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之家--罗伯特·文丘里
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 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 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 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 后曾在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 L.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1957- 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任 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 所。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 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 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 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 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 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 •
其矛盾,在于建筑的内与外。现代主义建筑原则要求以外观反映内部空间, 而母亲住宅却在个微不足道的小房子的身上用起了古典的山墙对称的构图。 把象征庄严、宏伟的符号用在这里,所以人们会觉得这所房子的外墙是贴上 去的,完全不像是依据建筑空间的特性有机地长成的。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圆拱(线脚而 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 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 隙。紧贴轴线后部,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 表情拉成斜眉耷眼。右边是以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但左边的则是一个小窗 口和由四个方形所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 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用行话讲,这就叫“平衡而不对称”。
立面
住宅采用破顶,它是传统概念可以遮风挡雨的符号。主立面总体上事对称的, 细部处理则是不对称的,窗孔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要。山墙的正中央 留有阴影缺口,似乎将建筑分为两半,而入口门洞上方又装饰弧线似乎有意将左右 两部分连为整体,成为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平面的结构体系是简单的对称,功能 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 是餐厅,厨房和后院,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楼梯与壁炉,烟囱互 相争夺中心则是细部处理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互相让步,烟囱微微偏向一侧, 楼梯则是遇到烟囱后变狭,形成折中的方案,虽然楼梯不顺畅但楼梯加宽部分的下 方可以做为休息的空间,加宽的楼梯也可以放点东西,二楼的小暗楼虽然也很别扭 但可以擦洗高窗。既大又小指的是入口,门洞开口很大,凹廊进深很小。既开敞又 封闭指的是二层后侧,开敞的半圆落地窗与高大的女儿墙。文丘里自称是“设计了 一个大尺度的小住宅”,因为大尺度在立面上有利于取得对称效果,大尺度的对称 在视觉效果上会淡化不对称的细部处理。平面上的大尺度可以减少隔墙使空间灵活, 经济。
• 设计思想 • 一位文丘里先生(Robert Venturi)在20世纪60 年代的反思风潮里提出了一个主张:建筑应该推崇并 追求“复杂性和矛 罗伯特· 文丘里作品 • 盾性”。他把古典建筑惯用的一些符号切切碎,也不 管是哪个时期的来路,就不吝地装进一个盘子里端上 桌来。 文丘里的主意,在很长时期里一直被冷 落一旁。1961年时他已经36岁了,可是新办的建筑 师事务所还是生意寥落。文老夫人在旁看着儿子的不 遇于心不忍,出头做了他的委托人,请他为自己盖一 处新家,这就有了日后赫赫有名的“栗树山母亲住 宅”,就盖在文丘里建筑活动的起点以及中心城市: 费城。
剖面分析
• 通过两侧落地窗和高窗采 光,使室内光线充分而又 柔和。
外界对母亲之家的评价
• “母亲之家”的文化身份往往难以界定,在通常情况下,它被认定为将 “又丑陋又平淡”的美国饼干盒式设计传统与复杂的、奇形怪状的内部装修 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性趣味。但事实上,“母亲 之家”的意义可能更多地还是在于它对家族观念的滑稽认同以及对传统貌合 神离的继承。 文丘里在充分考虑功能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将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了 一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私立场所,它模棱两可,武断而含混,当然也是 隐喻式的。立Fra bibliotek分析:单元到整体
在这一建筑中,各单元以连接的方 式集合在一起。这时,所有单元都 是显明可见的,可以被完整地感觉 到,并且相互之间是通过面对面, 边对边的接触集合起来。 通过有序组合的方式,整体具有比 所有单元集合在一起要更大更丰富。 这可以解释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文丘里正是如此,立面起了类似模 盘的作用,它把所有的单元装在里 面,联系起来,因而产生了更丰富 的内涵。
•
平面分析:从立面到平面
这座建筑立面与平面的关系属 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平面与 立面基本形在水平与垂直的方 向上具有相同的尺度,而立面 的基本形和平面的一部分是重 合的。同样的,平面也延续着 在正立面显示过的变形对称与 开闭矛盾手法,。但相比之下, 采用矩形为基本形的平面更具 有包容性,这也是由功能所决 定的。
文丘里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他是后现代主 义设 计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家之一。1966 年出版《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 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原则。他认为设计家不 应忽视漠视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特征, 而应该充分吸收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特点 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罗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费城母亲之 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 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新泽西 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改建 等。
批评家谈论母亲住宅,向来偏重的是它的这张皮,对里面各个空间落墨 极少。因为恰是在这一点上,最集中地体现了建筑界对象征、符号、语义学 等等深奥的当令学问的体认。此后20年间,“丑陋平庸”的游戏建筑甚嚣尘 上,文丘里隐然有开路先锋之功。1989年,因为这个住宅,美国建筑师学会 授予文丘里25年成就奖(即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25 Year Award)。
母亲之家 美国费城的母亲住宅(Vanna Venturi House),是文丘里的第一个重要作品,也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一小节响亮的前奏。 1961年,文丘里的母亲Vanna夫人作为年轻 建筑师文丘里的委托人,请他为自己设计一 幢新居。 为娘亲设计住宅至少有一好处, 就是天然享有母子间的理解、宽谅、顺从。 为娘亲设计住宅却又有不便之处,老人家的 体己得之不易,做儿子的花起来终归不忍大 肆挥洒,因此,“母亲住宅”建筑规模不大、 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功能周全,到位而充 满温情地满足了家庭的实际活动需要。
• •
。
• 复杂与矛盾的共存。母亲住宅是文丘里为他母亲设计的私人住宅,由 于是为自己家人设计的房子,文丘里大胆地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在介 绍这个作品时文丘里写道:“这是一座承认建筑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建 筑,它既复杂又简单,它既开敞又封闭,既大又小,某些构建在这一 层次上是好的在另一层次上不好……”。文丘里自称是“设计了一个 大尺度的小住宅”,因为大尺度在立面上有利于取得对称效果,大尺 度的对称在视觉效果上会淡化不对称的细部处理。平面上的大尺度可 以减少隔墙使空间灵活、经济。从外看,住宅体形巨大单一,位置呈 中轴对称,侧面轮廓、体形简单和统一,它在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性。 如此构筑大比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复杂的元素,使建筑的尺度关 系变的暧昧。而住宅后部则一如普通住宅般松散、自由,窗口的大小 和位置也是根据内部功能的需要开设;内部里复杂的比例意味着忙碌 的生活,如此,大尺度的小房子带来的是张力而不是焦躁不安;建筑 总体上是对称的,细部处理则是不对称的;门洞开口很大,凹廊进深 很小;开敞的半圆落地窗与高大的女儿墙;门洞是中轴对称的,真正 的门却歪到一边……。这些都意味着
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 义基础的第一人。他提出“少就是乏 味”的原则,向“少就是多”的现代 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现 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 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他的 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建筑 特征,比如拱券,三角门楣等,但是 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 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
•
•
个人对母亲之家的看法
• 母亲之家尽管有一定的缺陷,但却破除了传统的 建筑结构形式,创造出了空间的美感。 • 这是一所纯粹到极致的建筑,一所体现精神的建 筑。它就像一个温纯的少女,从不皱眉。虽然有 时也会悲伤,但从不绝望,它接纳了黑夜的沉沦, 更迎来了新的阳光。它似乎还拒绝着权利和虚伪, 欢迎着一切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不拘小节 。 • 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它不是用结构框住的一个 狭小的不可交流的空间,而是由一片屋顶和一片 地板所捕捉到的中间的空气。 • 寓于精神之上的建筑才能感动人。才会经久不衰
• 母亲之家位于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栗子山上,建于 1962年。
• 除了餐厅、起居合一 的厅和厨房以外,有 一间双人卧室(母)、 一间单人卧室(子), 二楼另有一间工作室 (子),外带各处配 备的极小卫生间。 • 小,便宜,功能简单, 但从内到外都充满了 矛盾性
•
其矛盾,在于内部功能空间的接合。庸凡的几个小房间,本来占不了太大的 地面,顺当地任其挨着摆开就是了,却偏要把它们压得更挤,挤进规则平正 的前后两片外墙中间。结果,没有留下任何一间屋子保持了舒服的矩形平面, 包括小之又小的卫生间。这不是自自然然生长出来的建筑,这是硬捏成的。 据说,其实这才真正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琐碎和杂乱呢——外表面看上去一水 儿的整齐光鲜,倒也是好写照。
面分析:重复到独特
• • 重复和独特是相联系的——多次出现的和单独出现的两种组成体组织成一个 统一的建筑形体。 以这样的视角来看母亲之家的立面,建筑师运用了多个重复的方形,同时运 用一道圆弧打破了重复,圆弧作为独特体放在立面上,就像把一块区域割破 了,因而重复和独特间的差别也就更加强烈。 同时,方形的窗也不是一味的重复,它们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