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与响应管理标准1 总则1.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广东创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急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切实做好风险预控工作,控制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项目部设施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项目部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工程项目范围内潜在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应急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 号)2.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南方电网安监〔2007〕7 号)。
2.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信息管理规定》(Q/CSG 21202-2008)。
2.5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南方电网安监〔2008〕2 号)。
2.6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9〕61 号)。
2.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指导意见》(南方电网安监〔2008〕16号)。
3 术语和定义3.1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影响,危及公司安全与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3.2 突发事件预警:是指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征兆进行监测、识别、分析与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依据预测结果预先发出警报的过程。
3.3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4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4 职责4.1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决定各项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监督指导应急演练,对项目监理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及运作负责。
4.2 专业项目副总监理工程师对应急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负责。
4.3 安全副总监理工程师职责4.3.1 负责组织项目监理部突发事件识别。
4.3.2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模板的编制、修订。
4.3.3 负责组织应急培训演练策划、实施及效果的跟踪,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4.3.4 负责组织收集和分析应急管理信息。
4.4 专业监理人员4.4.1 参与应急救援小组,服从项目领导的应急指挥。
4.4.2 负责本专业收集和分析应急管理信息。
4.4.3 监督本项目监理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提出改进意见。
4.4 档案管理员职责4.4.1 负责应急响应时的物资调配、人员联络工作。
4.4.2负责日常的应急物资(医疗物品、运输车辆、通信设备、饮食供应等)管理。
4.4.3负责应急响应时在应急物资方面提供保障。
4.4.4负责收集整理应急管理信息。
4.5监理项目部4.5.1 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
4.5.2 协同业主项目部组建项目的应急响应小组,按所审核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4.5.3 负责现场应急响应管理工作。
4.5.4 负责项目应急响应及处理信息的上报。
5.1 应急事件识别5.1.1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公司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分为四类。
5.1.1.1 自然灾害类——主要包括电网防风、防汛、防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等。
5.1.1.2 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人身、电网、设备事故,火灾、以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交通事故等。
5.1.1.3 公共卫生事件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5.1.1.4 社会安全事件类——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等。
5.1.2 各专业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潜在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认定需要建立应急响应程序的突发事件。
认定时应考虑下列可能发生且需要应急管理的突发事件:5.1.2.1 自然灾害中的台风、高温等。
5.1.2.2 监理服务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交通事故。
5.1.2.3 监理办公区域、宿舍等的火宅事故。
5.1.2.4 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突发性事件。
5.1.3 各专业将认定的突发事件及风险评估结果报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并作为公司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建立的依据。
5.1.4 应急工作小组应组织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认定潜在的应急事故/事件,提交应急事故/事件目录。
5.1.5当项目施工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对应急事故/事件重新进行评估、确认。
5.2 应急组织机构与人员5.2.1 项目监理部应根据需要建立应急领导小组,项目总监担任组长,项目副总监担任副组长,各专业监理人员担任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5.2.2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工作小组设在总监办公室。
5.3 应急预案编写5.3.1 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和法规、规定及公司安保体系文件编写应急预案模板;安全监理人员组织编写本项目监理部应急预案,项目总监理审批。
5.3.2 监理项目部应对项目风险辨识和评估所识别认定的应急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并由总监审批。
5.3.3 应急预案应涵盖以下内容:5.3.3.1 风险与资源分析。
5.3.3.2 应急响应等级。
5.3.3.3 应急资源准备。
5.3.3.4 应急组织和人员职责。
5.3.3.5 应急响应程序。
5.3.3.6 外部的联系和支援。
5.3.3.7 应急培训与演练计划。
5.3.3.8 恢复程序。
5.3.4 应急预案应参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中规定的框架内容,按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见附录A)进行编制。
5.3.5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预案评审。
由编制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核后交公司总经理审批,公司发布和备案。
5.3.6 应急工作小组应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变化情况、安全生产形势和问题、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演练发现的问题等,及时评估和改进预案内容,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
5.4 应急物资保障5.4.1 应急物资按照“分级管理、合理储备、信息共享、统一调配”的原则管理;按照“分工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储备;按照“迅速反应、统一调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原则调配。
5.4.2 项目监理部向公司综合部申请应急物资。
5.4.3 项目部建立应急物资台帐,并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填写《应急物资检查记录表》(见附录D)。
5.4.4 项目部档案管理组应根据各项应急预案的需求,结合项目部的应急物资台账,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保障应急物资满足应急抢险工作需要。
5.4.5项目监理部安全组负责建立应急物资清单及定期进行检查填写《应急物资检查记录表》(见附录D),应将应急物资检查纳入每月例行检查。
5.4.6 5.5 应急培训与演练5.5.1 应急培训5.5.1.1 项目安全组应将应急培训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强化培训考核。
5.5.1.2项目部各专业监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指挥处置能力。
各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掌握应急管理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应急救援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和要点,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
5.5.1.3 各监理人员应急技能培训重点是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熟悉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5.5.1.4 项目部根据工程需要及公司要求选派人员参与公司安排急救员培训。
5.5.2 应急预案演练5.5.2.1 安全组应根据各项应急预案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综合部根据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相关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时应考虑以下方面:a) 确定演练时间、目标和演练范围;b) 编写演练方案;c) 确定现场演练规则;d) 确定演练效果评价人员;e) 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f) 编写书面报告;g) 演练人员自我评估;h)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5.5.2.2 安全组根据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开展演练,并保存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过程记录及总结报告。
5.5.2.3 应急演练时,综合部应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之演练范围人员,演练具体要求应明确。
其他应急演练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必要时在相应的应急规定中予以明确。
5.5.2.4 安全组应组织对应急预案演练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应急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5.6 应急响应5.6.1 突发事件划分标准按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重大突发事件(Ⅱ级);较大突发事件(Ⅲ级);一般突发事件(Ⅳ级)。
5.6.2 应急响应级别相应分为四级响应。
应急响应级别不应低于事件级别,必要情况下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可提级响应。
5.6.3 应急响应处置的主体Ⅰ级响应,上级管理公司为处置事件的主体,公司在上级管理公司的总体协调和指导下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公司为处置事件的主体,由公司应急工作小组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并及时报告处置情况。
Ⅳ级响应,由事件发生的监理项目部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并及时报告处置情况,公司的应急工作小组指导或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5.6.4 应急联动机制5.6.4.1 加强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建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应对,快速处置”的应急联动机制。
5.6.4.2 建立完善项目部与建设单位应急联动机制。
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应急工作小组、安监、气象、防汛管理、地震、卫生防疫、消防机构、公安机关等涉及民生的要害部门建立联系,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各种灾害信息,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5.6.5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采取可行有效的自救措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立即向现场负责人/项目总监、部门经理报告。
5.6.6 现场应急机构接报后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应急基本工作流程》(见附录B)组织进行抢险消灾、抢救疏散人员、保护财产等应急响应。
当不能仅靠自身力量有效解决面临的灾难时,应及时上报求援或报警。
5.6.7 现场附近的急救员需尽快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施以救护,如若距离太远可通过电话指导现场负责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护。
5.6.8 应急工作结束后,项目监理部各专业负责人、现场总监应及时组织填写《应急救援演练记录表》(见附录E)备案,并迅速开展生产恢复工作。
快速、有效地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并做好善后处理、保险理赔等事项。