国际需求的体现,我国软实力的提高是基本要求。

其次,要认清汉语的国际地位和汉语国际传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

其三,要学习其它语言的世界传播经验,特别是英语和法语的世界传播策略。

其四,要实现汉语的国际推广,应该以汉语教学为主体,媒介传播和民间传播相结合,作旗舰式的逐渐推进。

研究最后认为,对外汉语言文化有效传播,应是在跨文化沟通的构架上,以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深层次融通为目标,实现从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与传播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2)中国政府应加大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视中国语言文化只有在政府这一强有力的力量的指引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将中国文化作为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大家所知,“文化传播的基础是语言推广。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首先是一种语言交流。

”【2】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汉语是中外交流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是中外交流最好的媒介之一,因而成为中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地位的升高,汉语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语言学习汉语的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一些地方出现了汉语热。

非官方统计显示,世界上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已经超过了l亿。

目前在美国,讲汉语的人在数量上已超过讲德语或法语的人,汉语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目前有700多所高校和200多所中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华人华侨也开办了近600所中文学校,学生数以万计。

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教学机构都教授中文课程,其中大学2300余所,中小学增设汉语课也成了新的趋势。

作为国家级汉语水平认证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至2004年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的87个城市设立了52个考点,参加考试的人数累计37万人次。

“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

针对这一“汉语热”问题,政府就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多在政策上想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做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权利投入。

【3】为推动汉语在世界的传播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建设孔子学院针对现近“汉语热”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快建设孔子学院的步伐,为更多想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且为更多还没有学习汉语的人宣传博大精深的汉语和中国文化,吸引他们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为外国人所熟知。

(4)发展留学生教育应以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为基础中国是汉语的故乡,对外汉语教学法和研究的中心在中国,世界一流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在中国,未来超一流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也在中国!形式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对外汉语教学新局面。

留学生教育仍然是我国对外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把留学生教育与对外教育产业化相结合,把对外汉语教育作为对外教育的产业化的平台新局面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批对外汉语教学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在规模、水平和影响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其中少数单位的教学法与研究堪称世界超一流。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其中有两点是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的:其一、确保对外汉语教学健康有序发展;一个国家对外教育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震动与影响力,就中国现实的情况来分析:在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13亿的大国,拥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国际地位,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与中国的政治态度密不可分,政治大国产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经济上,中国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国家,被誉为“世界工厂”。

而中国市场所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使中国在吸引外资、外智、外来学习工作人员上具有了强劲的核心动力;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国是世人公认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明史沉聚了人类发展最为璀璨的文化历史,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无处不包含着厚重的人类文化,绚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

在对待留学生问题上,应当鼓励他们来到中国尽量使用汉语生活和学习,在中国社会中也要创造一个环境,那就是在本国国家,即使是外国人也要尽量尊重本国人的传统,尽量使用汉语。

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如何做到很好的传播汉语又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加以强化。

(1)汉语传播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汉语从表面来看就是一门人与人交往所用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一条不可不遵守的基本原则。

只有当一门语言与它的文化和政治等联系在一起时,它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所以要求汉语在传播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

(2)汉语的传播者要具备充足的汉语基础知识就汉语传播的内容的重要性来说,要求传播者具有扎实、博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首先是汉语本体知识。

如果传播者本身对这些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就很难取得受众的“信任’,达到传播的效果。

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应该明白我们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受众掌握这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

所传播的是当代的语言而不是历史的语言,所以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汉字知识是最基本的。

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发挥国家和学校两方面积极性,努力扩大办学领域,大力发展境外办学和远程对外汉语教学。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一般规律。

加入是加入更大范围的更高级别的竞争,竞争力的核心是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牢牢守住教学、科研质量这一生命线。

北大文科去年春天发出“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树立精品意识”的庄严承诺,这应该成为整个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理念。

其次是文化知识。

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人们习得的文化功能。

”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现实的一部分,是现实的塑造者和现实的隐喻。

”可见,脱离语占存在的文化系统去传播语言是不切实际的。

汉语的传播过程中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际文化,一种是语言存在的社会中的知识文化。

存在于语言要素中的交际文化由于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传播者重点指出,从而使得学习者重点掌握。

知识文化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对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了解。

笔者认为传播汉语过程中,尽可能去传播中国的文化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来看,绝大部分人目的都是想要了解中国。

其次,交际文化的根源还是知识文化,只是升华成了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最后,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推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4】(3)加强汉语传播者的培养和加强传播能力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作为汉语的传播者,除了具有丰富的内容知识以外,也必须具备多层次多方面的传播能力。

首先是对学习者心理需求的把握能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一共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对于我们进行语言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启示,以便于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和建证有效地激励机制。

比如说,刚开始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的时候就好像是进入了一种陌生的交流和文化系统,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慌,学习者常常处于一个疯狂搜集信息的状态,无法沟通和陌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对应人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我们应该明白,学习者在一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希望学到的足能够解决生活和工作、最基本题的语句。

【5】(3)加大对传播媒介的使用能力根据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呵以是万物,那么对外汉语教师或者围际汉语传播者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传播的媒介。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教师可以算作冷媒介的一种。

冷媒介是指那些传递信息比较模糊,需要联合多种感官和联想的功能才能达到传播效果的媒介。

教师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的媒介来达到传播效果。

尤其在这么一个信息泛滥又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枯燥无味的传播方式一定不会成为受众的选择,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多媒体化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作为教师,作为语言的传播者,更需要懂得如何去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语言的传播,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留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